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郭风书房,几人在座。
卧牛学堂的改建工作已经完成,全是赵父带着大子、二子三人所做,钱伯年龄稍大,打打下手而已。
赵父等人忙完学堂以后又清闲下来,整日操劳习惯的人们一旦闲下来,就会感觉浑身不舒服,幸好来了几十个少年,他们又有事可干了。
教材、招生和授课老师等事宜需提上日程,郭风手持钱雪莲抄写的一本《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是华夏古代传统启蒙教材。在华夏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其取材典范,包括华夏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三字经》这很适合作为卧牛学堂的启蒙教材之一。另一个教材则采用唐诗吧,郭风心里想道。
“小丫,备好笔墨,为师讲你抄写。”郭风对钱雪莲道,后者应声准备好了笔墨纸等。
郭风回想小学时期学过的唐诗,这些适合启蒙教育。“这首诗名叫‘春晓’,春明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钱雪莲字迹端正娟秀,虽然从开始识字到如今只有短短数月,但其用心刻苦,毫不逊色于常人的数年功底。
郭风接着念:“下一首‘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
“下一首,‘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郭风绞尽脑汁回想曾经学过的唐诗,幸好小时都背诵了。自己的记忆也不错,每年寒暑假常辅导妹妹学习,又温习了一遍,所以目前还记得许多。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赵信、钱雪莲没什么感觉,他们学习的时间不长,而且郭风在他们的心目中如同神一般,老师是无所不能的。
一旁的司马卫早已惊呆了,以他受过的教育和见识,知道这些诗中的任何一首皆是绝对的好诗,随便拿一首出去,定能引起轰动。可先生这里如同白菜,一首一首写不停。
将近两个时辰,终于写完第一百首,钱雪莲揉揉发酸的手腕,仔细端详手中的册子,对自己的字好似颇为满意。
这百首唐诗分为四册,从简到繁,每册二十五首,教材的题目为《诗词》。
司马卫结结巴巴的道:“先……先生,此……此皆是先生所作?”
郭风知道他会有此一问,心里虽有点发虚,但总不能说实话,这未免太惊世骇俗了,只能默然点点头。
用过午膳,继续编写教材《算数》。阿拉伯数字得取个名字,总不能就叫阿拉伯数字,不好理解。叫什么好呢?郭风手指有节奏的着轻敲桌子。
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又经欧洲人的现代化改进,成为了世界通用的数字,欧洲人以为其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故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按照阿拉伯数字名字的由来,我将其传播到这个世界,那就叫“子铭数字”罢。
郭风努力回忆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内容,指导钱雪莲书写。又花了一个时辰的功夫完成第一本:认识子铭数字个位数、个位数加减、两位数认识与加减。
翻看着钱雪莲书写好的《算数》第一册,郭风点点头,这可以给启蒙年纪的小孩学一年了。
卧牛学堂计划招初、中、高三个年龄段的学生,这简单的算数对于十岁左右中间段的孩子,一个月左右便能学会。
“今日便到此了,明日继续,丫头,你去休息罢。”郭风道,“小卫,去请令姐过来商量学堂之事。”司马卫应声而去。
很快,司马慧来到了书房,她精心打扮了一番,天生丽质的她,浓妆淡抹总相宜。一向矜持的司马慧此时玉脸红晕,显然司马卫已经告知了她。
司马慧接过郭风递上的几本册子,顾不上喝一口茶水,全神贯注的翻阅起来。
看到精彩之处,不由得轻声的念了出来,霎那间,天籁之声在书房内袅袅而上。宛若黄莺出谷,沉鱼出听。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司马慧一口气看完,抬起螓首,巧笑倩兮,美眸盼兮。“先生,此乃先生所说学堂之教材?” 她记得郭风曾讲过,日后请她在学堂任教,彼时她就比较期待,今日看完郭风所编之教材,更加期待了。
“今日请小慧来,便是商谈此事。”郭风轻轻品茗道,“此些教材不过是首批而已,而后会陆续编写。我知你平日甚忙,每日可否抽空教授一个时辰?”
司马慧忙道:“自然可以,小妹我有点急不可待。”
“甚好,你教授〈诗词〉可好?”郭风见司马慧尤为喜爱诗词,故有此安排。
司马慧笑靥如花,道:“知我者,先生也!”
