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以王高李张四营的实力,就算是王高四营将这批盔甲给在私底下分了,一套也不给另外十家,那十家农民军头领也拿他们没办法。
但当流寇毕竟不是当坐寇。
当坐寇可以吃独食,那独食吃的越多实力也就越强,其生存模式属于是赢者通吃的那种,吃到最后只剩一家那就是最后的王者。
但流寇就不同了,流寇在长期流动的状态下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流寇是需要队友,就算是是仅仅表面上的队友也行,哪怕是再不靠谱的队友也能替你分担一下敌人的压力。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在流动过程一直赢下去,都会碰到落难的时候,如果吃独食吃到没朋友的话,那等你落难的时候可就没人会拉你一把,说不定还会踩你一脚。
别看如今义军内部看着像是在搞内讧不团结,但不管怎么说真要是有人出事了的话,大伙们能拉还是会拉一把的。
所以流寇与流寇之间不能搞那种赢者通吃的模式,在自身利益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尽量的去兼顾其他人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义军内部的团结。
如果什么好处都想占尽的话,那估计最后的结局就是众叛亲离。
...
在王铁他们十四家分完战利品后聚集在凤阳的各路农民军陆陆续续的从凤阳离开。
其原因有二。
第一是中原地区和淮河流域以及江北的明军都在向凤阳地区挺进,瞧那架势是准备给聚集在凤阳的农民军来一个战略大包围。
所以得赶紧从凤阳这个是非之地离开,免得到时候被明军给围困在凤阳地区抓住砍了脑袋。
毕竟这中都凤阳不是一般的城市,这里是朱家皇帝的老家,敢到这里来撒野的反贼朝廷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所以这些自认为实力尚不足以对抗官军的反贼果断的就从凤阳跑路了。
再还有就是王铁他们将凤阳城里的“宝贝”都给分完了,大多数农民军队伍并没有并没有分到最贵重的一批“宝贝”仅仅分了一些钱粮而已,所以这就让他们失望从凤阳离开了。
对于大多数人的失望王铁这个盟主也没有办法,这批盔甲军械在农民军的十四支核心队伍中都不能进行均分,那就更别提在凤阳聚集的几十支队伍中均分。
真要把这批盔甲军械均分给这几十家农民军队伍的话,那一家最多也就分个几十上百套盔甲,这样一来对义军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几乎为零。
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将这些盔甲军械拿来武装农民军中的那十几支头部队伍,毕竟不管在过去还是在以后抗衡官军主力的都是这十几支队伍。
王铁作为盟主按道理说是要兼顾一下大多数人的利益,但是也不能够吃大锅饭,还是要按劳分配,在这个基础上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
随着大量的农民军队伍陆陆续续的从凤阳离开,王铁他们几个也在这段时间开会讨论接下来的战略方向。
如今义军补充了这批盔甲军械之后战斗力得到了一个显着的提升,所以便有人提出来是否可以去找地方种田练兵当坐寇?!
提出这个想法的有“蝎子块”拓养坤、“老回回”马守应还有“老曹操”罗汝才,对于他们三个提出来当坐寇的想法大伙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农民军的实力虽然经过凤阳一战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但以农民军当前的实力仍然难以打破官军的围剿。
这大明朝有三大军事集团,首先就是农民军的发源地陕西三边五镇的西北军事集团。
除了西北军团之外还有中原兵团,也就是河南、湖广、江北的省镇营兵以及外省援剿客军。
虽然这中原兵团的实力不如西北兵团,但是那中原兵团的主力左良玉部、汤九州部还有湖广的卢象升部以及即将驰赴中原夹剿的蓟辽边军那可都不是好惹的。
剩下的一个那就是大明朝花费巨资打造的辽东军事集团。
其他的像什么南北两京的京营兵、西南的土司兵以及宣大、蓟镇的边军,这些地方的部队虽然人多,但是实际战斗力比之上面那三大兵团则相差甚远。
如果农民军此时当坐寇的话,不管是在哪里坐,都很有可能面临来自明军中军兵团和西北兵团的双重围剿,甚至有可能引来关宁军的夹剿。
所以此时的外部环境并不支持农民军当坐寇,大伙们决定还是继续当流寇,在流动过程中不断的歼灭明军的生力量,最后彻底的拖垮大明朝。
...
