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八月,于焦山败退的刘师勇率领麾下余部与前来接应的禁军首领张彦会合,两军趁元军守备松懈之际,收复吕城(今江苏南阳)。

九月,伯颜返回元军的前线营地,再次接管了指挥权,而后取道益都,攻克淮安,占领高邮,同时命一支偏师包围扬州,自己亲率主力抵达建康。

由于宋军主力基本覆灭,为了快速占领南宋全境,伯颜决定留下阿术经略淮东,自己则将主力兵分三路,以参知政事阿剌罕(蒙古万户)率军为右翼,自广德出独松关;董文柄、张弘范、范文虎等人率水师为左翼,由海上绕道攻打浙江;自己则亲督中军沿吕城、常州一线进军,三路人马最终在临安城下会合。

九月二十七日,阿塔海所率的前锋再次攻破吕城,宋军大败,张彦被擒,元军一路追杀至常州城外。

十月初八,阿塔海率前锋军开始围攻常州,姚訔、陈照、王安节与败退到城中的刘师勇率军拼死抵抗,元军苦攻十数日都未能破城,于是便向伯颜所率的中军主力请求支援;与此同时,姚訔等人也传信往临安,请求援兵。

此时的宋廷内部,因为陈宜中迟迟不回京复职,所以谢道清便写信给他母亲,让他母亲劝其返回,陈宜中这才返回,并且成功地将王爚赶出了朝廷,又将留梦炎、章鉴等人排挤于权力中枢之外,自己独揽大权。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宜中虽然掌握了大权,但却也不能凭空造出兵来,但常州乃是临安的门户,坚决不能丢失,于是他便在临安城中发布了征兵令,将十五岁以上的民众尽皆招募为兵,但这些人辅助守城尚且勉强,若是出城作战,实在难堪大用,于是他又将文天祥带到临安的义军作为援兵派往常州。

由于义军此前皆是乡民,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所以陈宜中派了一员官军统领张全担任主帅,义军首领尹玉、麻士龙皆受其管辖,三人共领五千人马支援常州。

十月二十六日,义军行至五牧、虞桥(均在今江苏常州东南)一带时,被前来阻截的元军所拦,两军展开激烈交战,义军损失惨重,麻士龙阵亡,尹玉仅带五百残兵死战不退;就在此时,在后方督军的张全眼见义军陷入重围,却一箭未发,迅速逃回了临安。

而尹玉此时还不知道外界的情况,凭借着一腔孤勇与元兵血战,身中数箭依然不退,最终被元兵以四支长枪架住他的头颈,令其无法动弹,而后用棍子将其活活打死。

为了纪念尹玉与麻士龙二人,后人将他们战死的地方叫做“双忠墩”。

在二人阵亡二十天后,伯颜亲率元军主力抵达了常州城外,与阿塔海的前锋合兵一处,开始计划攻城。

在攻城之前,伯颜按照惯例派人招降,却遭到了姚訔等人的严词拒绝,伯颜便亲自督战,下令攻城。

十一月十八日,经过两天的围攻,元军终于攻上了常州城头,姚訔亲自带人欲夺回城墙,终因寡不敌众战死于城头之上;之后,元军攻破南门,杀进城内,负责协防的五百名和尚高举“降魔”大旗,迎着入城的元军杀了上去,最终全部战死;王安节、陈照等人见城池已破,便带人与元军展开巷战,全部牺牲;负责驻守东门的刘师勇带其弟刘师能同样巷战至最后,当发现元兵越来越多时,急忙向北门方向转移,准备拔开北门外侧的栅栏突围,但刘师能所骑的战马却因疲惫而无法继续行走,被元军追上,刘师勇挥泪与其举手告别,最终仅率数骑逃往平江,投奔了已经赴任的文天祥。

