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默默地,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就自己走了。
他走了之后,张亮并没有立刻走,他留下来继续和母亲,谈论着于洋和白玫的话题,他希望于洋能和周丽结婚,他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张亮和母亲商量,全家人团结一致,共同抗击于洋娶白玫,他想把大姐请过来,再劝说于洋一番。
“你大姐过来,也不一定能说服得了于洋,他从小就是个犟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的,他哪一次,听过家里人的话“?
母亲吃过饭,站起身来,开始收拾碗筷,清洁桌子,不再与张亮说于洋的事。她觉得家里人说不了于洋,只好让他自己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不,于洋还是听大姐话的。晚上,我回去跟大姐商量一下,让她坐飞机过来,路费我来出“。张亮很有信心,仿佛一定会成功的一样。
一会儿,张亮也回去了,在路上,他就接到丁艳电话:“中午,谈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屁收获啊,他根本不听我和妈妈的话。看来我们的事情,快要瞒不住了“。张亮有点泄气的感觉。
”不要怕,还没有到最后的关头,最终向他摊牌还来得及”。丁艳在打气,希望能张亮坚持到最后,看到胜利的曙光。
“今天晚上,我跟大姐联系一下,明天让她过来,不知道能不能把于洋说服了”。
“现在,关键是要能联系上周丽,才能解决问题啊”。丁艳认为大姐来,也不一定能够说服于洋,放弃娶白玫的决心。
到哪里去,找周丽电话号码?或者地址?实在不行的话,两个人去一趟美国,当面和周丽谈一下。
一会儿,他们两个人电话挂了。
晚上,张亮拨通了大姐的电话,讲了有半个多小时。
大姐也觉得,于洋不应该娶白玫做老婆,娶周丽比较合适,与张亮的想法一样。最后,她决定来一趟上海,与于洋见上一面,劝说他一番看看。
这几天,大姐家里忙,过几天才过来。
大姐真的过来,当说客了。
按理讲,大姐和于洋是最亲的,姐弟俩是同一个父亲所生,张亮是继父生的孩子,从血缘关系来看,多少还是有点差异的。
听说大姐过来,于洋更是高兴不已,一定要亲自接待大姐。
他认为自己一直是大姐带大的。后来,为他读书姐姐付出更多。对此,他一直记在心里。
于洋回国,姐姐还没有来过上海。
姐弟俩快七年没见面,在他们的记忆里,还是于洋出国前见的一次面,那时,还是在河南老家,姐姐给了他3000块钱,时至今日,分别时的情景,于洋还记得清清楚楚,难以忘怀。
大姐坐的是上午航班,应该是10点多,到达虹桥机场,于洋9点多就到了机场,在那里等待姐姐的航班。
大姐今年42岁,儿子正在郑州大学读大二,夫妻俩都在农村种地。农闲时,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这次来上海,姐姐特地请了三天假。
于洋站在出口处,他看到姐姐离他好远,就向他摆手。
“于洋,怎么这么多年,一点变化没有,我一眼就认出你了“。
姐姐见到弟弟的第一句话。
“姐,你从那个转弯角,一出来的时候,我就认出你了。我怎可能一点变化没有啊,变老了”。于洋笑着说。
“是吗?我怎么没看得出来,让姐姐好好看看”。说着,姐姐真的用目光,上下打量了于洋一番。接着说:“嗯,还真是有一点,变得成熟了,像个公司老总的样子。不错,不错,我弟弟是最棒的”。
看得出来,大姐见到于洋很开心。
张亮和母亲负责后勤,母亲忙着烧菜,张亮负责采购。
“弟弟,我问你呀,你干嘛,还不结婚呢?你看你多大年龄了……”?坐在车后排的姐姐,收起了笑容,皱着眉头问于洋。
”快了,很快就会结婚“。于洋爽快地回答说。
“你不知道,妈妈每次打电话给我,都唠叨这个事,她在你面前不敢催你,可她心里急,说不出口”。
“我知道”。
说着,车子到了小区楼下,于洋带着姐姐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