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些话之后,松井石根咬咬牙道:
“坚持住,再坚持两天就好,一定要守住嘉兴城。”
这么说完,他目光落在地图上。
“苏州城方向呢?”
松井石根又说道,如果可以在苏州城方向取得进展的话,似乎也不错。
可参谋官随后的话,便让他的希望破灭,甚至让绝望又增添了几分。
原本日军部队,在苏州城外围的攻势其实还算顺利。
在将新四军的主力部队,还有抗日救国军主力击溃之后,日军指挥官信心暴增,开始高歌猛进。
他们根据当时参谋部提供的情报,大概摸清楚敌人在某个方向上的防御部署,还有阵地构筑,甚至是仓库所在的位置。
所以日军先是在外围的其它区域发动进攻,吸引灭寇军的兵力,做好这些之后,这些日军就集中兵力,向那个预定的方向发动进攻。
不得不说,派遣军参谋部提供的情报没有任何问题,有阵地的地方,都进行了详细的标注,甚至连火力点部署也都有一定的标记,并且大差不差。
连带着几座沿途的仓库,也被日军摧毁。
这更是让日军士气大增,派遣一个旅团的兵力作为先锋部队,高歌猛进,后方则是日军主力部队,想要直捣黄龙,杀入苏州城区。
只要他们的部队可以攻入苏州城城区,那么原本部署在嘉兴城北部的灭寇军部队,也会回援,这还能够减轻嘉兴城方向的防御压力。
一切的设想都是如此的美好。
直到他们孤军深入大概十公里之后,那个作为先锋的日军旅团,在高歌猛进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发现,他们的后路被灭寇军的装甲部队直接切断了。
随后就是两个合成旅的兵力,对这支日军旅团展开反复猛攻。
同时伴随着的,还有大量的火箭弹,大口径的重炮炮弹,不管是任何一种武器,都可以对日军部队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
不止如此,后方支援过去的日军部队,想要将被围困起来的这支日军旅团解救出来,可面对灭寇军的防线,他们却根本无法攻破。
想要拿下来一片阵地,日军就需要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
这种代价一开始的时候,日军部队还可以承受,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兵死在阵地前方,这种严重的伤亡,对于士气的影响是必然的。
日军的指挥官就算是想要命令手下的士兵们,再次不惜一切代价的对敌人的阵地发动进攻,那些日军部队进攻的主动性也在下降。
因为在之前的多次进攻之中,他们就已经意识到了,敌军的火力远远超过了他们,哪怕他们的人数占据了优势,但是在火力配属上,和敌人也有相当的差距。
更不要说每一次的冲锋之后,敌人的装甲车和坦克,都会带着大量的步兵部队,对着日军的部队进行反冲锋。
那是日军最害怕的时候,原本就已经被击溃,现在还被敌人的装甲车和坦克车追着跑,其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可想而知。
所以在苏州城方向的攻势,如今得到的结果就是,战线并没有明显的推进,一个旅团被敌人围困,现在生死未卜,因为联系已经彻底中断了。
松井石根也不敢再次上海抽调援兵了,现在再抽调援兵,恐怕不等人过来,整个嘉兴城就要失守。
“只能撤退了。”
在一旁的参谋官提醒道。
“再这样继续坚守下去,只会损失更多的兵力,我们留守在上海的部队,在上海外围的防线,已经构筑了起来,现在撤入上海地区进行防御,我们后方有海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炮火支援,还有后方的国家工业体系,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军备物资,那里才应该是我们和敌军决战的地方。”
这个参谋官,在几天之前就已经认定,嘉兴城不可守。
因为现在嘉兴城就在敌人的包夹进攻之中,这是哪个军事将领看到了之后,都会觉得头疼的情况。
更何况目前灭寇军展现出来的战斗力,火力,甚至是兵员的水平,以及指挥官的素养,似乎都比他们还要高一些的样子。
“若是这个样子的话,那我们就是背水一战了。”
松井石根这样说道。
现在的他,对于近卫师团支援过来,还抱着一定的希望。
若是近卫师团的兵力抵达之后,或许他们可以稳住阵脚也不一定。
不过他的幻想,在这天晚上就会被很快打破了。
原因非常简单,这天晚上,灭寇军的部队,再次发动猛攻,这一次有一个合成营的兵力,直接杀入了嘉兴城中,和里面的日军展开了巷战。
松井石根知道,进入巷战阶段之后,在嘉兴城的方向,基本就彻底崩溃了。
因为在灭寇军的部队攻入嘉兴城中的时候,在外围的灭寇军主力部队,也没有闲下来的意思,而是想要从侧翼迂回,显然是想要抄截他们的后路。
松井石根不再有任何犹豫了,立刻命令部队撤退,向上海方向收缩。
甚至是原本在苏州城方向,攻打苏州城的日军部队,此刻也得到命令,向上海方向撤退。
不过他们得到的命令,却是一天之后再向上海撤退。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考虑到苏州城的敌人,也有大批的装甲部队,其机动能力很强,追击能力更强。
所以松井石根担心,若是苏州城方向的日军部队,和他们一起撤退的话,那么在苏州城的这些敌军,会立刻压上来,追着他们的屁股穷追猛打。
那不是松井石根想要看到的事情。
在命令下达之后,嘉兴城外围还在坚守的一部分日军阵地,果断选择后撤。
他们原本就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哪里还想要在这个地方,和敌人的钢铁洪流正面死磕。
利用之前的经验,这些日军就已经意识到了,和对面敌人的装甲部队正面硬刚,和送死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撤退的时候,松井石根虽然安排了顺序,可因为很多日军部队内部,已经有恐慌性的情绪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