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清早,沈知秋还处于迷迷糊糊中,就感觉怀里他儿子动。
他闭着眼睛咕哝道:“干啥去,要尿尿啊?”
可他儿子清脆的童音响起:“闻鸡起舞,一日之计在于晨,我要去晨读啦!”
闭着眼睛的沈知秋:“····唉。”
他也起来吧!
咋说也得给儿子当个好榜样!
吃过早饭,屁股还没离开凳子呢,他大姐沈知夏就来了。
手里拿着一塑料口袋的核桃仁,说是这几日剥好的,让弟妹给他做核桃露或者拔丝核桃,补脑子。
沈知秋刚接过大姐手里的核桃仁,大哥沈知春,小弟沈知冬又来了。
大哥说是托人给买了松萝茶,还介绍,听和咱合作的商人说的,喝松萝茶可以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
这茶沈知秋知道,产于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北三十里的松萝山,创制者是一名僧人。
松萝茶色如梨花,香如豆蕊,饮如“嚼雪”。
种愈佳则色愈白,经宿不留茶痕。
和龙井茶类似,松萝茶也因产区小而产量有限,伪茶四出,真品难求。
算是这个朝代的奢侈饮品。
估摸一斤得花上几十两银钱。
小弟沈知冬递过来的是“状元及第香”,据说这是爽神清心的读书香。
其名蕴含着万千学子的期盼!
深夜苦读,有清神香作伴,不惧昏沉,状元及第。
沈知秋接过东西的时候,内心是真动容了,因为自己家这些人,他最清楚不过,以前就是吃了这顿想下顿的普通老农。
如今为了他读书,还特意去找人打听,什么东西对他读书有用。
·····
也不知道是真是核桃补脑,还是松萝茶和状元及第香提神醒脑,或者是沈鹿鸣的“寓言故事”起了效。
沈知秋还真是认认真真坚持了半个月。
从鹿鸣早上起来晨读,他也老老实实坐书房读书。
除了吃饭,一直到晚上巳时睡觉,就是吃完晚饭,燃着蜡烛,还会看下儒家归属论,以及其他文学典籍呢。
可半个月后,又恢复了常态。
一大早上,拿着书就开始打哈欠,
过了没一会儿,就放下书,出门。
刚巧碰到沈太爷:“小三子,这是需要点啥?”
沈知秋摇头:“不要啥,就出来溜达溜达,阿爷,读书这事儿您可能不知道,它需要劳逸结合。”
可老爷子说:“不用劳,啥活也不用你干,快回屋温书吧。”
“那个,这个月的物资准备好了没,要不我去送一趟,我去了不用跟仓储衙废话,他们见到我就得给结钱。”
结果不待太爷说话,沈老爹拿着账本过来了:
“不用你,早送去了,钱也结算了,刚刚账目我和呦呦都理好了,仓储衙换了好几个主事儿,我估摸和你不干那事儿有关,眼下咱们家人去送货,结算结的老痛快了。”
瞅见没,是硬生生的给撵回来的。
因此沈呦呦忙完回家,就看到他爹坐在书桌前,一会儿涮涮毛笔,其实根本没写几个字。
一会儿又开始收拾书案,没有一点灰尘,也要硬擦。
一会儿又站起来,活动活动颈椎,胳膊腿的也不放过,可活动完,
又直接进了书房自带的独立卫生间,一蹲就至少三刻钟,也不怕马桶坐久了,长痔疮。
就这么跟要了命似的,熬过了半个月后的第一天。
这样总惦记出门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第五日。
花老太来他们家后罩房仓库取东西看见他:“不读书,在外面晃悠啥?”
沈知秋没好气道:“我家室内马桶堵了,去外面上个茅房还不行啊?”
结果老太太过了没半个时辰,再次路过时,又瞅见他:“这又咋了?”
沈知秋这会理由都懒得找了:“我上茅房!”
就导致,沈呦呦忙完今日的事儿,回来时听见她奶站在他们家门口,自己好似有心事般的嘀嘀咕咕:
“怎的总拉拉尿呢?三儿这不会是有啥毛病吧,不行,明日得和亲家母换个班,去府城问问,不能找郭老头问,到时候三儿知道该感觉没面子了。”
沈呦呦真是被气笑了,她也是真要佩服死她爹了,当初那么感动,可到头来就这么点坚持吗?
也是真心想问问她爹,那些书你不看,就不存在吗?
那考试你躲能躲得过去吗?
既然下定决心了,就该学学,该歇歇,明明脑子挺好使的,认真多读几遍就能记住,
写字也挺快的,踏实写完,也不用坐着遭罪了,
非得抱着书,坐着打哈欠发呆,
拿拿这个,碰碰那个,就是不踏实下来把今日她计划好的功课完成了。
哎,明明一个时辰能搞定的事儿,非得抓耳挠腮,磨磨蹭蹭大半日。
小学霸沈呦呦,真心属于完全不能理解。
不过,第六日,花老太还真特地和王老太换了班,自己抽空单独去了府城的药房。
此时,花老太正皱眉看着郎中:
“我就想问问,抓啥药能少让我儿上几趟茅房,免得科考的时候,被考官卡屎戳子,你跟我那文绉绉的说的啥,我一个老太太能听懂么?”
郎中被瞪了好半天,无可奈何的终于不吊书袋子了,而是非常接地气的问:
“你儿子是不是动作慢了憋不住,解开裤子尿不出,提上裤子还想尿,滴滴答答不成线,听懂没,是不是这个症状?”
老太太回忆了一下,但她也不知道啊,不管啦,应该是吧:“对!”
因此,不久后,花老太拎着几包治疗肾虚尿频的药包走出了药房。
不过没直接回自己家铺子,而是去了对面,半月前才开张的海鲜铺子。
这里面出售的全部是水产海鲜,本来老太太挺膈应他们家的,
因为之前小孙女说了,回头直沽的作坊盖好,也可以在咱超市附近在买个门面,开个水产店。
当时她就问了,什么是水产店?难道卖鱼?
小孙女说,卖新鲜海鲜,或者海鲜干货,到时候来咱家逛超市的,走的时候还会买点新鲜的海鲜回去。
这不,有人捷足先登了,关键是,照着她小孙女的畅想来的,里面虽然大多数是新鲜的,活的海鲜,
但听说也有部分干货。
生意也真如小孙女所说,好得不得了,大部分顾客都是逛完他们超市的。
如此一来,老太太能看他们顺眼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