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b>

朱翊钧站起身来,笑着说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一群合该入土的腐朽之徒,还想让朕低头,想都不要想。”

朱翊钧表达了自己对腐儒们的蔑视,这也不是朱翊钧狂妄,实在是腐儒们真的不堪一击。

朝中最近有两件事,是可以分得蛋糕。

第一件事,则是宝岐司广纳人才,第二件事,则是海事学堂的推举。一个种地,一个开海。

这两件事儿,腐儒们,或者说喜欢清议的这个群体,表现出了他们根深蒂固的无能和懒惰,连口汤都喝不到。

宝岐司种地,海事堂开海,这两个都是极为辛苦的。

当然有朝臣反对更易祖宗成法,这种反对是基于分不到蛋糕就把蛋糕摔地上的动机。

尤其是关于海事堂,便有朝臣上奏说海禁是祖宗之法,考求国体,不得不开海言利,这已经极大的罪孽了,为何还要再鼓励此事,到时候天下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民兴怨俗益偷,廉耻道丧如何是好?

朱翊钧直接掏出了另外的祖宗之法来应对,打的对方溃不成军。

国初有禁令,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至弘治十一年,孝宗朝,历法多不准,孝宗皇帝亲自下旨弛历法其禁,且命征山林隐逸能通历学者,以备其选,然而结果是,卒无应者。

因为禁令的缘故,导致历法学者们大量流失,到了弘治年间,再想要制定完整的历法,连一个会历法的人都找不到,难道要等到大明海事,征山林隐逸能通海事者,卒无应者,才追悔莫及?

都是违背祖宗成法,是今天做的不对,还是孝宗时弘治朝做得不对?

哄堂大孝的明孝宗,在大明也是一个政治正确的存在,彼时大明主要矛盾从家务事延伸到了天下事,而孝宗登基后,形成的种种法度,一直被捧的极高。

谓之曰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皇明之孝宗皇帝。

要反对开海违背祖宗成法,就首先要反对明孝宗修历违背祖宗成法。

当皇帝对大明的历史足够了解的时候,朱翊钧作为皇帝就不会被欺负,甚至还能骂回去。

“臣听闻陛下有疑惑,臣试着为陛下解开这个疑惑。”朱载堉俯首说道。

朱翊钧眼前一亮,又有人要给他解惑了。

勤学好问小皇帝迫不及待的说道“哦?皇叔快快讲来。”

朱载堉赶忙说道“陛下曾问礼部尚书万士和、元辅一个问题,就是小佛郎机人和大佛郎机人,两国相邻而居,都自泰西而来,但一个从西马六甲而来,一个从东吕宋而来,万士和不能答被陛下训诫,臣略有想法。”

朱载堉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来,说服皇帝对他进行投资,想要讲明白自己的价值,就需要讲一个好故事,把投资商哄得团团转。

在路上,朱载堉把多年来从不关注的邸报看了一遍,从中遴选出了一个突破口,皇帝问马六甲和吕宋来的红毛番,为何一个自东一个向西。

朱载堉拿起了一张纸,三笔两笔就勾勒出了大明的形状,而后是万里海塘,吕宋和马六甲海峡,只是这张图里,大明的要比通常情况占满了整页不同,这张图上的大明,并不算太大。

大明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亘古有之,朱载堉画图也没有离经叛道,很容易理解,毕竟文华殿就有一块巨大的职官书屏,中国古地图,都是北在上。

“皇叔还会画画?”朱翊钧叹为观止,三两笔就把大明已知的天下给勾勒出了雏形。

“略懂,略懂。”朱载堉笑着说道,没有三两三哪敢上梁山,没点本事,朱载堉哪里敢那么狷狂,当着中使的面,说出那么大逆不道的只恨自己是朱家人?

