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赵旋正在和三台山军营的士兵一起训练,这时有士兵来报,原三台山一带的厢官韩建求见。
韩建随着士兵见到了浑身是汗的赵旋,拱手笑道:“赵龙图怎么也每天的训练吗?”赵旋笑道:“韩厢官,好久不见了。我的实职就是军队的统制,自然不能放松训练的。”
说到这里,赵旋疑惑的看向韩建,问道:“对了,韩厢官不是接替楚天云调入内厢了吗,怎么今日又来到了三台山?”
韩建笑道:“赵龙图,昨日下官在巡夜之时,查到了陆秀夫的所在。今早去巡检司衙门向江大人汇报后,这才得知是您要找他。正好江大人要派人来三台山来告知您,下官就自告奋勇的来了。”
赵旋听闻他是为此事而来,冲韩建拱手道:“那真是辛苦韩厢官了。陆秀夫现在在哪里?”韩建笑道:“赵龙图客气了。陆秀夫就住在我左一厢积善坊内的张家老店之中,我已经在附近安排人监视他的行踪了。”
赵旋心中暗道:“这韩建做事倒是也细心,不过这次他却是误会了。”这时只听韩建继续道:“不知赵龙图什么时候前去,下官也好亲自给您带路。”
赵旋笑道:“那倒不必了,我还要晚一些才能去,韩厢官事务繁忙,就不打扰韩厢官了。”韩建闻言,这才拱手告辞,赵旋亲自把他送到了军营门口,倒是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赵旋回到了三台山军营,立即擦了擦身子,换上了一袭长袍,打马就下了三台山,向文天祥的住处而去。
文天祥昨夜就接到了赵旋今日要来的消息,正等得不耐烦呢。见到赵旋到来,喜道:“赵龙图你若是再不料,我就要去找你了。对了,听说你那敕建春草堂开业了,怎么忘了我这个客座教授了呢?”
因为春草堂开学的当天,赵旋的主要任务是要陪着荣王等官员人,而此时文天祥也并非官身,赵旋担心到时候冷落了他,所以也就没有请他前去观礼。
此时听文天祥这么说,赵旋立即笑道:“我今日这不就是来请你了吗。对了,我在春草堂的旁边还建有几个宅子呢,就是特意为文兄这等大才准备的。如果可以的话,我看你不如就搬了过去,那边的床铺和被褥我都已经为你安排妥当了。”
文天祥想了一下,点头道:“这样也好,那你先稍坐,我先让人收拾一下。等中午我们去春风楼吃完了饭,下午就搬过去吧。”赵旋笑道:“如此正好,我马上就让人去春风楼定阁子去。对了,文兄可有一位同年叫做陆秀夫啊?”
赵旋口中的“同年”可是与年龄无关。从唐朝科举制度完善之后,同一年考中进士的举子之间就互称“同年”了。比如说唐朝的李肇就在《唐国史补》中说:“进士俱捷谓之同年。”到了宋朝的时候,官方甚至会为金榜题名的举子编着《同年小录》。
“陆秀夫?”文天祥闻言惊讶的问道:“你打听他做什么?我们俩可是真正的同年呢,不但是同年中的进士,还是同年出生的呢。”赵旋闻言笑道:“既然你俩相识就好办了。昨日我无意中得知他就住在积善坊的张家老店中,不如我们现在前去一见?”
文天祥闻言诧异道:“怎么,君实还没有安排官职吗?”赵旋点头道:“具体的情况我也不知,但是朝廷的确还没有给他安排呢。”
文天祥叹道:“自从殿试之后,我很快的就被派往外地为官了,倒是也一直没有再见过他。他虽然满腹才华,却不喜言笑,也不肯钻营,所以才会如此吧。”随后文天祥笑道:“他在临安就好,我们一起喊他去春风楼吃酒。”
积善坊邸店之内,陆秀夫正手持着《大学》仔细的研读着。突然房门被敲响了,陆秀夫放下手中的书本,站起身来,向房门处走去,他一边走,一边问道:“谁啊?”
房门外张家老店的小二大声答道:“陆先生,您这里来了两位客人,说是您的旧友,特意来寻你的。”
陆秀夫满怀疑惑的打开了房门,只见门外除了邸店的小二之外,还站着两个身材高大的白袍男子,其一正是文天祥。陆秀夫连忙拱手,惊喜的说道:“宋瑞兄,你怎么来了,愚弟见过年兄了。”
文天祥哈哈大笑,对陆秀夫笑道:“你果然还在临安,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位新朋友。”说着,他指着身旁的赵旋道:“这位就是龙图阁学士学士赵旋,你们也认识一下。”
陆秀夫闻言就是一惊,他在临安的这些日子里也是听说了不少关于赵旋的传奇故事,没想到此人现在竟然站在自己的面前。陆秀夫连忙恭敬的对赵旋拱手见礼道:“在下陆秀夫,见过赵龙图了。”
赵旋见状连忙还礼,口中说道:“陆兄这是折煞小弟了,在陆兄的面前,赵某岂敢妄自尊大?实在是使不得啊使不得!”不料陆秀夫却正色道:“我只是个待阙进士,而赵龙图乃朝廷重臣,理应如此。”
一旁的小二听得却是汗流浃背,没想到自己面前这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竟然是那大名鼎鼎的嗜血龙图赵旋。
文天祥见两人就这样在邸店的过道里交谈了起来,于是对陆秀夫道:“君实啊,我看我们就不要在这里谈话了,你简单收拾一下,过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春风楼一叙吧。”
就在赵旋和文天祥找到了陆秀夫的时候,三台山的小径之上,也走过来了两个衣冠整洁的年轻人。其中一人对另一人道:“陈兄,真没有想到,我等还有重新回到太学再次相逢的这一天啊。”
那个被称作陈兄的人,笑着答道:“是啊,多亏了贾丞相拨乱反正,才使得我等六人得以重返太学。这人生的境遇就像这三台云水一般,变幻莫测啊。这也是我约曾贤弟到这里游玩的目的啊。”
原来这两人就是因为带领太学院学生反对原丞相丁大全,而被驱逐出临安的开庆六君子之中的陈宜中和曾唯。
两人一边交谈着,一边四处观赏着三台山的美景,曾唯指着前方的三台山军营道:“陈兄,没想到啊,我们离开临安才一年多,这里居然又新起了一座军营。”
陈宜中笑道:“可不吗,这三台山一带的变化可真不少,你看,对面的变化也不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