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陈兵于洛阳,周王派使者慰问时,他开口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你们都知道使者是怎么回答的吧。”
刘彻又提出一个问题,
除了陆鸣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答案。
在场众人,除了陆鸣外几乎都读过《左传》,其中楚王问鼎的内容自然是众人皆知。
“使者说,天命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刘彻自己给出答案,
“周人自己都说在德不在鼎,咱们大殿中的这尊鼎又能代表什么,和田地中的红薯土豆比起来,又能算得了什么。
朕又要问了,何为德?”
陆鸣迈步上前,“陛下以高价收粮,使百姓免于谷贱伤农即为德,陛下让战死将士家属优先种植高产粮食即为德,
陛下率百官亲赴瓠子,封堵决口即为德,陛下赈济灾民,惩治贪官即为德。
天下百姓感念陛下之德,即为天命。”
董仲舒百感交集,在他的学问中,九鼎是天人感应的一部分,有德之人出,九鼎自现才是他的看法,
陛下本就不喜他的天人感应,如今看来,更是要彻底抛弃他的天人感应之说,以后再无可能用此说来规劝陛下。
……
“怎么,没想到朕今天会这么说么?”
朝会散去,几人来到另一处大殿,
刘彻笑吟吟的坐在那,看着陆鸣几人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陆鸣确实没想到,卫青和霍去病也都没想到,刘彻此举无异于自己挖自己的墙角,偏偏他就做了出来。
要是把这尊古鼎宣传为九鼎之一,舆论层面上,大汉的统治合法性会再进一步,历史上,刘彻就是这么做的。
“所谓天命,朕能用,别人也能用,就像谶纬之说,如何解读全在别人那张嘴,就像王莽篡汉,
不也有种种迹象表明王莽天命加身,就该由他代替大汉么,可后来又如何。”
刘彻此时显得极为洒脱,
“朕不是在乱世中争夺天下,需要天命助朕一臂之力,来打败其他对手,如今天下承平,内外都没有能威胁朕的力量,朕要做的是打造一个前所未有,光耀千古的时代,
天命不过是虚名而已,不值得朕浪费精力去追寻。
与其把精力放在虚名上,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推广蜂窝煤,推广红薯土豆之上。”
“陛下圣明。”
陆鸣说的真心实意,不管是九鼎还是后来的传国玉玺,不过是每一个王朝论证自身合法性的工具,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古代来讲,这份名非常重要。
但陆鸣相信,不管是什么名,都没有让百姓吃饱穿暖重要,他们真的会用脚投票,刘彻是在开辟一条新的赛道。
“朕也不指望大汉能千秋万世,估计高祖皇帝也没指望过大汉能千秋万世,能传承到如今,或许就已令他非常满意,
不能长久,那就极尽耀眼也行,朕要让后世帝王难以准寻朕的脚步,你说,这算不算是个恶趣味。”
这怎么能叫恶趣味呢,这是宏图大志好不好,陆鸣立马出言反对,
“王朝周期律这个东西好,历史上各个王朝研究出那么多天命理论也没能打破这个规律,朕也没必要再浪费时间,
还不如把精力用在治理天下和培养太子身上,刘家宗室要是能不断出现人杰,那怕再被王莽篡位,也能如同刘秀一样重夺江山。”
陆鸣和卫霍二人静静听着,从今天起,他们重新认识了刘彻。
“好了,不谈这个话题了,没意思。”
以往的各种天命说,不外乎是为自己的统治找个合理的解释,说清楚自己凭什么能坐江山,
现在大汉有高产粮食,有威力惊人的火器,那还废什么话,谁不服就抽他。
刘彻一摆手,“咱们说说燧发枪吧,进度有些慢,富民侯再想想办法如何?”
相对于周边四夷,大汉如今的装备水平属实有些过高,但刘彻依旧不满足,他一直在等着更强的武器出现,
一汉当五胡还不够,当十胡,当百胡才好。
造出来的燧发枪虽然使用寿命不长,但刘彻非常满意燧发枪的威力,深刻感受到什么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有这东西在,谁还管什么天命。
就算明摆着告诉别人,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谁又能奈何得了他。
“陛下,我确实有点想法。”
陆鸣没想到,被霍去病催完又被刘彻催,好在他思考过未来的解决办法,不至于无话可说。
“琼崖岛上的石碌铁矿已经开始挖掘,这座矿的品质堪称大汉第一,我建议打造燧发枪所需的铁矿石全都从这座矿运送过来。”
钢铁质量不行,除了技术方面外还可以从原料入手,同样的技术条件下,更好的铁矿石自然能炼出来更好的钢铁,
石碌铁矿,自然是目前最佳选择。
“好,此事朕会派少府去做。”
别说是运送点铁矿石,就是需要去寻找一座新的铁矿,刘彻都愿意去做,燧发枪实在是太香了,值得他投入精力。
“其他的就是技术方面,我打算让科学院全力研制简易车床,用来加工燧发枪的零件,提高制造效率,
锻造技术方面,大力培养合格的铁匠,用高收入吸引更多的铁匠从事枪械锻造。
还有就是火药制造和子弹制造方面,需要制作者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我懂的不多,希望能遇到一些具备天赋,能自己举一反三的人。”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陆鸣自己不够专业,也无法把精力都投入到燧发枪上,挖掘人才自然就成了重要的一步。
“陛下,或许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搭建初步成熟的燧发枪制造体系,也可能更久,我无法保证期限。”
陆鸣真的无法保证,也不想撒谎。
“你要是说你能保证,朕会觉得你在吹牛。”
刘彻呵呵一笑,“本就是划时代的东西,强行出现在大汉,别说十几年,就是几十年也属正常。”
几人各抒己见,谈论着燧发枪和其他火器的制造问题,
到了正午时分,刘彻站起身,
“今天中午咱们吃点特别的,烤玉米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