“陛下,正德年间,小佛郎机人派了使臣,自此以后将红毛番所在之地称之为泰西,就是极其遥远的西方,坐船也要一年左右才能到达,至今仍不知其方位,其国大小,尚不可知,但在西面点一个位置概括而论即可。”

朱载堉点了一个黑点继续说道“大小佛郎机国相邻,再点一点在侧。”

“相对于我大明而言,一个自西而来至马六甲,一个自东而来到吕宋等地,在这张纸上,确实无法达到,确实奇怪,明明是一个地方,既是极东之远又是极西之远。”

“可若是我们将纸张竖起来,卷起来呢?”

朱载堉在纸上画了两条线,将纸张拿起,卷在了一起,这样一来,所有问题迎刃而解,豁然开朗。

“红毛番都是出自泰西,他们在海上,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自然都可以到我大明来。”朱载堉解答了陛下的疑虑。

“先生听明白了吗?”朱翊钧当然懂朱载堉想要表达的什么,关键是帝国的宰相,张居正能不能听明白。

小皇帝认为张居正是能明白的,这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儿,也能完美的解决问题。

“简单。”张居正面色如常的说道,小皇帝有疑虑,张居正真的很用心的为小皇帝寻找答案,他知道的要比小皇帝想得更多,只是还没确定自己的答案对不对罢了。

朱载堉惊讶的看了一眼张居正,这个人有问题,这么离经叛道的话题,张居正居然就说一句简单,不应该立刻高喊着,《礼记》云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谶纬之说妖言惑众之类,泄泄沓沓的唠叨一大堆才是。

素闻张居正对小皇帝极为严苛,就这么当帝师的吗?责难陈善都不说?

张居正也没说话,傅应祯对他造成的伤害,根本就是毛毛雨,小皇帝天天大锤小锤抡圆了砸的张居正头晕目眩,朱载堉说的这些,才哪儿到哪儿,张居正讲筵,小皇帝已经很多次问他,君父、君国是否一体,那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张居正说是一体的,但是在践履之实中,国帑内帑分家,这是对君父君国一体的背叛。

政治正确要搞,事儿也要做。

之前就是在这个偏殿,小皇帝就论述过机械和心性根本没什么关系了。

“所以,皇叔的意思是,大地不是平的,而是一个筒吗?围绕着地轴来回旋转,所以有了日出日落?”朱翊钧见张居正能听明白,开口问道。

就像是小皇帝身上有两片乌云一样,当解开了一个问题后,一大堆的问题接踵而来,应接不暇,比如此时小皇帝说的,如果大地是个筒,东西曲,为何南北不曲?

朱载堉摇头说道“陛下在京师测北极出地角为3998°,臣在郑王府枯坐数年,得陛下赐奇物,临行前观天,得郑王府出地角度为3515°,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陛下。”

“陛下,差了四度,这不正常。”

“哪里不正常了呢?”朱翊钧略显疑惑的问道。

朱载堉颇为感慨的说道“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若是看到了山间,不停的跑,马被累死了,也跑不到,这个时候就有了疑惑,天高穷于无穷,天极高不知几何,北辰就像是山尖,陛下在文华殿,臣在郑王府,虽然很远,但是相对于天高,怎么会如有如此差别呢?”

“所以,我们的大地,不是一个筒,而是一个球。”

天高穷于无穷,相比较北辰,从怀庆府河内县到大明才多远,就已经有了四度的差别,那是天不够高,还是地面是个曲面呢?

