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要知道,这位隋教授真的算是国宝式人物了,要不是他身体跟不上,肯定也不会留在省城,早就作为特殊人才,调到京市那边。
或者,他其实也是被弄怕了,唯恐再来一场浩劫。
所以甘心留在老家,偶尔还能指导指导学生,日子也不算太空虚无聊。
现在逮到一个不思进取的学生,隋教授还不欣喜若狂?
走出隋教授家,段玉涛忍不住感慨道:“姜同志,我算看出来了,这人要是有本事啊,走到哪里都有贵人!”
所以也别赖运气差,有时候也得先自己准备好,才能遇上贵人。
否则,你连贵人来过都不知道!
姜芙的山水画,既然都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那肯定也能在外宾那里卖个好价钱!
很快,友谊商店里就多了一个崭新的柜台。
柜台上的商品极少,就三样,两幅中国山水画,一件刺绣小坎肩。
没了。
隔壁是卖苏绣扇面的柜台,但东西是从江苏那边采购的,并不是他们本地的特产,偶尔也能卖出去几件。
几个售货员都等着看姜芙的笑话。
真搞笑了,一个农村人,刚进城才几天啊,脚上的泥都没洗干净呢,又弄这又弄那,听说还学英语,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闪了舌头也不怕,正好练一练小舌音,顺便把俄语都学了呗!”
一个售货员吐出一串俄语,小舌音弹得很标准,把大家都给逗得哈哈大笑。
但三天之后,他们就全都笑不出来了。
两幅山水画都卖出去了,还被预订两幅。
小坎肩是样品,姜芙早就告诉段玉涛,它只展示,不卖,当然,如果想要,可以先付定金。
外宾一听说这东西完全不用机器,而是由老师傅进行纯手工制作,所以制作工期长,需要排队,当场点头,痛快付了定金,还留下地址。
要是时间太久,他们已经回国了,就邮过去,邮费他出。
“这有什么,外国那些手表,皮鞋,西服什么的,如果是手工制作,也都需要等,所以不必害怕他们接受不了。”
“老师傅”姜芙开始裁剪料子,那外宾为他母亲预订了一件雪青色绸绣衬衣,说是在故宫博物院看到这件文物,非常喜欢,也想要一件类似的。
尽管不可能做到一比一复制文物,但料子是好料子,刺绣也是真刺绣,所以,姜芙的定价不低。
根据复杂程度,最后,她给这件衬衣定价为一百二十元。
如果刺绣更精美,价格也会更高。
一百二十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茅台酒的零售价格也就是八块钱一瓶。
但在当时,八块钱也是一笔巨款,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茅台都是昂贵白酒。
山水画的价格略低一些,但也达到了二十元。
大运动之前,国内比较有名的画家,其单幅作品的价格也就在五十元左右。
所以,整个友谊商店的人都懵了,都沸腾了!
段玉涛连夜加班,亲手写了一份报告。
虽然他们是合法创新,但稳妥起见,还是要主动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
另外,怎么给姜芙开工资,也要问一问上头的意思。
总不能真的让人家领一份临时工的工资吧?
意识到看走眼了的售货员们立刻转变了对姜芙的态度,有的帮她打水,有的帮她打饭,还有的听说她生的是女儿,买了一堆糖果、发卡之类的小玩意儿,各种讨好。
目的就一个,也想跟她一起赚钱!
但姜芙实话实说:“这都不是能速成的东西,不管是拿笔,还是拿针,别说一年半载,就是十年八年都未必能出师。”
至于为什么她自己年纪轻轻就有这种本事,那就不关别人的事了。
“短期内能学的,就是相关知识,我会抽空写下来,到时候你们先背诵,有不懂的再来问我。”
外宾们不会提出多么具有专业性的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好奇,所以,只要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就能应对大部分情况。
把人打发走,姜芙专心工作。
她交货的第二天,上头也把她的工资标准给批下来——
临时售货员,工资十八元。
商品售卖,价格的百分之五十。
就是说,十八块是她每个月的基础工资,但卖出商品价格的一半,是她的绩效工资。
这个结果,和姜芙想得基本一致,出入不大。
她甚至都做好了只能拿到三成左右的心理准备。
段玉涛还有点内疚:“我帮你争取了,但暂时只能这样。”
姜芙每天的辛苦,他是看在眼里的,说是从早到晚都在刺绣也不为过,眼睛,脖子,手,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已经不错了,我知足。”
而且,才几天时间,他们就得到一个开门红,一共卖出四幅山水画,八十元,一件刺绣衬衣,一百二十元,加一起是两百元。
姜芙分到一百元。
差不多是一个工人一季度的工资。
不算特别多,但肯定也不算少。
这还只是刚开始而已。
“不过有一点比较好,就是这个隔天结款,不用跟工资一起。”
段玉涛自己也有两个孩子,他和妻子都要赡养父母,和其他人一样,两口子也是每个月掐着日子等开资。
姜芙一听,果然很高兴。
这意味着她今天就有钱拿。
晚上回家,姜芙特地去副食品店排队,买了红肠和松仁小肚,还买了一块蒸羊肝,据说这东西对眼睛好。
蔡桂花打开布兜,看清东西,没好气地嘟囔:“不过啦?开资三天乐,然后扎脖儿,饿上二十七天?”
姜芙气笑了:“我有算计。”
忽然看到桌上放着个东西,她拿起来,惊喜出声:“户口?这就下来了?”
蔡桂花点头:“李大娘的小儿子顺路给捎回来的,你和三个孩子的户口都在这上面,小野的当初落在学校那边了,不在上面。等他以后毕业,看看工作分配在哪里,到时候再说。”
这户口本和后世的一点儿都不一样,像个日记本似的。
翻开是封皮,先是注意事项,然后是编号页面,再往后是常住人口信息,寄住人口信息,姓名年纪之类的,全部都由户籍员手动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