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正臣在辽东的时候,检验过火器杀伤威力,但对于火器战法的应用相对较少。
最主要的一战,还是纳哈出主攻,顾正臣主防,一味火力覆盖,谈不上太多的火器战法,但当下京军训练的火器战法,是针对毫无遮拦的草原,也是为了在草原之上,正面打败元廷骑兵准备的。
大兵团,大草原,如何利用火器进攻、防守,步卒、骑兵、火铳手、神机炮手等等如何配合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需要适应扎营、行军、进攻的需要,还需要考虑地势因素,考虑到一旦军队被截断,分为若干部分,在这之后如何组织反击。
朱棣为这些付出了太多,李文忠自然都看在眼里。
朱元璋听着李文忠的话,思虑之后摇头道:“还不到时候,要出手的话,那就要一次解决纳哈出,拔掉新泰州!唯有如此,大军才能放心大胆地前往捕鱼儿海,彻底消灭元廷!”
“京军训练还是需要继续进行下去,但朱棣——朕前几日见过这孩子,消瘦了不少,这样吧,让他暂时休息两个月,顺便去格物学院修习下落下的课业,别忘了,他还没结业。”
李文忠皱眉:“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四皇子协助整训京军,让他去格物学院,有些舍重就轻了吧。”
朱元璋朝着大殿门走去:“格物学院的学问层出不穷,让他进修下,说不得对完善军阵有帮助,就这样决定了。”
蓑衣在身,龙辇出宫。
沈勉带人开路,张焕、郑泊左右护卫。
钟山。
皇陵起建于洪武十四年,但现在也才三年多,规模浩大的皇陵自然没有修造完好。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去皇陵之地,而是在路过钟山之下的英烈陵园时命人停了下来。
这一座陵园,是兑现当年水师出航时,朱元璋所说的“为国赴难者,朕准其葬于钟山之下”的话,当然这一座陵园,清一色都是衣冠冢,并在此处修建了一座英烈庙。
庙门前,朱元璋吩咐道:“其他人都在外面吧,张焕、郑泊跟朕进去。”
沈勉有些不安,上前拦道:“臣以为陛下要去皇陵,所以派锦衣卫清查了一遍,可这英烈庙并没有清查,为避免万一,还请陛下容臣带人搜查,确保安全之后再进。”
朱元璋呵了声:“没人会选择在英烈庙这种地方行刺,何况朕突然出宫,外人怎知朕的行踪?不必查了,护好外面即可。”
沈勉见朱元璋坚持,加上张焕、郑泊这两个顶尖高手跟在他左右,也就不再说什么。
英烈庙并无人驻守,只是有人每日清晨前来打扫,摆一摆贡品之类,庙里没有修雕像,北墙之上挂着的是一幅写满英烈名字的宽大绢布。
郑泊看了看庙里地上湿漉漉的脚印,还有插在香炉里,生出袅袅白烟的香火,对朱元璋道:“陛下,有人来过庙里,兴许还在里面,容我等——什么人?”
里面传出脚步声,一个头戴帷帽之人走到了中央,抬手摘下了帷帽。
张焕的刀抽出一半,看着里面突然出现的人,一脸惊愕。
郑泊也瞪大双眼,拔出一半的刀又给按了回去,疑惑地看向朱元璋。
这个天气,这个地点,这个人——
怎么看都不像是意外偶遇,更像是用心良苦地安排。
“臣见过陛下!”
顾正臣行礼。
朱元璋看了看张焕、郑泊:“他回来的事不准对外泄露一句,你们在外守着吧。”
张焕、郑泊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远在山西主持移民的顾正臣突然现身金陵,而皇帝丝毫没有惊讶,显然这是有预谋的一次见面,既然是顾正臣,那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
朱元璋迈步走入庙里,看了看绢布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沉声道:“给朕也取三支香来。”
顾正臣走至一侧,从木柜里取出三支香,点了之后,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面北道:“大明需要记住这些英烈,记住土豆、番薯、玉米的来之不易,朕代天下万民,看看你们,愿魂魄安息,愿来世,还是朕无畏的军士!”
三柱香插在香炉里。
朱元璋侧头看向顾正臣,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你好大的胆子,没有朕的许可,竟敢私自回京!”
顾正臣行礼:“陛下,臣请示了。”
朱元璋甩袖:“你那是请示,你那是先斩后奏!朕还没答应你回来,你就已经到了。”
顾正臣低头:“陛下让臣便宜行事……”
朱元璋很想踹死眼前的家伙,愤怒不已:“便宜行事是让你移民得当,避免地方官府害民虐民,你倒好,将便宜行事用到朕身上来了?”
顾正臣抬起头,看着朱元璋那双带着几分愤怒的眼睛:“陛下,山西移民的事,大局已定。臣就想着趁着空暇回来看看,这才日夜兼程——”
“然后就去偷了土豆?”
“这个,只是臣需要有人传话。”
“那就需要去偷土豆?”
“陛下,重点是找人传话。”
“传话也不用你去偷土豆,那可都是种子,朕眼巴巴地盼着能早一点种它个百万亩,你还敢拖后腿?”
朱元璋指着顾正臣怒斥。
顾正臣有些不理解,这土豆你又不是没吃过,从广州拉回来之后,你还分给了不少人尝鲜,我这吃几口,还不如你送出去一个人的份多,至于发怒嘛。
朱元璋沉声道:“朕应该带个板子来,找你好好算算账!若不是你也是为国事奔走,朕岂能轻易饶你,起来吧。”
顾正臣谢恩。
朱元璋看着门外的雨,问道:“你之前让周宗送来的密信里,说起了江浦之事,这次回来,也是冲着这件事来的吧?只是顾小子,你是不是应该给朕交代一下,净罪司的事,你为何敢查?”
顾正臣知道这事逃不过去,只好回道:“臣原本只是想查出一个真相,后来发现案件的背后,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某一股力量在胡作非为。在没有更多证据之前,臣只能闭口不言。”
“不曾料想对方手段如此狠毒,胆量如此之大,竟敢对暗中锦衣卫人下手,这才有了驼子遇害一事。臣对驼子之死有一定责任,故此奔波两千余里,前来求旨意,彻查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