两个小宦官端着一个红色绸布蒙着的盘子,来到了皇帝的面前,朱载堉拉开了红绸布说道“大地是个球。”

“如此,先生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张居正。

张居正俯首说道“汉张衡《浑天仪注》云天如鸡子,地如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刘宋何承天《论浑天象体》曰“详寻前说,因观浑仪,研求其意,有悟天形正圆,而水居其半,地上下去地中皆同,水周其下。”

“世子所言,并非什么稀罕事,天地何说,各有不同。”

天什么样子,地什么样子,历代都有不同的看法,天圆地平,中国居中,只是其中的一个说法罢了。

为了解开下小皇帝的疑惑,张居正可真的是尽力的去看了不少书,对于大地是个球这种说辞,自古以来就有,因为地球是个球的话,能解释的问题很多很多。

朱载堉继续说道“《周官》云:“日影于地,千里而差一寸。”

“元嘉十九年壬午,刘宋何承天言是六百里而差一寸也。”

“永平元年戊子,北齐信都芳言二百五十里而影差一寸也。”

“唐时高僧一行、南宫说等人,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遣官分赴各地,测候日影,回日奏闻,北极出地高,51°铁勒回纥部、北极出地高18°的林邑,《大衍历》成。”

“南宫说带领诸官吏天文博士等,自滑州白马、浚仪、扶沟、至上蔡武津,四地绘测。”

“用仪器复矩仪测量北极高度,并用八尺高表测量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日正午的日影长,测绳丈量了其间的距离。得北极出地高度相差一度,地距351里80步。”

显而易见,朱载堉说的很明确,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主张,从周官到刘宋何承天、北齐信都芳、唐时一行法师、南宫说,地圆说的拥趸,甚至还践履之实,借仪器的奥秘,进行了测量。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六分仪,疑惑的问道“皇叔说的朕听明白了,从周时起,就发现了同一时间,影长有差别,到了魏晋南北朝,践履之实为六百里一寸,到了北齐时候,就成为了二百五十里一寸,到了唐朝时候,利用复矩仪这种仪器,就开始测量北极出地角度了。”

“皇叔所言复矩,是何物?”

朱载堉三两笔画出了复矩的模样,就是一个将直角曲尺翻转过来,在直角顶点悬一重锤,在两根垂直的尺之间设置圆弧,上面标有刻度。

只要沿一根尺边观测北极星,重锤线在圆弧上就可以显示出北极高度的读数。

朱载堉颇为诚恳的说道“和陛下用的六分仪,殊途同归。”

“果然,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都有极其清楚的发展脉络。”朱翊钧颇有感触的说道。

张居正也是站在了历代先贤的肩膀上,一点点去突破自己的认知范围,没有建空中楼阁,得到了矛盾说,而朱载堉的所有成果,也不是他才比天高,天生什么都会,全都是自己独立创造和发明,而是站在历代先贤的肩膀上,又往前走了一步。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这是认知的三种方法,水滴石穿,一点点的累积,一点点的突破,才有了结果。

“陛下知道岁差吗?”朱载堉讲完了故事,终于开始拉投资了,他需要皇帝陛下对他进行投资,政策、人才、资金,都是朱载堉所或缺的。

朱翊钧笑着说道“知道,冯大伴,给皇叔解释下什么是岁差。”

“天年地年各不同,地年短,天年长,此为岁差。”冯保言简意赅的解释了一下,他可是很认真的听了,至于天年地年的定义,冯保不甚了解,他又不是干这个的,但是知道定义就足够了。

朱载堉呆若木鸡,皇帝陛下身边真的是卧虎藏龙,岁差这个概念,问状元孙继皋,孙继皋都不知道!

“皇叔测得岁差为多少?”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

朱载堉俯首说道“一年偏差一分四十三秒七十三微二十六纤,凡年91日25刻行天一周,就是说,地轴所指北天极那颗星星,在两万五千多年之后,就会再次变成勾陈一,也就七十年二十刻西退一度。”

“皇叔厉害。”朱翊钧呆滞的看着朱载堉。

郭守敬《授时历》测定岁差为六十六年,朱载堉测定的时间为七十年二十刻,正确答案是七十一年八个月后退一度。

皇叔在此,谁再说大明历法没有进步,就派出皇叔碾出战!

