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卡攻防战中,由于两军接触的面积非常有限,这使得双方都无法派遣过多的兵力参与战斗。
即使进攻方在整体兵力上占据优势,但在关墙之上能够投入的兵力最多也只能与守城方相当,甚至有时候还会少于守城方的兵力。
因此,攻打关卡时往往只能依靠不断地牺牲士兵的生命来填补这个差距,哪一方的鲜血先一步流尽,哪一方就会输掉这场战斗。
这便是关卡如此难以攻克的原因所在。
“原本本将还认为,我们拥有十万大军,攻打仅有五千人驻守的武关,肯定能够在楚军前来救援之前成功拿下。
然而,现在看来这武关竟然早就得到了援军的援助,恐怕我秦军的一举一动都早已被楚国所洞悉并算计好了。”
秦军主将司马南面色凝重地扫视了一圈在座的诸位将领,然后用低沉的声音问道:“现在,你们都来谈谈各自对此事的看法吧。”
“将军,武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城墙高大坚固,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武关之中已有楚国援军进驻,具体人数尚不清楚,但即便只增加区区五千人,也足以抵御我大秦军队一月有余啊!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襄郢的大军抵达武关了,更遑论从巴蜀或南阳调兵前来增援。
若是楚国的援军多达两三万之众,那恐怕武关就不再是我们的囊中之物,反倒会让我们陷入被动,成为楚国的猎物啊!”
只见一名秦将越众而出,面色凝重地向司马南禀报着军情,其言辞恳切,显然是对当前局势深感忧虑。
他的话音未落,营帐内顿时炸开了锅,众将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的将领认为应当即刻退兵,以免陷入楚军的包围;有的则主张强攻武关,速战速决;还有的则提议先派人去打探楚军的虚实,再做定夺。
司马南面沉似水,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帐内的嘈杂声戛然而止,瞬间恢复了宁静。
众人皆知司马南治军极严,此刻见他如此威严,谁也不敢再多言。
司马南的视线最终落在了那名年轻将领身上,只见他年纪不过三十,却能在如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直言利弊,足见其胆识过人。
司马南凝视着他,眼中闪过一丝隐晦不明的神色,让人难以捉摸。
此人出身于秦国的甘氏家族,乃是货真价实的老氏族的一员,地位虽然比不上孟西白三族,但在老氏族这个群体之中也是拥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此人名叫甘羊,乃是当今甘氏家族的少族长。
甘氏一族在秦国可谓是根基深厚的老牌氏族,然而此次他们却并未如其他老氏族一般站在同一阵营,反而是由于其家族在关键时刻果断地选择支持国君,使得原本地位并不显赫的甘氏一族瞬间得到了国君的高度重视。
甘氏家族的族长也因此一跃成为仅次于左庶长旬闻的重要人物。
“那么,你的看法又是如何呢?”司马南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将领,他的声音平静而淡漠,让人难以捉摸其真实想法。
甘羊见状,面色一正,郑重其事地回答道:“将军,依末将之见,我们目前的处境相当被动,甚至可以说已经落入了楚国设下的陷阱之中。
不仅从武关进入楚国的计划已然无望,而且我们极有可能已经身陷险境。所以,末将认为,我们不如趁早撤军,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将军,此竖子真是胡言乱语!”甘羊将军的话音刚落,另外一道反对的声音就立刻出现,只见一名壮汉走了出来,双手抱拳对着主将司马南继续说道:
“如今我秦国大军已经兵临武关城下,眼看占据优势,他却要我们丢下数千具秦国儿郎的尸体逃跑,若是真如他所言,这是将我秦国的威名置于何地?我们又该如何向君上交待呢?”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就引来了其他将军的赞同声。
“将军,还请治甘羊一个祸乱军心之罪”,有将军对着甘羊横眉冷的说道。
“将军,如今武关的局势还不明朗,我们不能贸然行事啊。”一名将领犹豫地说道,他的眉头紧皱,似乎对甘羊的提议保留着几分理智的判断。
“是啊,将军,先让将士们对这武关的防御强度进行测试一番,看看楚军的虚实,再做决定也不迟。”另一名将领附和道。
然而,甘羊将军并没有被这些意见所动摇,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再次说道:“将军们,当断则断啊!现在撤军,楚军肯定想不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我们可以趁此机会保存实力,日后再寻机破敌。”
营帐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几位将军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司马南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像是没有看到这些将军们的激动地争论一般,而是自顾自地思索着。
其实,司马南的心中也在权衡着各种利弊。
甘羊将军的话就是司马南如今内心最真实的顾虑。
实际上,早在今天得知武关已有援军进驻之时,他内心深处就已经萌生了撤军的念头。
然而,尚未经历一场真正的战斗便仓促撤军,这无疑会对他在军队中的威望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
正因如此,才有了今日白天那场惨烈至极的激战。
而如今,既然甘羊将军流露出了撤军的意向,那么司马南似乎确实可以顺水推舟地应允撤军之事。
可是,撤军之后又该如何是好呢?
楚国显然在武关一带早有预谋和准备,那么其他地方呢?比如汉中或者上庸等地,楚国是否也同样有所部署呢?
秦国攻打楚国的路线相对固定,无非就是巴蜀、上庸、武关以及周王畿这几个方向。
然而,司马南不禁对楚国的真实意图产生了怀疑。他觉得楚国很可能是在故弄玄虚,虚张声势罢了。
毕竟,楚国若想在这几个地方都布下重兵,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楚国在晋齐两国边境的军队总数加起来都接近六十万之众,如果再在这些地方分兵驻守,其兵力至少也不会少于十万。
如此庞大的兵力调动,司马南实在难以相信楚国真有如此雄厚的兵力可供支配。
武关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司马南在心中再次细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