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城内三万太平军降兵是个问题,但不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好解决。
处理这些降军无非两种方法。
第一种,将这些人收编,打散,年纪太大的和年纪太小的放他们回家。
剩余年轻力壮者再让他们去进攻太平天国死在战场上,就解决了。
这也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做法。
那么第二种方法就残忍了,手段放狠一点,全部把这些人杀掉,不用浪费口舌,又节省了粮食,一了百了。
可现在最难的并不是这些降兵如何处理的问题,而是太平军那些降将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等几十人不好处理的问题。
这些太平天国降将投降之前,李鸿章答应给他们封个总兵,将军,他们才肯开城投降的。
如今,城池已经线上,投降已经投降,封官的问题已经摆在面前,这是李鸿章没办法逃避的。
可现在要给这些太平军降将封总兵,将军,而且一封要封几十位,这可是个大问题,凭借李鸿章这个江苏巡抚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怎么可能摆平得了这些事呢?
朝廷要封一个总兵,步骤很繁琐。
首先需要李鸿章向朝廷上奏名单,功绩功劳。
然后再由军机处开会进行研究。
研究升官者和各方势力的关系,权衡利弊,对谁有利或者对谁不利,是汉人还是满人,对朝廷有利,还是日后会成为隐患。
军机处都会一一慎重考虑。
军机处考虑好了之后,然后交给皇上太后,再由皇上,太后定夺。
奏折到太后这里,太后也还要考虑,直到大家都满意,最后才会下旨降恩。
整个过程时间不仅长,而且繁琐,还有极大可能很大概率被刷下来。
所以李鸿章根本没这么大个能耐,一次保举十几人当总兵,几十人当将军,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事实已经摆在面前,若李鸿章没有给这些人封官,该许诺的也没有许诺,这些人必然要造反。
.........。
李鸿章于是秘密和程学启,中间联络人郑国魁,以及弟弟李鹤章暗中商量:
“”苏州已经被我们控制, 最早明天早上,最晚明天下午,长毛贼郜永宽这些人就会跑来找本帅要官,要封赏“”
“”本帅到时要是给不了,凭借他们在城中这么多降兵,恐怕又升事端“”。
........。
程学启听到后,则毫不避讳的回答:
“”大帅,咱们事先不是商量好了吗?,只要控制苏州,苏州就是咱们说了算“”
“”这些人现在放下了武器,我看谁敢造反,敢造反不是找死吗?“”
“”谁敢动,我杀谁“”
.........
中间联络人郑国魁他可是做了担保的人,他听到程学启说如此狠的话,郑国魁着急了:
“”程大人,你可不能这样说呀,我与郜云宽他们谈判,来回跑了十几趟,他们是相信我和戈登先生才投降的“”
“”既然答应给他封官,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朝廷上份名单,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朝廷不会嘉奖呢?“”
“”做人不能满口食言呀“”
.........。
坐在桌子正中间的李鸿章发话了:
“”现在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郜永宽他们胃口太大,要本帅一次给他们许诺十几个总兵,三十多个将军“”
“”这么一个无稽之谈的要求,你说本帅敢上奏折给朝廷吗?“”
“”朝廷不把本帅骂一顿才怪“”
第二个问题是 城内将近三万长毛降兵,咱们的队伍加洋枪队三万多人,总共加起来将近七万人“”
“”部队每天吃喝拉撒都要本帅来搞定,你也知道咱们的队伍吃饭都成了问题,现在又多了三万人,咱们哪来这么多粮食给他们?“”
“”难呀......你们不当家,你们不知道这个家有多难当“”
........
李鸿章说这话的时候,不断的唉声叹气,反正话里话外都是在诉说自己的困难。
可郑国魁答应过郜永宽,说给他们做担保,保他们的性命。
所以郑国魁依旧不放弃:
“”既然咱们没那么多粮食,那就把那些兵全部放了,让他们回家务农“”
“”那总比杀了他们好呀,人杀多了就会造孽“”
.......
程学启听后很是不爽,他跳了起来反驳郑国魁这个下属:
“”郑国魁,你是不是傻呀?“”
“”这些人拿起武器就是兵,把他们放走了,犹如放虎归山,他日再拿起武器,我们还要和他们打一次“”
“”到时候又不知道死要死多少弟兄“”
“”这些人绝对不能放,我建议将他们全部杀掉,一了百了“”
程学启说这个话的时候,语气十分凶狠,吓坏了旁边的众人。
可作为决策者,李鸿章却只是眯着个眼,程学启说的话很符合自己的态度,其实自己也赞成杀掉这些俘虏。
可郑国魁像吃了铁秤砣一样,他依旧据理力争:
“”不行 .......绝对不行,这可是背信弃义的事情,这会被后人所耻笑的“”
“”咱们绝对不能这么干“”
看到郑国魁喋喋不休的反对,李鸿章再也没忍住,他猛的站了起来,走到弟弟李鹤章的旁边,然后蹲下身子,将弟弟李鹤章的左脚抬了起来放在桌子上。
然后李鸿章指着这只脚说:
“”在太仓,就是因为我们相信太平长矛真心投降,结果吃了大亏“”
“”你们看看,这只脚成什么样子了?“”
“”走路都走不稳,骑马都骑不快,犹如一个废人“”
“”这就是我们太相信长毛的结果“”
然后李鸿章转头对弟弟李鹤章问:
“”鹤章......现在给你一次机会,你还相不相信这些长毛?“”
.......
弟弟李鹤章摇摇头,然后恶狠狠的回答:
“”如果真的给我一次机会,我就不会让这些长毛有伤我的机会“”
“”长毛可以背信弃义,我们凭什么不能背信弃义?“”
“”我赞成杀光他们,一个不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