养心殿里,赵国皇帝在盘算着李铁回京的时间。
李铁回来,就等于钱回来了。
户部尚书张春光一抵京,便简单汇报了江南省收钱的情况。
汇报时他用了一个词:顺利。
一听说顺利,皇帝当时喜不自禁,高兴地站起来:“好样儿的!李铁果然不负朕望啊!”
这几天,也没别的事儿,就等着李铁回来。
“高鉴。”
“陛下,在呢。”
“你说,李铁这次又立了大功,该怎么赏他?”
高鉴提醒道:“陛下,上回李将军出征草原,陛下将奖赏的任务交给翟大帅安排处理,可因为李将军南下仓促,一直还搁着呢。”
“那就一起赏。”皇帝很是慷慨地道。
“陛下,那该怎么赏?”
皇帝脸色一沉:“咦?朕刚才问你,你倒好,反过来问朕。”
“老奴知错!”
“说,该如何奖赏李铁?”
高鉴谨慎地回道:“陛下,李将军偷偷前往江南省收银,朝中大臣并未得到确切消息。陛下不妨先通知诸位大臣,然后再一道定夺奖赏方案。”
皇帝是个聪明人,赞同道:“这样也好!”
高鉴如是般提议,自有他的道理他弱弱地道:“毕竟,眼下那一千多万不是还没到吗?”
皇帝点了点头,继而又问:“那有李铁回京的消息没?”
“陛下别急,应该就是这两天的事儿。”
“那你立刻通知下去,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届时随朕迎接李铁。哦,对了,先将李铁南下的目的告诉他们。干脆廷议一次吧!”
“是,老奴这就去通知。”
……
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是侍郎以上的级别。
各部侍郎都是三品高官。
廷议开始了。
三位丞相、六部尚书、以及各部侍郎大人,五军都督府大帅等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参加。
一听说李铁原来下江南的目的是去收钱,而且任务是七百万,时间只有一个来月……都不禁怀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登时如同潮水般议论纷纷。
“七百万?以为捡钱去呢!”
“可有几个盐商愿意掏的呢?说白了不就是强买强卖吗?”
“对付的又是盐商,据说江南省的大盐商可只手遮天。这任务怎么可能完成?”
“年轻人就是有点不切实际,异想天开啊!”
“……”
反正看好李铁的不多,除了亲眼目睹的张春光,还有工部尚书朱恒也是愿意相信李铁的。
“好了,好了。”皇帝对大臣们关于李铁的议论不爱听,“诸位卿家就说说该如何奖赏李铁吧?”
“可是陛下,”左丞相李博当即道,“李将军此行尚未归来,且不知陛下托付给他的任务是否完成,现在商量奖赏,是否为时过早?”
“你是怀疑他的能耐?”
“陛下,眼见为实。”李博担任左丞相,一向以直谏敢言着称。
皇帝不高兴了:“此乃户部尚书张大人亲眼所见,还能有假?”
李博执拗地道:“陛下,张大人眼见只是立据画押,与收到钱再将钱运到京师是两码事!”
“真是老顽固一个!”皇帝心里忍不住骂了一声,可确实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而且很明显,支持李博的大臣占绝大多数。
皇帝感到为难,有点被打脸的感觉,本来满心欢喜地找来诸位大臣商议,结果绝大多数不感冒,甚至一脸的嫌弃……
面子还真有点挂不住了。
正在为难之际,见一名值守太监进来禀报道:“陛下,李将军从江南省运回来三大箱子物事。”
“是吗?”皇帝眼睛立马儿大亮,“李将军回来了?”
“回陛下,李将军还在路上,不过也快抵京了。那三箱子物事是先请人运回京城的。”
“抬进来。”
“好嘞!”
转眼间三个大箱子抬进来了。
看上去沉甸甸的。
皇帝带着几分期许,一抬手道:“给朕打开。”
刚开启第一个箱子,只见一道道白光耀人眼目,吓得两名开箱子的太监直往后闪躲。
皇帝可看清楚了,那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接着开。”皇帝兴奋,一下子像年轻了十来岁。
第二个箱子开启,依然是白花花的银子。
“两大箱白银,两大箱白银,哈哈,哈哈……”皇帝喜极,仰天而笑,赞道,“李铁真乃朕之股肱!”
张春光微微一笑。
朱恒笑得更开心,工程款有着落了啊!
其他不相信李铁刚才还议论纷纷的大臣傻眼了。
这两大箱子都满满的白银,不用说第三箱子肯定也是,那加起来少说也有五百万之多吧!
去一趟江南省,不过一个月时间,竟收回来几百万两银子……
靠!还让不让人活啊?
皇帝伏在大箱子上,不断用手抚摸里头的白银,像是久别的知音朋友,两眼竟噙满泪花。
“接着开。”皇帝抬手指向第三箱。
“陛下,这个箱子要轻得多。”一名太监提醒。
“开。”
“是。”
第三个箱子打开了,里头躺着一沓沓可一兑一的上等银票。
满满的一箱子啊。
皇帝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即命令道:“数,数清楚,看到底有多少银子!”
“是,陛下。”
一数,吓了一大跳,单单第三箱子就有一千万两。再数先头两大箱子,共计三百万。
也就是说,这趟江南省之行共筹集到了一千三百万!
我的天!
这李铁也太特么神奇了吧?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哈哈,一千三百万,哈哈,朕终于可以放松精神休息几天了!”皇帝整个人看上去无比的轻松。
别说其他原本不相信李铁的大臣,就是张春光都感到诧异,从七百万变成一千万,超额完成近四百万的任务,最后又到了一千三百万……人才啊!
尽管先头有不相信李铁的,但此时此刻也高兴。
见了钱,谁不开心?
皇帝更是得意:“现在还有卿家怀疑李铁吗?”
张春光最先开口道:“陛下英明!”
朱恒道:“有李铁,国之幸!臣建议升他为大将军。”
李博惭愧地道:“微臣老迈,眼拙,不当怀疑李将军。”
“高鉴。”皇帝也不计较,逸兴遄飞地喊了一声。
“臣在。”
“李铁抵京之日,朝中文武百官,自四品以上皆随朕迎接!”
“……”高鉴微微一滞,不是说好了三品以上的吗?咋又突然变成四品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