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中,青铜灯盏在穿堂风里明灭不定,将姬昌苍白的面容映得忽阴忽晴。
案上竹简散落一地,仿佛被狂风席卷过的战场,凌乱而狼藉。
姬昌枯瘦的手指反复摩挲着泛黄的竹筹,指甲深深掐进竹片纹路,
“帝辛,你愧为君王,竟然施此毒计!”
姬昌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愤怒与绝望。
话音刚落,姬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浑浊的泪水顺着皱纹滑落,打湿了斑驳的衣襟。
恍惚间,记忆如汹涌的潮水般涌来。
阴暗的牢房之中,自己被迫咽下爱子血肉,心如刀绞却不得不强装镇定的模样再次浮现在眼前。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父亲!”
姬发掀帘而入,铠甲上还沾着夜巡的露水,
望着姬昌骤然苍老的面庞,姬发眼眶瞬间泛红,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老人,声音中满是担忧与关切:
“父亲,保重身体要紧!”
姬昌闻言,却是猛然摇了摇头,随后紧紧抓住儿子的手腕,浑浊的目光中满是不甘与悲愤,仿佛燃烧着两团复仇的火焰:
“发儿,帝辛这毒计,不仅是要乱我军心,更是要往我心口剜肉啊!当年......”
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剧烈咳嗽,指缝间渗出点点血渍。
这时,姜子牙手持杏黄旗稳步走进帐中,白发在烛火下微微颤动:
“主公,此乃帝辛的离间之计,意在动摇军心,主公万不可被悲愤乱了心智!”
说着,姜子牙缓缓展开手中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都城散布谣言的细作动向,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稳定军心,揭穿帝辛的阴谋。”
姬昌深吸一口气,强撑着站起身来,眼中重新燃起坚定的光芒:
“姜丞相所言极是,传令下去,明日全军将士齐聚校场,本侯要亲自......”
他顿了顿,望向帐外漆黑的夜空,
“要亲自告诉众将士,何为仁德,何为正道!哪怕帝辛用尽心机,也休想动摇我西岐分毫!”
说罢,姬昌挥袖缓缓展开一卷帛书,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伯邑考遇害的始末,每一个字都是姬昌用鲜血写成的控诉。
翌日,校场之上,数万将士齐聚一堂。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息,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姬昌身着素白丧袍,腰间系着褪色的麻绦,在亲卫搀扶下缓缓登上点将台,每一步都似踏在锈蚀的锁链上,发出沉重闷响。
见到姬昌身影,校场之下也传来切切之音,如同一阵微风拂过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瞧侯爷的模样,当真像被抽去了半条命......”
“可都城传来的消息......”
“嘘!莫要乱言,当心军法处置!”
议论声中,有老将猛地跺脚,震得地面尘土飞扬:
“都给我闭嘴!侯爷自有分教!”
他话音未落,便见校场上姬昌抬手示意亲卫退下,枯瘦的手指死死抠住台边青铜螭纹,青筋暴起如老树盘根。
“诸位将士!”
沙哑的嗓音突然撕破寂静,惊得栖息在辕门之上的寒鸦扑棱棱乱飞。
姬昌摇晃着展开怀中帛书,泛黄的绢布在风中猎猎作响,
“相信你们已经听说了...”
姬昌的声音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带着锈迹般的粗粝,每一个字都饱含着痛苦与悲愤,
“说我姬昌为求活命,亲手吃下亲生儿子的血肉。”
话音落地,校场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唯有军旗在风中翻动的哗哗声。
姬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握着帛书的手因为太过用力没有一丝血色,
“没错,我是吃了。”
他的声音哽咽住,浑浊的泪水顺着皱纹滚落,砸在台上晕开深色的痕迹,
校场上将士闻言瞬间开始骚动,窃窃私语如潮水般漫开,仿佛平静的海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
只不过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姬昌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一道惊雷划破天际:
“但,那是帝辛恶毒之计,他将我儿伯邑考……”
喉间涌上的腥甜让姬昌话语戛然而止,他重重抹了把嘴角的血渍,将帛书狠狠抖开,仿佛要将所有的委屈与愤怒都展示给众人看,
“这上面每一个字,都是我在都城牢中用血写下的!帝辛囚禁我七年,以烹杀我儿相逼,若我不肯咽下那碗肉羹,西岐十万百姓就要跟着陪葬!”
校场骚动起来,前排士卒攥紧长枪的手微微发颤。
姬昌扯开素白丧袍,心口狰狞的疤痕在冷风中泛着诡异的红:
“这伤,是我自己所为!从我知晓自己咽下的是伯邑考血肉那一刻起,我便恨不得自戕谢罪,但我最后却没有下手,是我怕死吗?”
说到这里,姬昌突然剧烈喘息,指节死死抠住胸口伤痕,仿佛要将溃烂的往事一并剜出,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痛苦与挣扎。
“不,因为我知道只有活着才能为我儿报此血仇,为天下讨个公道,我忍辱负重数年,每一日都心如刀绞,但我不能倒下,我不能死!!”
说罢,姬昌突然剧烈摇晃,亲卫慌忙上前搀扶,却被他挥袖甩开。
“帝辛昏聩,囚我,辱我,都无所谓,但将我儿的血肉逼我咽下,此等深仇大恨,我怎能不报?他以为用这等下作手段就能让我一蹶不振,就能让西岐军心动摇,简直是痴心妄想!”
姬昌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悲愤,在这校场上空回荡,直穿众人的心底。
姬昌缓缓放下手,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双双眼睛,有愤怒,有疑惑,也有渐渐燃起的斗志,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诸位将士,我姬昌今日站在这里,将不堪回首的往事公之于众,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帝辛的恶行罄竹难书!他的所作所为,天怒人怨,此等大商若不覆灭,天理难容!”
“若诸位觉得我姬昌假仁假义,受了帝辛那腌臜流言蛊惑,大可离去,我姬昌绝不阻拦!若觉得我姬昌所言属实,帝辛那昏君当诛,那便随我一起,高举义旗,共伐无道!”
台下将士闻言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的士兵握紧了手中的长枪,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有的则面露思索之色,似在权衡利弊。
校场之下有老将率先单膝跪地,大声说道:
“侯爷,末将誓死追随侯爷,共伐暴君,为公子报仇!”
“我等愿随侯爷!”
“踏平朝歌,为公子报仇!”
……
越来越多的将士们单膝跪地,齐声高呼,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姬昌看着眼前的一幕,眼中满是欣慰之色,泪水再次模糊了他的双眼。
他微微颤抖着双手,示意将士们起身,声音中充满了感激与欣慰:
“好,好!有诸位将士相助,何愁帝辛不灭,大商不亡!我姬昌在此承诺,待伐纣成功,定还天下太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还天下太平!”
“还天下太平!”
校场上再次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