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就不能学学李太宰吗?净办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有用吗?!”
“有这个心思,不如想想怎么治理好这个国家!让百姓多吃上几顿饱饭,让大宋没有那么多的流民!让大宋不受蛮夷欺辱!”
“在这里说这些空话!套话!不如多深到民间、坊间探访一下!了解一下大宋百姓到底在关心什么!”
“这些!在朕这里!没用!”赵桓劈头盖脸一顿骂,这群文臣们,这是以为自己还是那赵佶吗?
自己还没到顺耳的岁数!
“李太宰,你收起来的是什么?”赵桓看到李纲将一个札子收了起来,所以问道。
李纲面不改『色』的说道“重建军器监诸事详表。官家。”
“听听,听听!你们听听李太宰在做些什么!你们呢!都给朕干活去!”赵桓一听这个,就更看不上这帮文臣了。
什么跟什么啊,有空在这里献上谗言,不如多做点事,让朕省点心。
赵桓没好气的挥挥手,说道“李太宰留下,开封少尹李若水留下。其他人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别在这杵着了。”
“朕送你们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赵桓留下李若水和李纲是看看那些枭首之人的卷宗,他说过要看,那就必然要看。
“枭首四千三百余人。名目表册在这里,具体的证人、证物还有供状,都在李少尹那里。”李纲将袖子里的表册拿了出来,递给赵英。
李纲刚把名目表交上去,就拍了拍脑门。
坏了。
“李太宰办事,朕是极为放心的。人证物证俱在,三司主审签字,供状极为详细。不错。”赵桓随意的翻动了两册。他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宋多几个李纲的人,也不会落到这个田地。
“这是什么?”赵桓看到了一个札子,抽出来问道。
李纲硬着头皮说道“臣的赞表。”
嗯?
“还有微臣的赞表。官家。”李若水也递上来了一份赞表。
赵桓扶额……感情李纲刚收起来的是赞表,而不是什么军器监的重建的札子啊!
“一篇锦绣文章啊。”赵桓随意反动了下,系统满屏幕的宕机警告,让赵桓没有了详细看的兴趣。
“官家御驾亲征,收服燕云十六州,文臣们手无缚鸡之力,但也知战阵之辛苦。保证后勤粮草供给,是分内之事。官家得胜而归,文治武功赫赫。”
“上个表称赞官家文韬武略,实属应有之意。”李纲小心的说道。
李若水看了看官家的脸『色』,说道“都是进士第出身,文采出众。除了分内之事,写写赞表,也是我们唯一的本事了。收复燕云,如此普天同庆之时,我等也只有这样参与如此幸事了。”
赵桓摇了摇头,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这些文臣们差不多只记得礼乐书了。
“李太宰,朕欲遣散所有禁军,这是在大同府和种少保商量好的一项国策,这是少保写的策论,你看一下,然后做一下补充。”赵桓将种师道的策论给了李纲。
李纲稍微翻动了一下说道“官家,将门已经彻底化为了虚无,仅有的几家将门也身负重任,北拒金夷,西抵西夏。”
“这将门没了,基层军官也就没了。毕竟不是谁都从小耳闻目染,熟读兵书,连小时候都是做军阵推演的。”
“少保临行前,把《种家遗录》写好了,朕欲办一所军校。以历代兵书和这种家遗录为主。专门培养基层军官。选拔军伍中的士尉一级将官,到军校进修,以补充军阵之不足。”赵桓又掏出一份种家遗录来。
有些人做事,总是想在别人前面。
“大宋能有少保这等臣子,乃是大宋之幸啊。”李纲连连感慨。
赵桓点头,说道“还有一事,有宋以来,历代都防备武官做大。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我大宋中央直属禁军疲弱不堪。才会对边臣如此防范。朕欲组建天子亲军,以震慑四方。”
李纲俯首,说道“官家鞭辟入里,大宋无田制,不禁土地交易。地主无数。失地的农民也越来愈多,为了安抚,不得不设置三十四路军路,收拢流民,防止祸『乱』。”
“防住了吗?”赵桓嗤笑了一声问道。
“自大宋太祖皇帝以来,一百六十年的时间里,四百七十余起流民起事!仅仅最近这二十六年,就有一百多起!这还是攻破州府郡县才会通传四方的流民起事!”
“禁军收拢流民,黥面分配,人人称作贼配军,也没见多大的效果。”赵桓叹气的说道。
大宋的百姓很苦,赵桓已经在河东路和关中地区,见了足够多的惨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了他最关注的要点。
“禁军收束流民的做法,已经无法完成它的使命,朕欲解散配军,均田后成为农民。河东路和关中效果目前还是极好的。”赵桓说道。
李纲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官家,河东关中,都是兵灾,地主都跑的无影无踪。京畿路和河北东西两路,也可推行,地主也跑了。”
“但是其他路,官家暂时还不能动。无十万雄兵,不可轻动。”
“你和少保的观点是一致的。有威慑天下之雄兵,方能全面推行均田。”赵桓点头。
李纲和种师道的想法是一致的,当初种师道交给他新兵制的时候,就再三强调无五万飞军不可轻易推行新兵制。
赵桓也知道自己选了个什么路出来,需要面对的是怎样的考验。
“军器监在汴京城外重建,那军校就建设在汴京城内吧,每日拉练,涨涨大宋的武德。”
“至于新军军营,就建在河内府吧。那里依山傍水,地形复杂,适合做军卒训练。”
“全国征兵,适龄青年都需要被征召。各路组织选拔青年,择优秀青年,前往河内府新军营。”
“朕不管他们怎么选出来的青年俊才,若是连新兵训练都无法通过。则主管此事的宣抚使,连降三级,滚琼州和喝西北风去!”
赵桓想了想说道“昭告天下,就说通过新兵训练,可均田十亩地。”
“十亩?会不会太多了些?”李纲问道。
十万人的新军,那就是百万亩的田地,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哪里养得起十万新军啊,有三万朕就心满意足了。”赵桓摇头,李纲误会了自己的新军的含义。
他这个新军,是能够在山地里日行百里的那种精兵悍卒,是飞军。
可不是日行十里休息一次的禁军。
养精锐,需要花的钱,可比废物要多得多了!
“这军校和新军可有名字?”李刚略有疑『惑』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