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二年,春。
前面说了胤禛身体好,所以退位一事并不能像先帝退位于他一样简单行事,他们父子俩在朝臣的配合下三请三让的流程足足走了九个多月,哪怕这退位大典并弘晔的登基大典仪式从二十一年春就确定了下来。
这个事儿真的就是走个流程,二十一年的时候,大清就向众多属国和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城邦下发了国书,虽然没有邀请他们前来观礼,但架不住属国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机会巴结金主爸爸啊,所以属国们要死要活非要来,这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也想趁机加深跟大清的联系。
所以,最终东南亚各国和地区连自家继承人都直接派出来了,朝鲜、倭国、琉球这样的属国更是派出了天团还携带重礼,至于跟大清展开了贸易的英吉利、法兰西、奥地利、西班牙和印度等国,也都派出了拿得出手的实权官员和权贵递交了国书。
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先前他们私自占领了广东的两处澳口,直亲王还健在的时候就趁着训练水师的时候将这些领土收回,可这两国竟然恬不知耻地说那两处地方是他们自己打下来的,就是他们的领土了,英吉利还曾借着东印度公司的便利从中斡旋。
可直亲王是个武夫啊,既然那是大清的底盘,就容不下其他任何人染指,所以当时只留下了想两面讨好从中牟利的英吉利人,至于什么别的国家的人,统统扔进海里喂了鱼。转头直亲王又上书朝廷直接切断了西方各国跟倭国的贸易路线,英吉利等国转头就把所谓的西班牙、葡萄牙给收拾了,大清都没有再次出手的机会。
然后胤禛大怒,下令全国不许建造任何类似于教堂的建筑,并且驱逐传教士,大清境内,只能留存外国商人,且他们只能居住在大清负责修建的类似于大使馆一样的地方,且由他们自己出钱,主权和使用权都归于大清。
至于什么那地方既然让他们住了,且还花了钱的,就是他们的自己的了,连大清朝廷都不能干涉什么的,那纯粹是无稽之谈,大清境内就没有那样的地方!
而蒙古因为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成功将四十九部,凑了个整变成了五十部,大清常设的理藩院便是专门用来跟他们打交道的。而这些年随着羊毛生意越做越大,蒙古五十部跟朝廷的关系也越发紧密,蒙古王爷们以大清自己人自居,所以进京之后,那嚣张的姿态力压各国和地区,可是给朝廷省了不少事儿。
年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使”们抵达京城,宗室和朝廷人人都忙得脚不沾地不说,因为很多事情都没有前例可依,但若是新拿出例子来,又必须合规,哪怕没有上朝的黛玉都觉得头疼。
当然,最大的争议在于,西方各国“大使”不止自己来了,还带了家中老妻,宁亲王等出使过西方各国的亲王亲口确定,西方的女人也能跟男人一样亲自在场见证任何国家大事,所以如何安排这些人观礼,无端变成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但让大清诰命夫人们参与观礼也并非没有任何可讨论的地方,毕竟这一次大典除了胤禛退位,还有弘晔登基,顺便还要册封杨氏为皇后。
既然皇后的封后大典也一并在其中了,内外命妇们便都要在场才好。
可是呢,既然要顺便祭天,那女眷就只能有皇后在场,哪怕是太子妃呢也没资格一起去,所以这内外命妇的,就更加没有资格了。
所以,朝臣们吵成了一团,谁也没敢说黛玉这个皇后不能跟着去,也算是黛玉唯一的安慰了。
原本黛玉就想借着这个场合,将二十多年来女性地位逐渐升高的事实给完全合法化,只可惜杨氏娘家给拖了后腿,竟然在背地里谋划给杨氏亲爹争取承恩公的名分。
其实,一旦杨氏成了皇后,这承恩公就只能落在杨氏亲爹的头上,唯一的区别也只是时间早晚。
只是到底大家都顾虑黛玉的亲爹林如海当初推辞了承恩公的恩封,作为晚辈的杨氏当然不好在黛玉健在的时候就越过林家给杨家争取这项福利,可架不住家中出了两个猪队友。
他们在杨氏尚未成为皇后的时候就开始打承恩公的主意,一点也没顾忌杨氏将来在婆家如何做人,只顾着眼前那点虚无的名头。
杨家人这一犯错,就直接把杨氏本该有的封后大典给推迟了,黛玉都有些恨铁不成钢,不只是对杨氏,还有对弘晔的。
“你们夫妻各自回去好生调查调查吧,这其中肯定不止一股势力从中作梗,尤其是满洲大族们,你们一定要心里有数。”
“能在退位大典和登基大典上顺便举行的封后大典,又岂能比后面你们单独搞的更加名正言顺?”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不止弘晔杨氏悔得肠子都青了,黛玉和胤禛都没想到满洲大族们会在这个事情上搞事。
若是杨氏真的能把自己的封后大典跟登基大典合并在了一起,那就意味着只有胤禛和黛玉有资格废去她皇后的位子,旁人,哪怕是弘晔本人,在杨氏并未作出谋逆之事之前,就只能稍稍冷落杨氏而已。
这一点谁都清楚,所以杨氏今日才有此祸。
杨氏打起精神来安慰黛玉道:“皇额娘不必为儿媳过分可惜,今日儿媳家中暴露出这样的事端也并非全是坏事,若是等将来某一日才爆发出来,恐怕儿媳要付出的,就不仅仅是封后大典的时间了。”
作为本朝头一个完全汉人出身的未来皇后,杨氏的心性也不是一般人能比,况且,她明白今日暂时输了一筹,对她还有更多的好处,至少后面五六年的时间,她都不用担心会跟一群满洲大族出身的女孩儿做姐妹,她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来成长。
不过,她也深知杨氏一族怕是与承恩公的名分无缘了,不仅如此,日后只能更加缩着尾巴做事,万事决不能轻易出头,以防被朝臣们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