大明无算,那只是大明朝廷因为朝中风力舆论,不能成行而已。

要知道朱载堉是郑王世子,他爹是罪庶人、大明有祖宗之法不能学历,朱载堉冒着天大的政治风险学习历法、受困于王府藩禁就缺少历法实测数据、更没有任何天文设备的情况下,独自一个人历法研究,其难度可想而知,得到的结果却硬生生的往前推进了一步。

朱载堉狂,确实是有狂的资本。

“朕听闻皇叔擅长算学,日后就教朕算学吧。”朱翊钧给朱载堉找了一个差事,教皇帝学数学,当然谁教谁,那就有趣的多了。

朱载堉颇为郑重的说道“臣想建一个观星台,以勘正历法错谬之处。”

“先生以为呢?”朱翊钧看着张居正问道。

张居正之前就知道小皇帝有修历的打算,但这件事得一步一步的来,他打算给小皇帝提供点弹药,好让小皇帝骂人的时候,弹药足够的多,能把对方骂成傻子。

他斟酌了一番说道“有人言太祖高皇帝禁历法开历代禁天文历算之比,这便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了但是没学全,读了书,但只读了一点点。”

“晋书曰禁星气、谶纬之学。”

“《唐律疏议》卷九曰私习天文者同谶书、兵书,违者徒二年。”

“宋太平兴国二年十二月丁巳朔,诏以六十有八人隶司天台,余悉黥面流海岛,《宋律》云私习匿而不言者论以死,募告者赏钱十万。星算伎术人并送阙下。”

“《元史·世祖纪》天下私藏天文图谶,有私习及收匿者罪之。”

“洪武六年,太祖下诏钦天监人员永不许迁动,子孙只习学天文历算,不许习他业;其不习学者,发南海充军。”

“所谓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算是误读,应是钦天监子孙不学天文历算者戍,私自造历法者斩。”

张居正提供了第一份弹药,哪怕是万历年间,哪怕是在大明朝,对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历法之禁,也多有误解,是钦天监官员的子孙们,不学天文历算就去南海充军去,民间私自造历法的斩。

张居正继续说道“《左传》言昔王孙满之斥楚子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九鼎系通天之礼器、王权之象征,故不许旁人觊觎,历代皆禁天文历法,为同一道理。”

“《周礼·春官宗伯》载太史之职掌,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

“周礼也是朝廷掌管天文历算之学,然后颁布给官府和京畿,并且给诸邦国,诸侯臣民共遵用之。”

“官营天文之勘误,私习天文之厉禁。”

张居正提供了第二份弹药,为何历代都要禁止私习天文历算?因为这东西,通天通神、王权攸关,和九鼎一样的通天之礼器,现在历法不准了,不正是代表着朝廷不能通天通神了,还不快快修好,难道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吗?

朝廷掌管天文乃是理所当然,现在民间比朝廷在历法上还要厉害,那才是大完蛋。

“商汤捣夏社而复夏社,周文王之造灵台而毁商社,私习天文历算,而投效新主者,在旧朝固为罪犯,在新朝则为佐命功臣矣!吴范之于吴王孙权,张宾之于隋文帝,李淳风之于唐太宗,刘基之于太祖高皇帝,皆如此。”张居正把第三份弹药提供给了小皇帝,这份弹药,可谓是火药船级别的重磅炸弹。

朝廷修的历法,还不如民间的好,天下大乱是可以预见的。

刘基有天文书一本、匝天术辅弼太祖高皇帝,刘基致仕抵家后,病重了,以《天文书》授给儿子刘琏说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刘基死时,告诫儿孙不得学习天文历算,而且要把天文书还给太祖高皇帝。

“先生的意思是可以办?”朱翊钧笑着问道,他接受了张居正的弹药,并且将其上膛。

张居正十分确认的说道“是,钦天监就在贡院和国子监的对面,观星台,就修在钦天监吧。”

朱翊钧点头说道“嗯,那皇叔和钦天监丞周相,一起督办此事吧。”

朱载堉俯首领命,朗声的说道“臣领旨!”

