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闰惜点点头:“姐姐本可以自行离开康建,之所以需要跟王爷一同,是因为冉大人。”
“砚书怎么了?”
“他要韵微姐姐与他成亲。”
“砚书他……”拓跋绥幽深的眼眸微微颤动,显然是被鱼闰惜的话惊到。
“我知道殿下很难相信,但此事千真万确,韵微姐姐视冉大人为兄长,故而未答应。
冉大人意图逼婚,是姐姐养母悄悄将她送出来的。”
拓跋绥眉头拧紧,仿佛陷入思索。
早些年曾听闻冉墨要成亲一事,新娘乃一同长大的邻家女,彼时已在筹备婚事,然时至今日,却未曾有他婚事的消息传来。
再后来,冉墨便没再提过此事,他虽心有疑惑,却也没有去问。
如今想来,鱼听风所说或许真有几分可信,那邻家女很大可能是鱼韵微。
“我想问问,冉大人是否已成家?”
“没有。”
果然…………
鱼闰惜眸光微沉,缓缓低首:“我就知道。”
明明青州离会州更近,却执意要先回康建一趟,不是别有企图是什么?
冉墨心头定然未真正放下鱼韵微,哪怕现在鱼韵微已经和拓跋渊有了孩子。
“你想如何?”拓跋绥语气平和地问。
“我想将韵微姐姐偷偷送回会州,如此对大家都好,希望殿下不要再插手此事。”
拓跋绥缄默,一个是他的挚友,一个是他亲弟弟,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做到公平无偏?这让他倍感为难。
只要鱼韵微还在,两人间的争执就不会停歇,送走她才是最好的选择。
“殿下,留下韵微姐姐,其实对他们二人都不好。”
“孤亦明白。”
“殿下为何犹豫?您真的愿意见他们为了一个女人反目成仇吗?
王爷对韵微姐姐何等执着,冉大人又真的放下了姐姐?”
拓跋绥再一次陷入沉默,留下鱼韵微,结果无论如何,他都注定会失去一个至亲,且回会州本就是鱼韵微的心愿。
“为何不让孤再插手此事?你真的有办法从他们手中带走韵微?”
“殿下若再插手此事,结局唯有一个,那便是两头皆不讨好。
王爷与冉大人或将因此与殿下您心生嫌隙,这无疑是殿下最不愿面对的结果。
殿下只需以韵微姐姐尚未嫁与王爷,不宜留在王爷后院为由,将她与我等安置一处,余下之事,交由我来处理。”
听言,拓跋绥眸光直盯着鱼闰惜,语气中带有一丝试探,“你其实一开始便想好怎么做了,对么?”
鱼闰惜顿了顿,摇摇头,答道:“并非如此,起初我并未料到王爷会对韵微姐姐如此执着,亦不知晓冉大人他还………
若早知如此,我或许不会选择去康建。”
若早知晓这些,她不会选择将拓跋绥牵扯进来。
“那你打算怎么做?”
“我准备寻个时机将韵微姐姐换出来,然后再偷偷将她送回会州。”
“如何换?”
拓跋绥面露不解之色,因为此事听起来难如登天,可面前的女人好像很有把握。
“这个我无法同殿下解释,总之,我有办法应对。”
拓跋绥思索片刻,叹了口气。
是自家弟弟倚仗权势,强占鱼韵微,此事,他怎么也无法做到置之不理,鱼听风有良策应对,他应当鼎力相助。
“也罢,可有何事是孤能帮的上忙的?”
“暂且没有。”
“你一人行事孤不放心,不若让阿决跟着你?”
鱼闰惜有些犹豫,吕决是拓跋绥的人,一旦暴露身份必然同拓跋绥脱不了干系,如此实在不妥。
拓跋绥似是瞧出了她的顾忌,言道:“你放心,他行事向来有分寸。”
鱼闰惜点点头,淡淡一笑,“多谢殿下。”
“不必谢孤,此事关系仅昀,他是孤的弟弟,与孤脱不了干系。”
事情已交代完,鱼闰惜正欲告退,拓跋绥忽然想起什么,提醒道:“对了,此次行程紧迫,我必须尽快返回康建,你在青州的事情也需尽早料理妥当。”
鱼闰惜用一种疑惑的眼神注视着拓跋绥,“殿下何意?”
“你不同孤回康建了?”
“啊?”
“昔日李彦招贤,你不是前来投奔孤的门客?”
鱼闰惜惊诧地问:“殿下不嫌弃我是女儿身?要收下我?”
拓跋绥微笑点头,“你文采出众,聪慧过人,丝毫不逊男儿,女儿身又如何?”
鱼闰惜万未料到拓跋绥竟会收下她,有些不知所措。
料想自个在青州还有洛非嫣一众亲友,本也是为见拓跋绥才以门客之名相见,并非有意去当门客,打算婉言拒绝。
“我……”
拓跋绥瞧出了异样,疑问道:“你不愿意跟着孤?可孤瞧你并非寻常闺阁女子,心中定然有那不为人所知的志向。”
“跟着殿下自然前途无量,只是……”
“倘若被仅昀知晓你留在青州,想必也不好过,同孤去康建,有孤在,必不会让他有机可乘。”拓跋绥语重心长,耐心劝解。
自家弟弟性情他最是了解,若真送走了鱼韵微,必然会通过他人去寻得她的下落。
鱼听风继续留在青州不妥,康建与此地相隔甚远,他如何能时刻照顾到她。
听言,鱼闰惜内心有所动摇,倘若她真的成功送走鱼韵微,那么拓跋渊迟早有一日会查到她头上。
届时,她如何与之相抗?且还可能因此连累洛非嫣她们。
青州肯定不宜久留,景国她回不去,康建是个好去处。
如今还有机会寻求拓跋绥的庇佑,她应当抓住此次机会。
想到此,鱼闰惜换了一副坚定的神色,“能为殿下办事,实乃民女之幸。”
拓跋绥欣慰笑笑,打趣地说道:“孤来此一趟,损失颇重。
今无论如何,砚书与仅昀必会因此与我心生嫌隙,你让孤陷入此境,孤可不想轻易放过你。”
此话很简单,让鱼闰惜替他做事以还人情,此趟出行,让他一下失去两个至亲,着实亏大了。
“殿下言重了,即便没有此事,民女也会尽心为殿下排忧解难,以还殿下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