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七年八月中旬,在为先帝下葬,又处理了一些公务之后,大汉丞相诸葛亮亲自北上,前往河南前线。
此时河南正处于无主将的时候,各路将领和士兵也因刘备的病逝而士气极为低落。
这段时间曹魏倒是偃旗息鼓,退兵十余里,没有趁势发动进攻。
他们不进攻不是讲武德觉得刘备大丧时期进攻不好,而是分析利弊之后,觉得强行进攻占不到便宜。
首先是汉军因刘备的死已经成为哀兵,倒不是说哀兵一定必胜,但作战能力肯定不比曹军差,何况他们还是守着营垒作战。
其次是曹魏认为即便强攻也不一定能胜利,还不如趁着这个时候谋夺东西两线,所以就干脆没有急进中兵,将攻势放缓,把主要精力放在它处。
在这样的战略下,曹丕派出了使者到南方襄阳给刘备吊唁,同时与诸葛亮商议了双方罢兵言和的请求。
诸葛亮同意了罢兵,两边都没有签署什么和平条约。
现在可不是什么宋辽南北对峙的情况,而是南方力主北伐,北方也有吞并天下的意思。
双方都只是短暂谋求内部休养生息,等待来日再战。要是签订什么和平盟约,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汉代极为讲究信义。
曹爽为什么会相信司马懿?
那是因为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不会动他。
结果就是司马懿爽约,造成了信义直接崩塌,什么誓言条约自此成为了废纸。
但在司马懿之前,双方都还保留着国家信誉,因此两边很有默契,只是罢兵言和,至于之后什么时候再打,那就要看双方什么时候突然发动袭击了。
主动权依旧在两边上层手里。
不过说是罢兵言和,诸葛亮也没有真信曹丕,他知道要是退兵的时候秩序整齐,没有给曹军可趁之机,那才叫罢兵言和。
要是撤兵的时候秩序混乱,兵马没有统一,曹军不可能不趁着这个机会发动突袭。
毕竟能占到便宜凭什么不占?
所以诸葛亮极为谨慎,他与张飞带着王平部的五千人抵达了前线,开始筹划撤兵的事宜。
八月十九日,正是中秋时分,天气干爽,秋风萧瑟。
白日还有些炙热,到了晚上就凉快起来,繁星点点,天幕好像一块桌布点缀了无数辰光,月亮犹如银盘一样挂在天际,将大地映照得宛如一片银河。
位于颖水南岸的汾丘汉军主力大营,此时诸葛亮刚刚巡营回来,他上午就抵达了营寨,然后视察了整个营垒。
从颖水西北往东南,一条斜线,连绵二十多里的营寨就有主力约五万余人。
然后在附近襄城、颖阳、汜城等地,尚有数万人马,整个汉军前线的总人数就达到了十三万人,如果加上辅兵、工匠和农夫,人数接近三十万。
如此庞大且臃肿的营垒,在目前缺少主将的情况下,几乎是全靠刘备手下这帮精锐谋士、将领撑着。
维持住已经十分不容易,很难再继续发动进攻。
营寨内诸葛亮坐在主位上,下面张飞、庞统、法正、甘宁、吕常、吴懿、吴班、高翔、董厥、冯习、张南、张任、王平等大小将领齐聚。
都是一群老头了。
这里诸葛亮反而是最年轻的,今年四十六岁,其余连法正都五十一岁了。
法正身体不太好,他为人比较钻牛角尖,性情比较睚眦必报,这样的人往往不会太长寿。反倒是庞统性情比较温和宽厚,看上去比法正显得年轻许多。
诸葛亮环视众人,轻摇羽扇道:“北伐如今已近两年,骠骑将军西取关中,大将军东得淮南,我们已经占据了很大优势。但先帝驾崩,粮草损耗无度,国内民生渐渐凋敝,为保大业,守住来之不易的胜利,我以为应当撤兵回南阳,诸位以为如何?”
“退兵?就这样退兵吗?我们好不容易攻打到了河南。”
“丞相,是不是该重新考虑一下?”
