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讲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看了薄命司里的"金陵十二钗"正册画词,头一页就是"钗黛合一"的情形。
只见画里有"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判词则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啥意思?红楼梦两大女主林黛玉、薛宝钗何以比肩而立,"孟不离焦"地归结在同一幅画还同一判词里,这到底藏着怎样的深意?
表面上看,图画的意思很明了:两株枯木上挂了一围华丽的玉带,雪地里掩埋了一股夺目的金簪。
判词的意思稍显复杂:
"可叹停机德",典出《后汉书》,讲的是贤德的乐羊子妻因丈夫中道求学归来,便将正在织布的经线用剪刀剪断,以此告诫丈夫学习不可中断,只有坚持下来日积月累才学有所成。
"堪怜咏絮才"典出《世说新语》,讲的是才女谢道韫的故事,说大冬天一雪花飘飘时,她的叔叔宰相谢安在家里说了句,"白雪纷纷何所拟"?堂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也笑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妙对当即得到谢安大赞,由此传开。后来人们便将才女称为"柳絮之才"。
三、四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与图画的意境刚好完美契合。
很显然,"玉带林中挂"指的是林黛玉,虽有"柳絮之才"但"堪怜";"金簪雪里埋"指的就是薛宝钗,虽有乐羊子妻的贤德却也"可叹"。
字里行间,透着曹公浓浓的惋惜和悲悯之心。
不言而喻,曹公以此比托,用意明显,就是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优秀出色的女子最终都是薄命的人生悲剧表达一份哀缅:"堪怜"的才女林黛玉最终被玉带所"挂"过早离开了人世间,而德女薛宝钗也最终被雪藏独守空闺孤独地过完余生。
由此暗示钗黛二人所遭遇的人生劫难,均系于一人身上冥冥中注定的悲惨姻缘所致。这个人就是书中的男主:贾府"衔玉而生"的"宝二爷"富贵公子贾宝玉。
林黛玉因他泪尽而亡,年仅十七岁;薛宝钗因他凄美终老,后半生过得十分无奈悲苦。
这就是"钗黛合一"之所以共用一幅画共入一首判词的明面意思。
不过,曹公在文本中以"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笔法浓重着墨于此,显然不只是明面意思那样单一直白,诸多章回类似的意象叠加无不暗示"钗黛合一"还有深层次的玄机:
最突出的也就是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细述的香艳场景"宝玉与可卿同领云雨之事",言这个"乳名兼美,字可卿者"的女子就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书中这样刺人神经的提醒,意在告诉读者,"钗黛合一"互为"兼美",互为补充,实际上都是绛珠仙草幻化修成的绛珠仙子。
所以,脂砚斋点评贾母送给宝玉的两个大丫头晴雯和袭人时,就直言:"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又在(庚辰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可见:林黛玉和薛宝钗原本就是一个人,不过是绛珠仙子人生不同阶段的状态呈现罢了。
这样隐藏的玄机,其实在《红楼梦》第一回就悄悄通过神话传说不经意间道出:
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草胎木质"的绛珠仙草,在赤霞宫神瑛侍者常以甘露浇灌下,修成绛珠仙子。"人皇"女娲用七彩石补天,将唯一一块弃用的石头放在了大荒山无稽涯青埂峰下,被过路的"一僧一道"据其诉求幻化成通灵宝玉。后来,神瑛侍者便携带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的通灵宝玉与绛珠仙子一道来世间"造历幻缘"。
这"草胎本质"的绛珠仙草,本是一种草木植物,兼有草本与木本两种特质。
而"钗黛合一"的林薛二姓,更有互联互通的意思:"林"由"两个木"组成,"草字头"的"薛"又是草本植物的名称;黛玉、宝钗各取一字,即"宝玉"也。
原来贾府"衔玉而生"的贾宝玉,也就是神瑛侍者下凡。绛珠仙子便与"一干风流冤孽"随之下世,甘愿用一生的眼泪和孤独终老回报甘露灌溉之恩。
由此,极具神话色彩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说便成了贯穿"宝黛钗"爱情故事的主线之一。
文本还在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独具匠心铺陈一个事实,原本对宝钗有敌意的黛玉,不再心生芥蒂,二人从此引为知己。
这实际上是暗示已无悬念的"钗黛合一"早已尘埃落定: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子。
所以,她们共用一幅画共享一首判词,共同陪伴贾宝玉走完百年人生。
弱柳扶风、才华横溢的林黛玉展示人生上半程的"风花雪月",与贾宝玉拈酸多情,只有无果的青葱"恋爱"岁月。
丰满圆润、大气温婉的薛宝钗则表现出人生下半程的"宜室宜家",与贾宝玉终成正果,却是得而复失的无奈婚姻。
悲剧谢幕的"钗黛合一"最终如仙曲"引子"所说:"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亦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样凄美的"终身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