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峰失火一事,甄嬛未曾得到及时得到救援,最终葬身于火海,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皇宫。
皇上听闻此事后,怒不可遏,要求务必找到甄嬛的尸首,派遣大量人员在烧焦的屋子内仔细翻找。
然而,他们最终只找到了三具烧焦的尸体,分别属于甄嬛以及她的两名侍女槿汐和流朱。
皇上得知这一噩耗后,悲痛欲绝,在养心殿里一天没出来。
随后,他下达命令,赐予甄嬛封号,并准备将其安葬在妃陵。
就在此时,皇后匆忙赶来,带来了太后的旨意,阻止了皇上的行动。
太后的旨意指出,甄嬛生前已离开皇宫,放弃了妃嫔身份,前往甘露寺祈福。
此外,她的家族被贬至宁古塔,沦为罪臣。
如果现在按照皇上的旨意行事,恐怕会引起众多人的非议。
皇后也在一旁劝解,认为这样做确实不妥。
皇上虽然心中愤怒,但也明白太后所言不无道理。
然而,他心中的怒火无处发泄,只能迁怒于皇后。
他实在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如今的他虽然已经坐稳了皇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实际上却依然有许多事情都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尽管地位尊崇无比,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处处受到限制和束缚。
因此将所有的怨气都归咎于向太后禀报此事的皇后身上。
此时的甄嬛早已与果郡王在外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而浣碧则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甄远道等人甄嬛已死的消息。
事已至此,甄嬛即便反悔也来不及了。
浣碧早已安排好一切,派人暗中监视着甄嬛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她有回宫的迹象,立刻出手阻止。
自从甄嬛做出那个决定后,她在世人眼中已是一个“死人”了。
随着时间推移,皇上对甄嬛的愧疚之情愈发强烈,对她的思念也日益加深,浣碧也知道时间差不多了。
这天,浣碧来到养心殿面见皇上。
只见她扑通一声跪地,面露愧疚之色:“皇上,微臣实在枉费您的信任啊!”
皇上一听,心中不禁一沉,莫非这个太医想要谋害朕?
他面色骤冷,声音发沉:“噢?何太医,到底发生何事?不妨直言告诉朕。”
浣碧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让皇上越发坚信自己的猜测。
接着,浣碧似鼓足勇气说道:“皇上,其实……甄远道是微臣的家父。”
听到这儿,皇上稍稍安下心,总比害自己好,但甄远道什么时候成她爹了?
“你家人不是都在洪灾中去世了吗?怎么还有个爹?”
“回皇上,微臣自小就跟在先母身边,并不知晓家父是谁。先母走后,微臣年纪尚小,便流落街头。幸好遇到了一户好心的何家,将微臣收为义女。洪灾却将他们带走了,只留下臣孤身一人。”
说着,浣碧不禁哽咽起来,悲伤的身世让人倍感怜悯。
皇帝心中却充满了疑虑和不满,他只想要弄清楚浣碧究竟有何目的。
“那你又是如何得知甄远道就是你的家父?”皇帝追问。
浣碧轻轻擦去眼角的泪水,:“微臣也是偶然间回忆起儿时往事,经过一番努力,找到了先母当年居住过的地方。通过一些细微线索,才确定了这件事。”
接着,“微臣前段时间告假就是为了此事,微臣越举去宁古塔找到甄远道,才从他口中得知真相。”
“微臣先母是汉人女子,当年家中变故只剩她一人来到京城,期间结识了家父便有了臣,先母后得知家父和发妻恩爱和睦,不忍破坏,便带年幼的微臣离开了这个地方。”
皇上听到这里,心中有些疑惑不解,男子三妻四妾本就不是什么稀奇之事,何来破坏一说呢?
“三妻四妾也是常事,为何你先母会如此?”
“先母从前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女儿,她是小妾所出,外祖父虽说生活富裕,但府里只有先母这个子嗣,正妻为了得到府内唯一的子嗣,便将自幼的母亲从襁褓中带走。”
皇上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其中缘由。
“先母偶然间得知此事,但她的娘亲因为她被抱走郁郁而终,那时候也是为时已晚了。”
浣碧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悲伤与无奈。
听见何绵绵的身世,皇上眉头紧皱,陷入沉思。
毕竟,他自己也曾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当年,他在襁褓时,就被孝懿仁皇后从德妃(即现在的太后)怀中抱走。
那时,他懵懂无知,并不知晓德妃是他生母,便对德妃说出许多伤人的话语。
后来,孝懿仁皇后去世,他才回到德妃身边。
那时的德妃已经有了小儿子十四王爷,而他曾经说过话,也让德妃对他心生隔阂,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至今。
想到这里,皇上不禁对浣碧的话产生怀疑,她是否特意调查过他的过去?
毕竟,这些事情对于一些旧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
浣碧注意到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明白他又开始阴谋论了。
“微臣得知此消息后,又传来了甘露寺的噩耗,微臣实在是痛心不已。微臣不敢奢求太多,只望能回到家父身边,尽一份孝道。毕竟,现在父亲年事已高,只剩下…”
说到最后,浣碧的声音渐渐哽咽起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皇帝原以为浣碧会请求自己将甄远道从宁古塔放回来,但他万万没有料到,浣碧竟然想要前往宁古塔陪伴甄远道。
不过浣碧的未尽之语皇上也是明了,甄家除了甄嬛,也就剩下年幼的甄玉娆和浣碧了。
想到甄嬛皇上不禁又开始伤神起来,只要人走后,以往的矛盾便也随她而去。
留下的是往日的美好记忆,对于皇上来说,一开始确实是把甄嬛当替身,但毕竟她跟纯元皇后的性情大为不同。
往日的吟诗弄词也历历在目,甄嬛也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位置,只是他还未曾发现罢了。
大殿里沉默许久,皇上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没多久他从回忆中抽离出来,眼神坚毅似乎下定了某些决心般。
“何太医,朕感念你一片孝心,前些日子也有大臣递折子给朕,里面提到甄家一事似有嫌疑,朕便重查此案,在做定夺如何?”