朱载堉父亲朱厚烷已经把过去的恩怨放下了,在朱厚烷看来,先帝都恢复爵位,还给加了四百石的俸禄,这就是认了错,这个皇帝至高无上的年代,先帝装糊涂当不知道,朱厚烷这辈子都离不开高墙。

而朱载堉其实一直争的对错,不过是不甘心的争命。

现在皇帝让他主持新历修纂,是放下了过去的对错,给了他一个斧正新的对错的机会,仍然是在争对错,却又有不同。

朱载堉和张居正离开了文华殿偏殿,站在冬日的阳光之下。

“先生的矛盾说,能借我一本吗?”朱载堉决定看一看,父亲大力推荐的矛盾说,究竟是个什么学问,今日朝事,张居正,比他想象的更加强大。

但就是这么厉害的张居正,那么聪慧的小皇帝,做事也是如此的艰难。

张居正颇为确切的说道“那是陛下的矛盾说,你应问大珰索要。世子殿下,京师龙潭虎穴,不比怀庆府河内县,定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能不说就不说,兹事体大,提前说清楚。”

在欢迎郑王世子朱载堉入京,彰显亲亲之谊的大宴赐席上,小皇帝因为忙于习武、农桑,未曾出席,而本次亲亲之谊的主角朱载堉也未曾出席。

朱载堉拿到了矛盾说后,读书忘记了时辰,他对这些繁文缛节也不感兴趣,尤其是知道小皇帝不去,那他就更不去了,再加上张居正的叮嘱,朱在十王府住下的朱载堉,就过起了深居简出的日子,

朝臣们根本见不到这个世子。

朱载堉比较遗憾的是,他这个侄子对于音乐,根本不在意,他最擅长的就是乐律,小皇帝也就看了两眼。

小皇帝爱好虽然多,但是对音乐兴趣不大。

万历二年十二月,辽东都司治所内,巡抚张学颜和李成梁二人揣着手,都在看着天空,天空一碧如洗,根本没有一点要下雪的意思,不下雪不发动进攻,李成梁此举就是为了全歼建奴于一役。

李成梁魁梧,张学颜是个读书人,略显瘦弱,但两个人站在一起,颇为和谐,两个人姿势一致,抬头看着天,对老天爷也是无可奈何。

就是不下雪。

张学颜眉头紧蹙的说道“朝廷十一月初,就定了要攻伐,粮饷也到了,咱们还不打,朝廷怕不是以为咱们在养寇自重,胁迫朝廷把欠饷如期发放。”

“我也有这个担心,可是天公不作美,我有什么办法,剿而不平,贻害无穷啊。”李成梁仰头望天,脖子都酸了,还是没看到乌云。

这让李成梁格外的焦虑。

“朝廷似乎没有催促。”张学颜面色更加古怪的说道“陛下未曾下旨询问,辅臣也未书信前来,朝廷更是风平浪静,最近朝中闹得可欢了,因为削减宗藩俸禄,也是稀奇了,往往是廷臣辅弼说服陛下削减宗俸,现在反过来了,是朝臣拦着削减宗俸的事儿。”

“戚帅未曾遣掌令官闻讯,怪哉!这仗打的我心里毛毛的。”

若是有催促,张学颜和李成梁还不会那么担心,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西风,李成梁等人迟迟不动,朝廷别说申斥了,连催都不催,就是每日询问一二,太古怪了,怪的二人心里发毛。

李成梁提出了一个可能“有没有可能是陛下英明,知道辽东路远,故此不长臂指挥于我等?你看,陛下从内帑调拨银两,说要补足了全饷,这可是自永乐朝后,开天辟地头一遭啊。”

“啥时候见过回头钱啊。”

这场面,李成梁还真的没见过,每次打仗都是自己想办法,银子,粮食,后勤,根本没有,朝廷半饷已经到了辽阳,这么富裕的仗,李成梁第一次打,打完了还有全饷,若是能兑现,也不是李成梁吹,那辽东局面立刻就能稳定十数年!

