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国主连连点头,满脸堆笑地说道:“好,好,这段时间辛苦将军了。楼兰城能有今日,将军功不可没。待工程全部竣工,定当重谢。”
胡亥微笑着回应道:“国主客气了。能为楼兰城的建设出一份力,也是我的荣幸。”
此时,胡亥转头看向楼兰国主,思索片刻后说道:“国主,通知其余不需要再干活的民众,让他们休息三天时间。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也该好好放松一下。三天后,咱们就开始搞水利。”
楼兰国主略一思索,回答道:“嗯,这边靠近大漠,所以下雪大概还需要两个月圆的时间。时间还算充裕,正好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把水利工程好好推进一下。”
胡亥在心中默默盘算着:“两个月圆的时间……”
“那也就是两个月呗!”
“时间差不多够了。”
胡亥接着说道:“今年能收集到的棉花种子,目前开垦出来的田地就够用了。除去还在开垦田地的老人,女人和半大孩子两万余人,再除去一万多挖孔雀河到护城河入水渠和出水渠的人,再去掉负责城墙收尾的一千人,还有不能参与劳动的各类人,还可以动用的劳动力是...两万余人...”
胡亥紧握拳头,自信地说道:“够了!足够了!”
随着城墙建设的完工,人们迎来了三天的休息时间。这三天里,楼兰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与轻松的氛围中。人们聚在一起,分享着城墙建设的喜悦,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三天后,水利工程又再次开始。工地上再次热闹起来,工匠们和劳工们鼓足干劲,投入到新的建设中。时光匆匆,又是一个月过去,水利工程完成了一半。此时,已到了九月的秋收之际,空气中弥漫着成熟庄稼的香气,田野里一片金黄,麦浪随风翻滚。
这一日,一位偏将军身着铠甲,英姿勃勃地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望着焕然一新的楼兰城,不禁感慨万千,他轻声叹道:“将军,现在这楼兰城,真是气象不同以往啊。”
胡亥双手背在身后,也凝望着眼前的景象,只见街道上人流如织,店铺林立,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他微微点头,应道:“是啊,虽然楼兰老城墙和新城墙之间的地区还是空白的,但是已经有了繁华城市的样子了。”
那位偏将军接着说道:“是啊,虽说有着我们大军横扫西域,要求他们派来使团的缘故,但这座新的城池,也吸引了不少人。如今的楼兰城,已然成为了西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另一位富将军也凑了过来,他手抚着城墙,眼神中透露出兴奋与自豪,说道:“连周边几个国家的平民,都专门跑来这里做生意了。现在的楼兰城,真是热闹非凡啊。”
胡亥双手抱胸,目光深邃地分析道:“或许是因为城墙带来的安全感吧。有了这坚固的城墙,商人们在这里交易也更有保障。只要楼兰不对他们出手,其他人想对楼兰或者对在楼兰城内做生意的他们出手会很难。”
胡亥接着说道:“基本上不怎么可能,没有一定的人数和强大的实力,是难以攻破这座城池的。这里会是非常安全的地方。再加上楼兰一向与世无争,不争强好胜,以和为贵。长此以往,或许,他们这里也可以划分出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了。”
偏将军一脸疑惑,问道:“商业区?”
胡亥指了指新城墙和老城墙之间的空白区域,耐心地解释道:“你看,这新城墙和老城墙之间的空白区域,来了很多商人盘踞于此。如将这些商人聚拢起来,专门规定一个地区让他们做买卖,统一管理,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服务。那这个地方就会是整个楼兰城商业最发达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商业区了。”
偏将军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说道:“原来如此,就是我们的东市或者西市呗。”
胡亥摇了摇头,微笑着说道:“可以这么说,但是不准确。我们的东西二市不成规范,布局混乱,摊位随意摆放,管理也较为松散,乱七八糟的,算不上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区,只能算个摆摊儿区。”
偏将军笑着说道:“呵呵,将军,不如回去之后,您也像这边一样,将城墙建造成这样?”
胡亥果断地摆了摆手,眼神坚定地说道:“不,我不打算弄这个。回去以后,城墙这种东西慢慢就会拆掉了。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四海升平,城墙的防御作用已逐渐减弱。”
偏将军好奇地问道:“这是为何?”
胡亥望着远方,缓缓说道:“城池是为了防范敌人。我大秦内部已经没了敌手,外部也被我们征服,再弄城墙,没什么必要。况且,随着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加开放和融合的格局,城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限制城市的发展。”
偏将军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这倒也是。”
突然,胡亥的目光被街边一个小摊吸引,只见那小摊上摆满了一串串饱满多汁的紫葡萄。他眼睛一亮,惊喜地叫道:“葡萄啊!还是我最喜欢吃的紫葡萄!”
偏将军顺着胡亥的目光看去,满脸疑惑地问道:“紫葡萄?哪个啊?”
胡亥兴奋地指着那个小摊,说道:“就是那个小摊上,那些紫色的,小果实一颗挨着一颗的那个。那圆润饱满的果实,宛如紫色的宝石,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偏将军挠了挠头,凑近仔细看了看,还是不解地说道:“那是什么,没见过啊。我大秦有这东西吗?”
胡亥心中一紧,暗叫不好,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道:“对哦,大秦似乎没有这个东西.这是这里独特的美味水果,我大秦没有。”
偏将军好奇地问道:“那将军吃过?”
胡亥连忙摆手,说道:“当然没有!大秦都没有的东西我上哪儿吃去。我是在书上看过,那书上对这紫葡萄的描写极为生动,那滋味让人感觉垂涎不已,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