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回来得晚,刚才的闹剧八兔并没有看到。林川也懒得去说,自然当是无事发生。
临近正午时分,八兔招呼林川还有老六队众人上了马车,向着觉罗氏的府邸赶去。透过挑起的幕帘,林川看着街道上的民生百态,不由感叹,“朵颜卫治理得不错了,人少了些,但商贩挺多,这一路上,各种店铺林立,多得都超过朵颜卫的人口所需了。”
“林公子真是慧眼如炬啊,确实如此。别看小小的一个朵颜卫,却拥有各种名头的商号三十多家,觉罗氏只是其中发展最好的那个而已。这些商贾的买卖并非主做朵颜三卫,更多的其实是服务草原上的同僚。”八兔娓娓道来。
鞑靼太师阿鲁台有令,禁止军需物资销售给大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战马。而马匹又是鞑靼各族最主要的畜牧品。然后许多人就转手将马匹卖给了,不那么敏感的朵颜卫来,再由朵颜卫的女真或兀良哈的行脚商贾,转卖到大明。
其实大明一直没有少收鞑靼的战马,朱棣北征之时,多少将士都是骑着草原的马,追击着草原上的敌人。
那些鞑靼的牧民可没有那么长远的考量,他们只知道,大明需要马,那马就能卖出高价,也只有大明吞吐得下这么多的马匹,过一道朵颜卫的手,能让太师不怪罪便好。
配合此等贸易,朵颜卫的商业氛围还是非常不错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觉罗氏,作为首领脱儿火察的白手套,对于朵颜卫的商业管理非常优秀。
觉罗氏当代东家哈吉,一直致力于帮助朵颜卫的商贾与首领沟通,敲定好双方都能接受的税率,经营的板块,确保不会有当地的地痞流氓,或官吏过来吃拿卡要,保持经商环境的稳定。
而且遇见货品滞销,或者资金周转的问题,亦或缺货等麻烦,哈吉也会积极出手,帮助解决。
八兔爷笑谈,因为哈吉这运筹帷幄的手段,大家都愿意优先把最好的货源供给觉罗商号,更是给他起了一个有趣的别称,叫“小方仓”。
听到这里,林川不由笑了,只能感叹时代从不缺少聪明人,只要有人打样,自然有人有样学样。只不过林川的内心中并不太喜欢觉罗家族崛起,大概是对近代史的天然厌恶吧?
并不是说清朝时期的华夏百姓,就没有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只是异族的统治阶级,嘴上说要与汉族文化全面同化,可内心中一直告诫自己防汉胜过防外敌。他们强推削发令,大搞文字狱,区分汉官与满官,骂汉人都是狗奴才,甚至在乾隆时期推行闭关锁国,导致华夏文明错失拥抱工业革命的时机,变成了最后任人宰割的农业封建制国度,才是百年屈辱的根本原因。
不过这都是那哈吉后人犯下的罪孽,属实不该算在他的头上,大不了把他给阉了,说不定就能改变华夏文明的命运了?
很快,两辆马车就停在了觉罗氏府邸的面前。下车一看,林川都愣住了,说这是府邸,还不如说是京师随处可见的居民胡同,长长的一条直街,再用横路分了六块,各个胡同口都有家丁把守。
唯有巷口的一个牌楼上,镌刻着“觉罗氏”的字样……
不少孩子在胡同里玩耍,依稀还能听到琅琅读书声,而且用的还是汉语,简直可以视为古代的双语教学私塾,牛笔坏了。
觉罗氏的老人也十分祥和,就坐在家门口三五成群地聊天唠嗑,都是些家长里短。
林川很少见到如此安宁的家族氛围,敢情觉罗氏将家族分支都紧密捏合到了一起,哪怕是在城邦之中,过得也像在草原上放牧时一样的集群生活。
在家丁的带领下,林川一行人与八兔爷,才得以走进了觉罗氏的胡同,感受这别样的家族文化。
哈吉用来招待客人的地方并非自家府邸,大概因为他的府邸也不过是这胡同里,再普通不过的一间四合院的关系?
反倒林川被带到了觉罗氏的祠堂,领路的家丁礼貌道,“两位贵客还请入内,我们家主已恭候多时,您的其余随从,只能委屈到偏厅一坐,我们准备了茶水与糕点先行享用。”
“你们去等我,我去去就回。”林川回头吩咐着,老六队众人也没有话说,他们随身带着家伙,这样安排已经很给面子了。要是按照草原上的规矩,估计要卸甲收刀搜身才能入内。
八兔爷与林川并肩走进了祠堂,这里估计是觉罗氏胡同里最大的建筑了,偌大的天井中放着一口铜鼎,里面的香火缭绕,颇有佛堂的味道。在铜鼎周围,还有两口青石修葺的水池,里面养着不少风水鱼与并蒂莲。
看这祠堂的建筑风格,和大明内的祠堂异曲同工,已经感受不到多少女真文化气息了,可以看得出来觉罗氏的家主是真的很想融入华夏主流文明之中,至少女真族很少有搞祠堂这种玩意的。
绕过天井向内走去,偌大的殿堂高台上,密密麻麻供奉着3排祖宗牌位,最前面的是觉罗氏的先祖,往后则是各代觉罗氏里,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族人。
对于觉罗氏人来说,可能穷其一生奋斗到死,为的就是有一天自己的名号,也能被供奉在了这祠堂之上吧?
林川来以前就好奇,到底是何方神圣才能运筹帷幄,靠一个300多人的族群,在兀良哈人的地界,硬生生成为了商业的话事人?他可能三头六臂,孔武有力,一身如教父般桀骜不驯的气焰?
但林川没想到的是,他只是一位30多岁的病公子,坐在一把木制轮椅之上,双脚残疾。
并非冒犯,林川只是好奇,这个看上去文弱书生样的汉子,如何在崇拜马背文化,对力量极致追求的女真部落,成为一代家主?
“林公子,请恕在下未曾远迎之罪。听八兔爷说了您一路的风光事迹,在下早就仰慕已久,今日得见,真是英雄不问年龄,真是佩服佩服!”一位妙龄少女推着哈吉走上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