浣碧一脸惊喜地望着皇上,“谢皇上!”
浣碧叩头谢恩,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水。
皇上看着浣碧,微微点头:“好了,你先起来吧。朕会派人重新调查此事,若甄家并无过错,朕自会公正处理。”
浣碧起身,再次向皇上行礼道谢。
她知道,只要皇上已经答应重审案件,那么一切就都好办了。
毕竟有着死去的“甄嬛”光环在,就算真的有罪,皇上也会放过甄家。
皇上微微颔首,“关于你的身世,朕会命人查证。你先退下吧。”
待浣碧退下后,皇上心中不禁涌起复杂的情绪。
“来人!”皇上唤道。
“奴才在!”苏培盛闻声而来,恭敬地站在一旁。
“传朕旨意,命人彻查甄家一事,不得有丝毫疏漏!”皇上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是,皇上。”苏培盛领旨而去。
皇上暗自叹息,这也算是给甄嬛一个交代,如果甄家是清白的话,才让她安息。
浣碧当然不担心皇上会查到她的身世,毕竟她为了这一天可是准备了很久,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和细节都已经考虑在内,并提前做好了应对之策。
关于给原主母亲何绵绵平反这件事,浣碧其实有想过,但思考过后并没有打算这样做。
何绵绵原名为碧珠儿与果郡王的母妃舒太妃乃是患难相交的挚友,两人同为摆夷人。
只是后来她们二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舒太妃被寄养在知事平章阮延年名下当作义女,而碧珠儿则改名为何绵绵成为汉人。
如果现在将何绵绵的身世翻出来,那就要牵扯到很多前朝之人,朝廷也不是浣碧能控制的。
况且,如果真有法子曾经在先帝时期宠冠六宫的舒太妃早就做到了,也就不用像现在一样待在尼姑庵里为先帝祈福了。
说白了,浣碧才不想在原主母亲身上浪费时间呢,毕竟她只是占据了这副身体才为原主谋划了这么多。
不然甄家她才懒得管呢,她又不是吃饱了撑的。
而皇上这边的动作也是极快的,很快就把甄远道的事情始末调查得一清二楚。
自然也查出幕后黑手鄂敏,他利用甄远道对于书画的兴趣爱好设下陷阱,故意诱导他前往书市购买书籍,再让他买到罪臣钱名士的《古香亭诗集》,从而犯下大错。
这本诗集不仅仅只是对年羹尧的阿谀奉承之词,更是对皇上圈禁十四王爷和十王爷的深切同情之意。
虽然那本书籍并不是原剧中被年家精心收藏且未公开过的手抄本,但也是由他人手绘而成的真实内容。
皇上当时也用这本书籍试探过甄嬛甄嬛与她父亲甄远道如出一辙,都对汪景琪和钱名士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
而这也成为了甄远道出事后皇上不愿意再见甄嬛的重要原因之一。
鄂敏为了彻底击垮甄远道,故意策划了一场行动,让京城中的所有官员痛骂钱名士,从而划分阵营并排查官员们的忠诚度。
然而,甄远道在此时并未参与这场闹剧,甚至写诗请求皇上停止这种文字狱行为。
鄂敏见此情形,立刻抓住绝佳的时机,可以将甄远道置于死地。
他向皇上告发甄远道同情十四王爷,并为反贼说好话。
这样一来,甄远道的行为成功地触动了皇帝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那根弦。
要知道,年羹尧曾经何等嚣张跋扈,而十四王爷则一直备受太后偏爱,甚至常常忽视了当时还是皇子的皇帝。
再加上九子夺嫡时期的九死一生经历,这些事情使得皇帝对十四王爷心生怨恨。
因此,当鄂敏告发甄远道同情十四王爷时,皇帝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甄远道被下入大狱,被押送至宁古塔,实在是一点都不冤枉。
鄂敏之所以会陷害甄远道,原因其实非常简单。
自从甄嬛受到皇帝宠爱之后,甄远道也随之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从大理寺少卿升为副御史。
对于鄂敏来说,如果他想要进一步升迁,就必须等待甄远道继续晋升,腾出职位给他,或者将甄远道拉下马来,由他自己取而代之。
其次,他安排自己的女儿瓜尔佳文鸳入宫,目的就是为了取代甄嬛成为宠妃,从而在宫中获得更多的助力。
或许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瓜尔佳文鸳并不像甄嬛那样聪慧机智,反而变得愚笨无知。
如今,她已经完全沦为皇后的工具,成为了一只出头鸟。
瓜尔佳文鸳也就是如今宫中的祺贵人,和安陵容一样都是皇后的左膀右臂,完全听从皇后的指挥。
然而,自从鄂敏陷害甄远道的事情被揭露之后,瓜尔佳一族也因此受到连累。
祺贵人因为母族被贬到冷宫,甄家则从宁古塔返回京城。
尽管如此,皇上并未让甄远道官复原职,一来是因为他本身确实存在一些过错;二来,则是考虑到甄嬛的情面,让甄远道远离朝堂纷争,回家颐养天年。
毕竟,甄远道性格过于清高,实在不太适应复杂的官场环境,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他的性命安全。
此外,浣碧也获得了皇上的恩赐。
虽然浣碧身为女子,但她的医术确实精湛,可谓是神医。
哪位帝王不想在晚年拥有更多医术高明的太医呢?
所以,皇上特下意旨让浣碧认祖归宗,同时,原主一直期盼着将母亲的牌匾送进祠堂一事也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