由于被常州城拦截了近两个月,为了防止以后继续出现死守城池之事,伯颜决定杀鸡儆猴,遂下令屠城,除四人侥幸逃得一命外,满城上下尽皆丧于蒙古人之手。

在丢失了常州之后,临安便如同被剥光了的羔羊一般,赤裸裸地展现在元军的面前。

如果世界上没有蒙古人,可能谢道清至死也不会端坐于在朝堂之上来治理一个国家,可随着时代的列车轰鸣着前进,却将这个平凡的女人硬生生推上了这个位置。

或许她比同时代其余的女子更加有学识,也更加有能力,如果放在太平盛世说不准又是一代女帝,但很可惜的是,她所面临的对手,是人类几千年历史中最为强大的征服者之一。

面对着近在咫尺的灭国危机,谢道清不得不再一次召开了紧急朝会,希望这些食君之禄的朝臣们能够忠君之事,替她想出一个良策,或者说不那么愚蠢的计划也可以。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的南宋帝国已经犹如一艘四面漏水的破船,虽然船上有着许多优秀的水手和船工,但却没有了补船的材料。

在这种情况之下,议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在陈宜中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同意。

但也有反对的声音存在,以张世杰、文天祥为首的主战派官员坚决不同意议和,并请求谢道清携带皇室成员退往海上,由二人坚守临安,与元军决一死战。

在这两种完全相悖的主张当中,谢道清也很纠结,她既不想让赵宋王朝毁于自己手中,却又担心死战到底会为赵氏皇族招来灭顶之灾,所以她在和与战、家与国之间一直无法做出最后的抉择。

其实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谢道清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早在三国赤壁之战开始前,鲁肃就曾劝说过有同样担忧的孙权:“臣子主张投降,是因为如果投降他们没有性命之忧,甚至还可以继续当官,但君王如果投降了,会是什么下场呢?”

但很可惜的是,谢道清并不是孙权,陈宜中也不是鲁肃。

看着她如此纠结,陈宜中又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带着满朝文武集体上疏,请求迁都来避敌锋芒,但谢道清却立即否定了这个提议,理由是都城乃国之根本,不可随意迁徙,于是陈宜中便痛哭着再次请求,一边哭还一边讲述着迁都的好处。

看着跪在下面痛哭流涕的陈宜中,谢道清的内心也动摇了,于是便问道:“爱卿认为何时迁都合适呢?”

听完这话,陈宜中也不哭了,赶紧开口答道:“越快越好。”

既然如此,谢道清也不再坚持,当场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在散朝之后立即命人将皇宫内的金银细软立即装车,后宫诸妃也各自准备车马;除此之外,她还派人给即将随行的朝中大臣送去了路费银两,而后便静静地在宫中等候陈宜中前来与其会合,一同出发。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直到夕阳西下,谢道清也没等到陈宜中的身影,自觉上当受骗的谢道清无比愤怒,将配戴的发簪和玉石耳环都摘了下来丢在地上,怒吼道:“本宫起初就不想迁都,是这些大臣们屡次请求我才同意的,现在我准备好了,他们却不来,这不是欺骗我么?”

而后,她便下令关闭皇宫,不允许任何人进出,陈宜中此时还不知道谢道清的所作所为,待他终于收拾好了东西,准备进宫面圣的时候,却发现进不去了。

待第二天天明后,群臣终于再次面见谢道清,却被愤怒的她狠狠讽刺了一顿,于是无人敢再提迁都之事。

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随时都有可能发起攻城,临安城内顿时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之下,奇葩的一幕发生了,以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章鉴等重臣为首的南宋官员,竟然纷纷弃官出逃。

待第二日上朝之时,谢道清看着堂下稀稀落落的几名大臣彻底慌了,于是便匆匆忙忙地同意了议和的请求。

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议和是要派出使团的,而元军的统帅是他们的中书右丞相伯颜,按照规矩,使团的正使起码也得是丞相级别的朝中大员,但现今的宋廷,除了陈宜中外,所有的丞相都跑了,而陈宜中被谢道清视为辅国之肱骨,自然不可能派他出使。

于是谢道清便将‘签书枢密院事’(相当于枢密院的二把手,从二品)吴坚临时提拔为左丞相,贾余庆(与吴坚同一职位)为右丞相,陆秀夫为礼部侍郎一同前往元军大营谈判,其实谢道清本想将文天祥也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但文天祥本就不愿和谈,于是推辞不就,但却因圣命难违,于是便只好以端文殿学士的身份随行。