“邸报上说,先帝临终前高呼三声北伐,夙愿便是想攻破曹魏,复兴汉室,就这样轻易退兵吗?”
一些将领议论纷纷。
虽说仗已经打了一年半,接近两年时间,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兵都比较疲惫,战意其实已经远不如刚开始北伐的时候士气高涨,军心亢奋。
但因为西线和东线的胜利,让他们中线主力部队其实一直都憋着一股劲。
凭什么那两边都赢了,他们却迟迟不能胜利?
所以从理性上来考虑的话,现在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比较吃力,很难再有什么突破的能力,退兵回去确实是一个好选择。
可从感性上河南中线的将士们其实都不想就这么退回去,实在是没有寸功让他们很不甘心。
唯有诸葛亮摇摇头道:“我知将士们想与曹军决战分出胜负的心思,但现在确实已经不是继续进攻的时候,诸位要明白,我也不想退兵,然而眼下继续强攻,国力已经快要坚持不住。”
虽说休养了三年,但这一年多的战争可谓是吞金兽,无数钱粮、辎重、器械洒下去,到现在国库已经空了大半,如果不能退回去的话,恐怕没多久就要消耗一空了。
“咳咳咳”
法正轻轻咳嗽了两声,说道:“退兵.确实也该退兵,既然连陛下都已经应下了退兵的事宜,诸位就该遵守便是,待来日再继续进军吧。”
“唉。”
张飞长叹了一口气道:“我也不想退兵,但大兄让我听丞相的话,那就退兵吧。”
“看来只能退兵了。”
“退兵也好,将士们确实都身心疲倦。”
“那就听丞相的命令吧。”
将领们就不再说什么了。
现在退兵的事情既然已经定下,而且说将士们还有想打的意愿那显然是不太可能。
所以退兵或许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
法正沉声道:“我们退兵回去休养的确是现在最正确也是最应该做的事情,但曹魏丢了关中和淮南,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他们会想办法夺回来。”
“嗯。”
诸葛亮点点头道:“我与骠骑将军也是如此认为,因而此时骠骑将军已经回关中去,大将军也在赶往淮南,大军回南阳,与关中相连,水军驻扎于夏口,随时可以驰援淮南,现在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积蓄下一次北伐的力量。”
庞统说道:“但现在大军阵势已经摆开,我们想撤退的话,可能会造成部队出现一定混乱,曹魏那边若是趁势追击,那该怎么办?”
“这件事情由我与孝直和士元商议吧。”
诸葛亮想了想道:“诸位请先回各自营寨,等待命令便是。”
“是。”
“末将告退。”
“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诸多将领就起身告辞,结束了这次军议。
等大家都走之后,庞统才问诸葛亮道:“孔明,你有何打算?”
诸葛亮抚须说道:“我观曹魏不太可能就这样放我们离去,很可能会派人监视我们,若是队伍军容整齐有度,他们自然不敢出击,若是稍显混乱,怕是就会立即出兵相攻了。”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
庞统说道:“现在的情况是十多万大军,加上民夫辅兵近三十万人,想一次性撤离恐怕没那么容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混乱的情况,曹魏现在有不少骑兵呢。”
“哼。”
法正冷哼道:“我们的骑兵也不少,岂能怕了他们?以我之见,不若干脆设伏。退兵的时候,让骑兵断后,一旦他们来袭,便教他们好看。”
诸葛亮说道:“这是个办法,不过这就要看我们的意思,是想安然退回去,还是想要冒点险了。”
安然退回去比较容易。
只需要严整好队伍,让各级将领士兵有秩序地撤离,曹军见无机可趁,自然也就不会追击。
但要是想设伏的话,就得故意露出点破绽。
就像历史上四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佯装继续围攻祁山,实则突然退兵,让司马懿以为诸葛亮后方出了事情,于是派张合追赶,结果木门伏击大败曹军,诛杀张合。
唯一的问题是要控制十多万大军,近三十万人一起撤退,同时还要保留一定破绽,让敌人觉得有机可乘,难度可谓是非常大。
稍不留神,就有可能玩崩,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譬如马谡。
他觉得可以驻扎在山上激励士兵斗志,起到背水一战的效果,结果玩崩了,直接把自己搞得大败。
所以这么玩属于双刃剑。
法正毫不犹豫地道:“若是不打疼曹军,他们又怎么能不知道我们的厉害,冒点险无妨,骠骑将军不是派了凉州铁骑过来吗?难道这样一支部队,都不能完成断后的任务?”
