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群臣嘴脸
王岳迈着碎步,慌慌张张的走进来,“陛下,出事儿了,太子殿下、苏立言和张公爷现在抬着棺材到大明门了。”
“什么玩意儿?”朱佑樘吃了一惊,手里的毛笔掉在纸上,戳出一个大黑圈。
“额,太子和苏立言他们要抬棺死谏,为民请命,现在正跪在大明门外等着召见呢!”
“这.....”朱佑樘气的头发都快竖起来了,搞什么幺蛾子?一个太子、一个锦衣卫副千户、一个公爷,你们抬什么棺死什么谏?
朕又不是不赈灾,这不是正想办法筹集钱粮么?朕要是个昏君的话,你们抬棺死谏为民请命,也算情有可原,可朕是昏君么?
这主意肯定是苏立言那子想出来的,张仑和朱厚照又都是胆大包的人物,这三个人凑在一起,还有不敢干的事儿?
朱佑樘有心不理会,可自己若是不管,百姓们怎么看?现在苏立言可是形象光辉伟岸,铮铮铁骨不怕死的爱民好臣子。
再了,外边跪着的还有自己的亲儿子,太子朱厚照呢。
“王岳,你跟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朱佑樘多少了解点苏瞻,这子无利不起早,闲着没事会抬棺死谏?
王岳之前也打听了一些事,便将听到的消息了一,最后补充道,“陛下,锦衣卫那边还抬着一块功德碑,上边刻着捐输人数额。苏立言一万零二十两,太子殿下八千零三十五两.....”
朱佑樘点点额头,突然怒气消去,嘴角挂上一丝笑意,“呵呵,这几个子,还真有点鬼主意,他们这不是抬棺死谏,这是在打诸位爱民臣子的脸啊。二十两.....刘大夏......哈哈哈哈....朕倒想看看,刘大夏会是什么表情,真是太解气了。”
“陛下,那到底让不让他们进来?”
“让啊,你偷偷地传句话,让那三个子扛着棺材抱着功德碑去六部那边赚一圈儿,哦,还有,让苏立言那个臭子在功德碑上留下朕的数目。”
“呵呵,陛下放心,的懂了”王岳拱拱手,迈着碎步欢快的走了。
很快,王岳就带着两名太监来到大明门,低声耳语几句,苏立言就让身后的石匠利利索索的刻下一行字,“大明皇帝朱佑樘,倾尽内帑八千六百九十两!”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三兄弟领着锦衣卫,扛着棺材抱着功德碑,浩浩荡荡的涌进六部。
大明门和承门南北之间一条街,街道西面是锦衣卫镇抚司和五军都督府,东面就是六部、钦监、翰林院、太医院和御药库。
六部翰林院紧紧挨在一起,三兄弟领着锦衣卫闹这么大动静,大家想不看都难。
大家看到了那口棺材,当然也看到了那块功德碑,一看到上边扎眼的数字,群臣脸色大变,好多人都脸红了,哎,臊得慌啊。
刘大夏气的胡子发抖,脸皮子青了白白了青,苏立言那个捐款数字是什么意思?讽刺我刘某人呢?
内阁办公处,刘健和谢迁的脸色比刘大夏也好不了多少,只有李东阳,神态安然的喝着茶水。其实,李东阳也有些烦这帮子同僚的做法。
明明都不缺钱,拿出个上千两纹银不在话下,可一个个扣扣索索,装出一副廉洁奉公,穷困潦倒的架势。是怕别人不是淸吏?
李东阳就没在乎这些事情,金銮殿上当场就捐了三千多两,李东阳一直都是这样的人,做事归做事,从来不在意别人怎么看。
沽名钓誉,李东阳是不屑的。
刘健和谢迁等人现在心情非常差劲,一旦捐款几十两的事被刻在功德碑上,那大家还不成下笑柄了?士林集团一直标榜仁义,为民请命,可一到捐款的时候,捐几十两,以后还能有什么威望,不用别的,光老百姓的口水就能大家淹死。
苏立言,又是这个苏立言,这是纯心给大家上眼药啊。
现在,刘健和谢迁有点明白为什么朱佑樘如此看好苏立言了,这子有点邪性,办事不走寻常路,老是给大家来个吓死饶惊喜。
到了这个时候,为了士林声誉,为了自己的名声,大家也不能再装B了。真要起来,满朝文武有几个不贪的?随便捞点,一年几千两都有了,为了名声,掏钱吧。
铁骨铮铮,两袖清风的刘大夏第一个站了出来,他怀着悲愤的心情慢悠悠的来到队伍旁边,伸手拦住了苏瞻等饶路。
刘大夏似乎看出苏瞻难缠了,所以他直接找到了太子朱厚照,“太子殿下,老臣看到河北难民惨不堪言,回到家中,寝食难安,变卖家产后,总算凑了一千多两,你看,这功德碑上.....”
刘大夏以为朱厚照好糊弄,可是朱太子是啥人,粘上毛比猴还精,他俩眼一眯,一脸伤心扶住了刘大夏,“刘老尚书,这万万不可啊,怎么能让你变卖家产呢?这赈灾本就是自发行为,量力而校孤知道你家里有难处,就别勉强了。”
“啊....”刘大夏脑门上冷汗都冒出来了,心里一着急,直接拽住了朱厚照的袖子,“太子殿下,老臣一片赤诚之心,日月可鉴,如果殿下不收,老臣宁愿撞死在这青石之上.....”
“额?”朱厚照顿时有点傻眼了,刘老大人又玩这一出,我们抬棺死谏,你倒好,拼死捐钱,你早干嘛去了?
之前金銮殿上让你掏钱,你扣扣索索,就拿出二十两来,还一副穷的掉眼泪的表情。
这帮子人,就是欠削,要不是大哥想出歪招来,这群人还在一本正经的当爱国爱民的名臣呢。
“好吧好吧,既然老大人如此坚持,那孤就收下了,来人,刻字.....”
苏瞻等人做事情很干脆,给多少钱,当场就给你刻在功德碑上,童叟无欺,一两不多,一两不少。
有了刘大夏领头,刘健和谢迁也一脸羞赧的走上来报数了,接下来六部官员开始聚集起来,一个个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