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十八,宋军使团抵达位于皋亭山的元军大营,见到了元军主帅伯颜,并递交了议和书。

可灭亡南宋这种千古留名的机会就摆在眼前,只要伯颜精神没错乱,肯定不能同意宋廷的请求,于是便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宋廷的请求,言语之中对于使团也没有多少的尊重。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文天祥自然不甘示弱,本身他就对于和谈一事甚为不满,再加上身为一国使团,他也不愿意落了宋廷的脸面,于是便与伯颜展开了激烈争吵。

平心而论,如果是领军作战,哪怕十个文天祥绑在一起,也不是伯颜的对手,但若是论起语言辩论,二十个伯颜一起上也吵不过文天祥啊,要知道,文天祥可是南宋的末代状元!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状元的含义,因为受主观印象影响,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古时的情况,认为古代文化普及程度低,读书人少,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状元最多也就相当于当今的高考状元。

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科举制度自隋炀帝始,到清光绪帝废除,一共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一千三百多年,一共产生了十万名左右的进士,而仅宋一朝,就有六万多进士。

之所以产生这么多进士,其实和宋代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唐末五代时期所有朝廷基本都是重武轻文,宋太祖赵匡胤本人也是武将被黄袍加身,所以在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他所制定的基本国策便是“重文轻武”,这一政策也被无数后世人所诟病,认为是直接导致宋朝羸弱的主要原因,但如果详细了解过唐末五代时期历史后,或许大家会有所改观,我们这里不多赘述,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

回归正题,宋初时的科举考试是每年举行一次,有的时候可能因为天灾或者是战争的缘故,变为两年一次,但大多时候还是秉持着一年一次的频率,这种情况整整持续了103年。

直到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3年)时,才正式将科举考试的时间定为每三年一届,自此流传下来。

我们现今了解比较多的是明清时期的四级科举制度,即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但宋代执行的是三级科举制度,因为宋代没有秀才,第一级的科举考试就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乡试);第二级由礼部举行(会试);第三级同样被称为殿试,而且殿试分为甲乙二等,后来又重新分为五等,第一、第二等称之为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三等为二甲,赐进士出身;第四等、第五等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这五等进士中,除了第五等的进士外,都不需要再次参加吏部的铨选考试,可以直接授予官职,而且不同于别的朝代,只是授予一些从九品的小官,除了极个别的人会被授予正九品的官职外,大部分进士起步就是从八品。

可以说,通过了科举考试,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步登天,不仅摇身一变成为了领导阶层,而且还可以免除徭役、赋税等多项压迫,如果一不小心成了朝中大员,其子孙后代也皆可受其恩泽。

藏书吧推荐阅读: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朕实在太难了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我就一昏君,能有什么坏心思?大夏守国人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魂穿大唐多了一个妹妹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父皇,冤枉呀,儿臣是奉旨造反君上万年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在下九千岁唐砖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穿越后我靠医术权倾朝野天下长安雄霸天下之三国曹髦新传大明流匪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重生:澹台小将军他反了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回到大明闹饥荒,我有无限物资铁血霸弓朕真的不务正业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三国:祖龙复辟,从霸王传承开始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江汉儿女英雄传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红楼群芳谱明末好国舅三国之飞将再世三国:开局曹操用嫂嫂们求我出山大雍风华:从攻略王妃开始明末混日子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最牛妖孽兵王白话西游记:精编军工科技楚韵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穿越:这个太监不一样重生北宋的那些年模拟想辅佐女帝被拒成为乱臣贼子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文曲在古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三国:开局武力拉满明末逐鹿天下
藏书吧搜藏榜: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炮灰"攻"养成系统大唐镇国公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北宋大法官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新闯王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唐哀帝,中兴大唐红楼群芳谱秦时之七剑传人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南北乱世我种田冷王的金牌宠妃七煞侍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我们家的小静静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明末好国舅独治大明医将婿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朕实在太难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带着淘宝去抗日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超神狂兵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圣雄之名田园大唐凰啼山河大唐最强路人甲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乱世黑马我助大唐盛世天下走进唐朝超神妖孽兵王
藏书吧最新小说: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