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安之后,这位宋司令长官的名字,频频在报纸和广播里出现。
从此他的名字,开始传遍了大江南北,开始了他的传奇经历。
第一次是大公报上写的,某地方进步青年军官,入赣参与围剿红军,战果颇佳。
这时候的宋温暖,还不配在报纸上,拥有自己的名字。
第二次是宋某一心进步,护送军令部长赶赴西安救主。
这一次的事情闹得挺大,又出现了军令部长的身影。
宋温暖终于在报纸和电台里,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姓氏。
然后就就是地方民团宋司令,监督红色陕北北上抗日。
这回一个谄媚侍从室的“光辉”形象,也就此形成了。
那会的宋温暖形象就比较突出,说他是一个小人都不为过。
后来在晋报上出现过一次,因为他们和晋绥军一样,都属于地方部队。
又一次性派出两个万人旅,进入山西帮了第二战区的场子。
他们几次替晋绥军断后,为晋绥军撤退争取了时间。
二战区司令长官,自然不吝文字,对甘南进行了夸奖。
从此他们“甘南联军”的名号,头一次进入了抗日军民的视野。
后面的宋温暖,却因为一个大儿庄增援之战,突然闪亮登场。
出场就消灭了鬼子的装甲大队,攻占鬼子的支队司令部,夺得日军联队旗八杆。
然后全歼大儿庄数万小鬼子,阵斩鬼子参谋长小野一郎。
某些汉奸公共知识分子,还在报纸上宣传着抗日无无用论。
说这个宋温暖,就是昙花一现,就是现实版的“伤仲永”。
没想到还是这个宋温暖,反手就给了这帮反动知识分子,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带领甘南联军和三个川军师,来了一个千里大回环。
他带领部队从山东出发到河北,再挺进河南,连续全歼了鬼子四个师团。
宋温暖荣升第四十六集团军的总司令,从此他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军中一直都有一个传说,说这位宋司令人傻、枪多、钱多、粮食也多。
要说山东大儿庄的那三个川军师,当初真是要啥没啥。
结果呢,自从抱上了甘南联军的大腿,那可是富得流油。
他们不但每天都能吃上三顿饭,手里也都换上了,从鬼子那缴获的三八大盖。
身上的子弹都是一百二十发,居然比小鬼子还多。
小鬼子身上有六十发子弹,是帮机枪手背的。
如果自己要想用,是需要他们的小队长批准的,自己可不敢随便用。
士兵们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恨不得自己现在就是甘南联军的人。
一天吃三顿饱饭,想一想都是那么的刺激和向往。
现在一听,原来杜麦客将军,和宋司令长官是这么个关系。
自己现在又跟着杜将军打鬼子,这要是四舍五入的一算,我们算不算也是宋司令的人呢?好期待!
(宋温暖一直隐藏极深,没有暴露和红军的关系。
直到最后,连十八军土木系的老军长都拍了桌子。
直呼“宋某人处心处虑奸滑无比,竟然骗了我们这么多年。”
既然现场的情绪已经到位了,杜麦客趁热打铁,继续发表着讲话。
“各位兄弟,我杜某人耽误大家吃喝,还说了这么多的废话,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聪明。
就像是我,不过是一个放牛娃,轻轻松松的就能混一个将军出来。
只要大家有努力,什么英国人、美利坚人和小鬼子,只能跟在咱们后面吃土。”
“好!”
“哗……”,下面的掌声如雷。
杜麦客:“大家刚才都看到了,咱们这些吃的喝的,可不是什么舶来品。
那都是后方甘南陇水的乡亲们,一口一口的给前线的将士们攒出来的。
这也是省吃俭用的老百姓们,给了咱们胜利的希望。
我们拿什么报答陇水人民的恩情?我们拿拿什么报答宋司令长官的期盼?”
林译这会已经听得上头了,他大声喝到:“我们有一腔热血,又这百十来斤,杜将军你要啥我们给啥!”
杜麦客:“你这个书生说的是啥话?我要你的血干什么?做血豆腐给大家吃?”
“哈哈哈……”
杜麦客:“二百团的弟兄们,我们甘肃战区拿出吃的喝的,拿出武器武装你们。
就是想要要你们一个承诺,多杀鬼子!你们会怎么做?”
台下的士兵:“报答宋司令和百姓们的恩德,多杀鬼子!”
“多杀鬼子!”
“多杀鬼子”
戴团长一边鼓掌一边叫好,嘴里还和士兵们一起喊着口号。
可是他的心里想的却是:姓杜的你丫也太坏了吧!
你是句句不离宋温暖的恩情,句句不离甘南军民的恩惠。
就好像没有了你们甘南的支持,没有了你们宋司令长官,对我们的帮助,我们就活不下去了似的。
好吧,我也承认这次没有你们,我们其中很多人,都活不到走出野人山点这一天。
可是我好歹也是军校生呀,你多少也要考虑一下,我做为一个学生的情绪嘛。
你们闭口不谈,民国政府对我们二百团的供给。
可是你怎么也得说一句,侍从室对我们的栽培吧?
你就这么华丽的躲过了,我还不敢当众说什么,真够窝囊的。
“没眼力劲的,再给我盛一碗肉汤去。”
他把碗递给了自己的护兵,不明显的四下里看了看。
他的几个营长们,一个个吃的很开心。
就连训导处的人,也把脸埋在了不锈钢碗里,仿佛这样吃起来才香甜。
那个政训处派来的鲁主任,手里拿着笔和纸,正坐在那里发呆呢。
发现戴重生在偷偷的看他,他直接收起了手中的钢笔。
然后从笔记本上撕下了一页纸,放在火堆处引燃。
那张燃烧的纸,又点燃了他嘴角上的骆驼牌香烟。
随着那页纸化为了灰烬,他依然美美的吸着香烟。
到了这一刻,戴团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第二百团三千多的弟兄,从今天自他戴重生开始,全部都改姓“甘”了。
其实鲁政训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就是这位杜麦客的讲话,怎么还带着一点“共军”宣传的味道。
他可不像二百军的士兵,都是有些思想纯粹的军人。
军统的那些个弯弯绕绕,还没有来的及污染他们思想。
想想也是,能拉上的壮丁都拉上来了,只要能开枪打鬼子就行了。
谁还管他们是不是共军的探子,说不定一场战斗下来,一个连就打光了。
他可是不一样的,毕竟自己受军统培训多年了,鼻子灵的很。
不过他很快就把得出的这个结论,给彻底推翻了。
一个来自美利坚的名誉准将,是一个“通共”分子,这话说出来谁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