海西女直、野人女直、兀良哈三部、建州女直,统统都是土鸡瓦狗!

张学颜有些不确信的说道“或许可能,大概也许?戚帅也这么说,戚帅说,陛下睿哲天成,知前线戎事,战机稍纵即逝,故不多催促。”

“按着戚帅的说法就是,朝廷就这么点银子,打多久,都是这么点,颇有些…考成法的味道。”

大明皇帝英明起来,张学颜和李成梁多少有些不适应,这仗打起来,处处有点怪。

李成梁压力也很大,朝廷这种默不作声的态度,弄的李成梁心里发毛,哪怕是来道圣旨骂两嗓子呢?

李成梁指着天,破口大骂道“狗娘养的老天爷,用到他的时候,就是不给面子,连个风都都不起,老子到龙王庙求了几天的雪了,见过求雨的,还没见过求雪的!别让我找到你那龙王在哪儿,否则非拔了它的皮,抽了它的筋儿不可!”

张学颜收回了目光,摇头说道“真的是贼老天!平日里那冷风一个劲儿的嚎,雪一场比一场大,今年可倒好,入冬以来,连根毛都不下!”

说来也是让李成梁和张学颜惊叹,他俩话音刚落,枯藤老树便有了呼啸之声,地上沙被风吹起,打着旋扬起了一股烟尘。

“起风了?”

“起风了。”李成梁忽然打了个激灵说道“起风了!”

其实不是他们俩儿会法术,是他们俩儿天天搁着一蹲,一骂就是一天,啥时候起风,都显得两个人有法术一样。

辽东的风吹起来冰冷刺骨,就像是在人的骨头上刮来刮去,这寒风一吹,李成梁打了个激灵哆嗦,面露狂喜的说道“哈哈,天不绝我!好的很!周世禄,召集儿郎们,准备进剿逆酋王杲!管粮户部郎中王念,王念!王念?跑哪去了?”

再不起风,李成梁就疯了。

李成梁准备作战,找了半天,没找到户部管粮郎中王念去哪里了!

“怕是在哪个娘们的肚皮上睡呢!我去寻他!”张学颜左看看右看看,这些日子,参将们都一直在等着下雪,没事就过来问一句,大总兵,咱啥时候进剿?给裴承祖报仇啊?

唯独这个管粮的王念,整天念叨着不能打,不仅如此,王念屡次点卯都不在。

若非朝中的主要议论集中在了宗藩的问题上,王念所言,恐怕掀起一股止进剿的风力舆论来。

这眼看着起风了,王念仍然不在!

王念之所以如此猖狂,完全是因为他王念是晋党,辽东督抚张学颜也是晋党。

隆庆四年九月,兀良哈三卫可汗察罕土门汗,看俺答汗在西北封王,立刻挟三卫窥视辽东,陈兵关内,欲以兵中求明廷亦封王,辽东总兵王治道、锦义参将郎德功战死沙场,次年巡抚李秋被罢免,张学颜被高拱举荐巡抚辽东。

张学颜立刻就恼怒了,没有战事的时候,伱肆意妄为,张学颜看大家都是晋党,也就姑息一二,但是眼下兵凶战危,金革之事,王念却是连人影都看不到一个。

张学颜找到王念的时候,天空已经飘起了一些雪花,而王念腿肚子打转,有些站不稳,显然是酒还未完全清醒,张学颜怒极,一脚将王念踹翻在地,夺了他的印绶,亲自督粮。

王念一把拉住了张学颜,用力的晃了晃脑袋,清醒了数分才说道“不能打,出抚顺关,前往古勒寨荡寇,恐有危险啊,那裴承祖怎么死的?不就是被诱杀的吗?”