庞统与法正共事那么久,知道他的性格喜欢剑走偏锋,摇摇头道:“还是不要节外生枝,十多万大军从容撤退,已经殊为不易,没必要这样做。”
“士元,你就是胆子小,有的时候该做出决议就要做出决议,不能因为可能会出现意外而不敢做出决议。”
法正不满道:“你应该明白,曹军如果来追击的话,就不会只派少数人,若是能伏击成功,就可以重创曹军,甚至能击溃他们的骑兵部队,这样将来北伐的时候,将少多少阻碍?”
“是这个理。”
庞统老神在在道:“但谨慎一些没有大错,要是弄得不好,很容易连累三军,孔明,你觉得呢?”
皮球又踢到了诸葛亮身上。
他沉吟起来。
事实上能够让十多万大军安然撤退,就已经是古今顶尖名将。
能够做到井然有序撤退的同时,还可以从容布置伏兵,不说整个三国历史,就说整个华夏历史,恐怕都屈指可数。
诸葛亮到现在为止才是第二次领兵,他其实对能不能做到这一点,略微有些犹豫。
过了片刻,他才说道:“若是设伏的话,孝直打算怎么做?”
法正一下子来了精神,说道:“三军要想撤退,前方主力就必须先撤,左右两翼掩护主力,主力掩护民夫、辅兵、工匠带着辎重先行,如此方能徐徐撤兵。”
“嗯。”
诸葛亮点点头,这是正理。
除非他们不要辎重,否则的话,辎重肯定是要先撤。
法正继续道:“我打算故意丢弃一些辎重,让曹军以为这是“饵”计,主力仓皇撤离,他们必然不会捡辎重,一路追击我们的主力兵马,此时骑兵忽然杀出,必能大败曹军。”
““饵”计?”
诸葛亮想了想道:“这好像是荀公达曾经计杀文丑的谋略。”
“不错。”
法正点点头:“区别在于文丑鲁莽无知中计了,曹军不会蠢到中计,却不知道这是计中计。”
庞统提出异议道:“但曹军同样不会蠢到不知道我们有骑兵,他们的骑兵在后面追,难道不怕我们的步卒与骑兵反包围吗?”
“唔”
法正沉思片刻,说道:“他们若是不中计,我们自可从容撤离便是。”
“白白损失一些辎重?”
庞统反问。
“这”
法正被反问得哑口无言。
要是敌人就是不上当,那确实是会损失不少辎重。
庞统笑道:“就这样安全退兵,挺好。”
诸葛亮思索了一会儿,却轻笑道:“其实也未尝不能给曹军予以回击。”
“哦?”
法正忙道:“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说道:“可无需两翼掩护撤退,先令两翼掩护民夫工匠辎重回去,我亲率主力断后,曹军大抵就会来追击,此时若出奇兵,应该可以将他们击败。”
“孔明亲自断后?”
庞统惊讶道:“可是我记得孔明就只在南中领过兵,与曹魏作战,和在南中打仗可不是一回事,孔明能统率好三军吗?”
诸葛亮笑道:“大抵是无妨的,若是曹丕知道我在统领兵马,应该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哦?”
法正纳闷道:“孔明就这么笃定。”
诸葛亮深邃的目光看向北方道:“就连孝直和士元都觉得我不能胜任,又何况是曹丕呢?”
世人只知孔明一直在后方治理国家,带兵打仗也仅仅只是平定过南中。
却是不知道早年刘备夺取荆州,几乎全赖诸葛亮治军。
当时他就已经是军事参谋,军队治理得井井有条,只不过独自领兵确实只在南中那一次而已。
若曹魏因此觉得诸葛亮没有领兵经验而小看了他,那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