在坐和流的问题上大伙们达成了一致,但是在“流”的问题上大伙们就有了分歧,并且这个分歧还不小。
王铁在“流”的问题上依旧是坚持他之前的战略,也就是在江北一带流动作战,然后瞅准机会打过长江去江南、浙江一带摧毁大明朝的经济基础,将大明朝从经济层面上搞垮。
王铁的这个战略规范那肯定是具有前瞻性的,从经济上搞垮大明朝远比从军事上打垮大明朝的难度要小的多,且这个成本也是最小的,不会死那么多的弟兄和无辜百姓。
但王铁的战略思维这群大老粗可不懂其中内在的底层逻辑,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王铁的这个想法完全就是投机取巧甚至是痴心妄想。
其中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几人那是坚决的反对,李自成认为王铁的这个想法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丝毫的可行性都没有。
在李自成看来要想推翻大明朝那就必须得将明朝的三大兵团全部给他全部歼灭,只有军事上的胜利那才是真正的胜利。
这要打垮明朝的军事力量首当其冲的那就西北兵团,所以李自成提议应该回陕西去找洪承畴玩命。
在打败洪承畴之后再尽收三边精锐出关打垮明朝的中原兵团,最后挥师北上直取京师与明朝的东北兵团决战。
...
就这样王铁和李自成在会上进行一番激烈的争辩,这王铁虽然是个穿越者但这知识储备量是非常低的,所以根本就说服不了李自成。
王铁非常笃定只要他领着大伙们去江浙地区与明军拉锯个一两年将江浙地区打成一片白地,那这大明朝也就垮了。
这搞垮大明朝的经济基础就能让大明朝垮台的逻辑王铁也说不出来,毕竟王铁上辈子也就一初中生,对于这些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也并不是很多。
所以在与李自成争辩的时候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自然也就没法说服李自成和那些支持李自成的人,就连支持自己的人王铁也难以让他们信服。
...
其实那高迎祥从内心深处则是非常赞同王铁的这个战略计划的。
作为一个商人出身的反贼他的脑子里是有那么一点子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明白一个王朝的军事力量是与他的国力挂钩的。
但是高迎祥在王铁与李自成争辩的时候并没有出来站队。
这高迎祥不站队那就默认代表是支持李自成的,毕竟两人的关系在那里放着,李自成的意见那就基本上代表是高迎祥的看法。
这主要还是屁股决定脑袋。
自从在陵川事件火并王自用之后,义军内部的势力格局从一强多弱就转变成了两极多强,这两极也就是铁营和闯营这两个山头。
高迎祥这人也是有野心的,他知道自己要是跟在王铁的后面那肯定是没有翻身之日,所以高迎祥哪怕知道王铁的想法是对的,那也得和他反着来!
至于那张献忠在会上则是真正的保持中立,因为张献忠这混世魔王脑子里没有什么战略规划,反正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在他看来这不管是摧毁明朝的经济基础还是打垮明朝的军事力量都无所谓,反正以他的实力和在义军中的威望一个都办不到,所以他也就随波逐流,谁的声音大他就支持谁。
但这次开会双方的声音都很大,索性这张献忠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意见,那就是在先打明军的中原兵团,在湖广和河南地区闹腾。
毕竟这湖广地区的江汉平原那也是明朝的钱粮重地,且明军的中原兵团一实力远不如另外两大集团,在湖广、河南地区闹腾可不正是一箭双雕?!
...
但张献忠提出的这个意见王铁和李自成两人都没有搭理他。
在王铁看来拿江汉平原一带才给大明朝提供多少钱粮?!即使把江汉平原给犁一遍对大明朝的经济基础也造成不了多大的伤害。
所以在王铁认为与其在湖广、河南浪费时间,还不如集中精力想办法打过长江去。
而李自成则是认为在中原地区与明军决战的话,那明军的西北军团必定会出关援剿,届时将来义军将会面临来自明军两大兵团的压力。
但如果攻入陕西的话,明军的中原兵团未必会入秦援剿,毕竟明军的中原兵团实力弱小,保中原地区无虞都有些难度,更别提入秦援剿了。
...
就这样王铁见说服不了对方,那索性大路朝天各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