“不知秀叔对教授〈三字经〉是否有兴趣。”郭风问道。
“秀叔若知先生欲让其教授〈三字经〉,定会欣喜若狂。”司马慧笑道。
“好,算数暂由我讲授,后续可安排小丫担当。再有宫薇嫂子、司马卓兄、李诚兄等人都可授课。”
司马慧微微颔首,刚欲说话,司马卫凑上前来,笑嘻嘻的对郭风道:“先生,小卫可当一回老师否?”
司马慧纤纤玉指一点其额头,嗔道:“你平时不学无术,你授课实乃是误人子弟。”
郭风道:“小慧此言差矣,真有小卫之课程,体育课。”
见二人迷惑,郭风解释了体育课的内容,司马慧二人恍然,此乃为司马卫量身定做的课程。司马卫一时亢奋不已,手舞足蹈。
“授课老师已定,继而是招生事宜,我欲兴办三个班,一是约莫六岁之启蒙小儿,二是约莫十岁之少儿,三是十四五岁之少年。每班五十名学生,男女各一半,贫寒子弟与世家子弟各一半。”
司马慧螓首轻点,道:“招生之事可由小卫与三子掌管,二人分管世家子弟与贫寒子弟。此外,我建议贫寒弟子免费用,世家弟子收取费用。”
郭风点点头,道:“小慧之想法与我不谋而合。甚好,我只提要求,小卫与三子酌情招生。如报名之人甚多,则来年扩招罢。卧牛学堂第一期计划年关之后正式开学。”
事毕,郭风领着司马慧姐弟二人去改造好的学堂转悠了一圈。
学堂是完全独立地一个院落,只有一道小门与郭府连通,门上平时落锁。学堂的大门在郭府的后侧,面朝小巷。
三间教室经过改造宽敞明亮,教室白色墙壁、白色窗户,既显得明亮,又寄意此乃神圣之所。
三尺讲台为深褐色,寓意老师授课是十分严肃的事情。课桌和椅子是依据郭风的要求打造,为淡蓝色,寓意着学生的活泼。
庭院的空地也经过改造,有小型跑道、单双杠、跳远沙坑等等。郭风道:“小卫,此乃你上课的场所。”
司马卫兴奋的东摸摸,西瞧瞧,道:“先生可要教小卫如何教授体育课。”
“当然,我教一遍,还需你自己多练习。”
当晚,司马卫与三子二人将司马秀等人请至郭府,众人传阅完几本教材,皆被震惊了。
司马慧将欲聘请几位为授课老师的想法告知众人,众人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开始上课一般。
只见那李诚摇头叹气,司马慧问其何故叹气。李诚道:“吾曾听誉弟提过先生的学堂之事,其彼时很是兴奋,可惜此时誉弟远在钟城。”一旁的宫薇听了也神色黯然。
“诚兄不必过虑。”郭风道:“待卧牛学堂步上正轨,钟城之营生发展有声有色之际,钟城可办分校,誉兄任校长。”
李诚、宫薇听了,眼前一亮,心里暗暗替李誉高兴。
司马卓道:“自古以来出身贫寒者无受教之权利,在下不明为何招收贫寒子弟?还请先生解惑。”
众人亦有此疑惑。家族的内体系教育思想已深入他们的观念,认为贫寒之人不能接受教育是自然之事,犹如人需要吃饭喝水一般。不仅是世家子弟,而且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共识。
“卓兄,贫寒出身者与世家出身者,谁众?”郭风反问道。
“固然乃是贫寒者。”司马卓答道。
“司马家志在一隅之地呼?非也!欲发展必先储备人才,众家族之人才够乎?非也!”郭风道。
众人恍然,郭风接着道:“我等乃是第一批老师,卧牛城之读书人,不论何种出身,皆是我等弟子,此股力量日后将不可限量。”
“我之愿望是普天之下,人人可读书。”这也是孔老夫子的愿望,华夏直到他老人家去世两千多年之后才得以实现,郭风心里暗暗补了一句。
几人听了,均很振奋。司马卓长揖,语气诚恳道:“先生考虑之长远,卓佩服之至!”司马卓之前接触郭风更多的目的是旁系一脉以及他个人的利益,此刻,他真正融入进了郭风的圈子。
司马秀等人亦朝郭风行礼,郭风回礼道:“还望诸位鼎力相助,让学堂长久不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