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战区长官,含泪和宋温暖告别以后,这才带着钱军长、孙军长他们,赶赴陪都。
去参加陪都侍从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然后就是盛大的庆功晚会了。
首先是由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上台讲述此次湘北会战,国军的各种应对。
“倭岛日军,乃世界千年之毒瘤,亡我中华之心不死。
竟然于去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悍然对我湘北之抗日军民,发动了残酷的进攻。
我湘北抗日军民,报以必死之决心,坚壁清野、引蛇出洞。
先于油港河南岸处设伏,绞杀第四十师团一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
通过埋设的诡雷,又炸死了前来视察战场的,日军第一联队的联队长。
以及这个联队长的护卫中队,和一个搜索小队。
全部的战斗过程,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谢谢,此处应该有掌声。”
下面坐着的的各界名流,军界人士,以及国际友人,纷纷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尤其是来自美利坚的军事观察团,他们没有想到,国军的高级将领,还能够如此的幽默。
对他们的印象,都有了很好的改观。
对于赠予中国远征军的装备,又多了几个货柜。
这位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下面的反应非常的满意。
心想那位甘肃的宋司令长官,还真是一个小机灵鬼。
他把台下各界人士的心理,全都拿捏的死死地。
不愧是一位用脑子打仗的人,这位宋老弟给我写的稿子,就是犀利。
随着九战区长官的娓娓道来,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战争场面,在这些听众的面前展现了出来。
“不可否认,倭岛帝国主义的军事实力,还是非常恐怖的。
我们从捞刀河、油港河、浏阳河一带,开展了层层阻击。
以牺牲上万士兵为代价,才把倭岛第十一军的八万部队,引诱到预设战场。”
这个都是实情,第九战区的各个部队,都在诱敌深入。
可是又不能让鬼子走的太快,这些损失都是没有办法的。
如果不是江南民兵师的人,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枪支弹药。
再加上炮火和战术上的支持,这个损失还是会翻倍的。
“一月五日,倭岛的第三师团,开始对长沙的外围阵地,展开了第一次进攻。
同日,我第九战区已经,也派出了有力部队,直插捞刀河南岸一线。
他们直接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也等于切断了日军的退路。
对此毫不知情的,倭岛第三师团,猛攻长沙城下的外围阵地。
第三师团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而不得寸进。
后又在当天夜里发动了夜袭,可惜早就被我守军察觉。
不但被第七十三军的部队打退,还损兵折将,被消灭了一个大队的士兵。
等到了第二天,倭岛第六师团也到了长沙城下,他们联合在一起,依然攻击无果。
就在当天夜里,日军已经知道自己的后路被截断,决定连夜突围。
我第七十三军的将士奋起直追,终于在第二天的上午,追上了日军。
在第九战区炮兵旅的配合下,将仓皇逃窜的第六师团,全歼于临湘山到浏阳河一带的区域里。
并且活捉了第六师团的师团长,稻谷寿矢中将。”
话说到这里,那位稻谷寿矢按照事先的安排,不情不愿的站起来鞠躬。
向观众们表示,自己就是那个被活捉的捣霉蛋,中将师团长稻谷寿矢。
这时候一位来自英国的记者,突然站起来向战区长官提问。
“亲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我是大英帝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迪恩史密斯。
我不得不打断你一下您的发言,我有一个问题想要向您提问。”
九战区长官:不是说外国的记者,都是守规矩的么。
怎么不等我的发言结束,就开始向我提问了呢。
“这位史密斯先生想问什么?我可以立刻回答你。
只不过咱们的速度要快一些,不要耽误您后面的,那些先生女士们的晚餐。”
这言下之意……,别人就不要再提问了,否则就不够绅士了。
“这位将军,我想问的问题是,你们中国军队一直采取守势。
为什么只用一个军的部队,就可以全歼一个日军的师团,这个不合理。”
九战区长官冷冷的问道:“那你是个什么意思呢?”
他的言语之间,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的煌煌杀气,早已经蓬发而出。
那个泰晤士报的史密斯,高高的抬起了下巴,一副高傲的样子极其丑陋。
“我对你的战绩很不理解,你们中日双方的部队,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你们怎么可能打的过日本人。”
只听“轰”的一声,这位史密斯记者的四周围,直接乱了起来。
九战区长官:你个外国佬看不起谁呢?我有一句买卖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当双方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武器弹药的多寡、预先的埋伏。
如果再加上狭窄的地形,都可以决定一支部队的命运。”
史密斯:“像你说的这种战绩,只有我们大英帝国女王陛下的士兵,才可以做到。
不是我不相信你们的战绩,是你们中国人不行!”
这会儿新闻发布会大厅里,突然变得非常安静的可怕。
九战区长官突然想起了宋温暖,曾经和他说过的一个笑话。
战区长官一字一句的说道:“论打仗,我们自然无法和你们英军比。
比如敦刻尔克的渡海之战,大不列颠的空战的空战,无不显示你们英军的荣光。”
这个敦刻尔克的大撤退,还有英伦三岛和德意志的空战。
这两个战绩在英国人的嘴里,都是了不得的胜利,是他们不屈不挠的象征。
可是自己私底下心里都明白,这个敦刻尔克大撤退,说白了就是打了败仗的撤退之战。
至于英伦三岛上空的战斗,说好了是两国的空战,说难听点就是被动挨炸。
九战区长官这话“夸”的太毒,那名叫史密斯记者,立刻就破了防。
“我抗议,你们这是对大英帝国的侮辱……”
“买噶的,你们英伦三岛的人,也太玻璃心了吧。
只许你们侮辱这个古老的民族,就听不得别人夸赞你们了吗?”
这是来自美利坚军事观察团的,詹姆斯上尉在说话。
他有一个亲弟弟小詹姆斯,当时就驻扎在了珍珠港。
据他弟弟发来的电报里说,他们当时败得很惨。
幸亏有一个来自东方古国的麦克.杜,如英雄一般的救了他们。
所以他在这一次,随观察团来中国,对这个国家的人,充满了好奇和好感。
他看到了陪都百姓的困苦生活,也看到了川军青年军官团的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