“今日我们出关去,北虏建奴,肯定早就设好了埋伏,而且那察罕土门汗西北,那海西女直王台,皆虎视眈眈,我大明军出关,恐出师不利!”

“张督抚!听我一言,听我一言,不能去啊!”

“李总兵之前,三任总兵战亡,殷尚质、杨照、王治道接连战死沙场,隆庆四年九月,锦义参将郎德功私自出锦州,王治道追去,结果双双被埋伏战亡,张督抚忘记了吗?”

“千里趋利兵家忌之,将军理应修正,整饬关隘,防止虏人建奴寇关才是正理,怎么还要跟着一起去!不能去啊。”

王念说起了旧事,在李成梁之前,大明三任总兵都战死死了,前任巡抚李秋更是倒霉,李秋不让出城作战,锦义参将郎德功猪突猛进非要出城杀敌,王治道去阻拦,两任大将中了埋伏,双双阵亡。

王念悲嚎一声说道“不能去啊。”

小皇帝弹药储备+1,李成梁苦盼终于盼来了大雪。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藏书吧推荐阅读:佣兵1929我的谍战岁月北宋穿越指南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朕实在太难了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大夏守国人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父皇,冤枉呀,儿臣是奉旨造反君上万年在下九千岁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天下长安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回到大明闹饥荒,我有无限物资朕真的不务正业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江汉儿女英雄传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明末好国舅三国之飞将再世最牛妖孽兵王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巅峰之路:开局一间食肆留里克的崛起唐哀帝,中兴大唐独治大明田园大唐明朝:我的巨舰大炮开局与女尸同床,我是大宋守夜人神医嫡女重生记牧童到战神大秦长歌浮世烟云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三国:天子刘协,添加好友就变强寒门探花开局:一觉醒来千古一帝丰华传盛殇君陌种田记晋末风云录大秦:悟性逆天的我,长生了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别闹,我才不要当皇帝大梦南北朝
藏书吧搜藏榜: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炮灰"攻"养成系统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北宋大法官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新闯王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唐哀帝,中兴大唐红楼群芳谱秦时之七剑传人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南北乱世我种田冷王的金牌宠妃七煞侍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我们家的小静静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明末好国舅独治大明医将婿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朕实在太难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带着淘宝去抗日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超神狂兵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圣雄之名田园大唐凰啼山河大唐最强路人甲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乱世黑马我助大唐盛世天下走进唐朝超神妖孽兵王他改变了法国寒门第一才子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藏书吧最新小说:如梦令:明朝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给大宋续命从穿越成赵构开始绝色生骄震惊!我有军火商系统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龙凤合鸣之盛世山河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武林至尊民间修行风水传奇只朱飞奇遇烧锅千年烟火传发财从掠夺三国的文物开始世子无双:纨绔败家子大明:失算了拜把兄弟是崇祯三国刘修传逍遥小县令,开局皇帝微服私访随风遗留隋唐风云录:从小兵到帝国谋士响马领主:我能抽取骑砍兵种树!太子被黜,我当北凉王领兵千万!匈奴入侵?我开局三万克里格!咸鱼皇子:皇帝?狗都不当!大唐女皇:凤临天下我只做生意,姑娘们请自重大荒蛮神:从打卡开始猎妖水浒之淮西为王江山列传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诗经中的故事大燕宫廷三国:无限物资,可乐辣翅换二乔开局流放,灾荒年我带嫂嫂们逃荒大秦:镇国太尉章邯,横推楚汉!明末获得系统,开局暴兵二十万大秦:我自爆穿越者,你赵高哭啥打造巅峰大明:开局奖励装甲师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屈尊归来我在大宋当苟王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殿下,求你当个人纨绔子弟搅动天下风云大明:爷爷别哭,你大孙回来了!三国:从凉州辅佐刘备红楼之携花归天运不仁从七品小官到朝堂大佬我有了无限穿越的能力赤眼狼兵无敌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