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的支持下,李承乾快马加鞭,将他的一道道政令传达到四方的各个重要城镇。各地官员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老百姓的眼中流露出一抹新奇。
在大明宫的西侧小讲堂中,李承乾站在讲台上,台下是一排排的谋士。
“诸位,废奴并非只是一道诏书那般简单,它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未来。”声音坚定而明晰。
台下的谋士中有人表现出不安和疑惑,李承乾见状,接着阐述他对于后续步骤和计划的想法。
“首先,我们要通知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县衙,在当地公布这条政令,并着手登记名册,即刻停止所有的奴隶买卖活动。”
一位谋士好奇地发问:
“太子殿下,官府的这一行动,会不会遭遇那边贵族的强烈抵制?他们会乖乖依从吗?”
“我明白你的担忧,所以接下来我会派遣皇帝亲信的使臣前往各地,与当地最有势力的地主进行会谈,宣告废奴令。他们会协助官府顺利推行这项政令。”
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谋士微微点头:
“太子考虑周全,奴隶的解放必然会对当地的庄园经济造成冲击,有他们的协助定会事半功倍。”
李承乾点头,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诸位请看,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取缔奴隶买卖,在他们获得自由后的安置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各大城镇应当设立办事机构,帮助新获得自由的民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一行人围绕着地图商讨新政策将如何一步步开展:
“我们还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以适应人口的变化,新获得自由的民众去开荒,官府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一位降低身份的使臣满脸欢喜,为太子的先见之明感到高兴。
不久之后,消息传来,各州各县热闹非凡,奴隶获得了新的身份,离开了曾经的主人。
市场之上,一位曾经的奴隶身着普通百姓的衣物,心情激动地与老友离开:
“今日,我算是真正获得新生了,太子的仁政,解放了我们这些即将沉沦之人。”
民心逐渐倾向于太子,但一些大庄园主对这种情况并不满意,他们消极抵抗,朝廷的使臣开始与地方上几位有权势的豪强会面劝说,太子也一一亲自写信给这些影响力较大的豪门,试图说服他们:
“愿各位朋友在享受国家的恩泽之时,不忘初心,值得称赞。”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上下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氛围所笼罩,太子仁善的形象深入人心,许多人开始称他为“承乾仁君”。
京城外新建的办事机构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周围的农田,规划整齐,农民们头戴斗笠,行色匆匆,太子的身影在人群中回望,露出满意的笑容。
京城中心,太子李承乾在朝廷的会议室内,气氛沉闷压抑。他刚刚收到了一些不太乐观的报告。
“报告太子,据各地官员反馈,地方上有不少贵族对禁奴令非常抵触,甚至暗中违抗,他们在民间再次进行奴隶的买卖和交易。”
一旁的学者皱起眉头,表情严肃:
“我们必须立刻向各地通报,压制这种行为。倘若现在不采取有力举措,恐怕终究只是一纸空文。”
李承乾紧锁眉头,冷静地说道:
“通报的同时,更要派遣中央的调查组下去,对这些贵族进行切实的监督和严厉惩处。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坚定决心。”
书房内,一份份报告堆积如山。李承乾亲自翻阅,寻找抵制最为强烈的那些地方。
而在京城外的某个村庄,一群百姓聚集在村庙前议论纷纷,神情沮丧。
一名哑巴家里的男人结结巴巴地说:
“禁止奴隶买卖固然是好事,但现在生病了,医药费如何解决?要是没了身份,我们一家人以后该怎么办?”
另一名民众随声附和:
“是啊,太子的想法是好,可我们的生活压力并未减轻,咱们靠手靠脚去种地,田地说荒就荒。”
旁边的老人则叹了口气:
“当前朝廷的重点似乎是与大贵族较量,哪还有精力顾及咱们这些小老百姓的命运。”
另一处,豪强大族的秘密会议正在举行,他们对于新政策各有看法。
一个族中的长辈说道:
“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如果不维护我们的财产权利,我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必须找到可行的办法继续进行奴隶买卖。”
另一位年轻人则高声说道:
“我听说有些地方仍然在卖奴隶,让我们的内线去通知那些商贩,告诉他们只要秘密完成交易,我们仍然愿意付钱。”
与此同时,在青州,官府刚刚接到中央的通告,正在进行紧急讨论。青州的地方官员,一位四十岁左右、满面愁容的中年男子叹气说道:
“我理解朝廷的命令,可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家也都清楚,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灵活的办法。”
一名幕僚提醒道:
“是的,长官,光是下达命令是不够的,还得结合我们青州的实际情况。希望我们谨慎行事,不要触怒上方。”
而那位愁容满面的官员听了这番话,立即言辞严厉地反驳:
“灵活可以,但绝对不能瞒天过海。一旦出错,我们的官职恐怕都难保。”
在各方的勾结中,既充满了推动改革的希望,也存在退缩和观望的不安。
太子府内,灯火通明,气氛依旧沉重。李承乾站在案前,手中拿着豪强大族的最新动态,思绪深远。
“禁奴令推行以来,一直遭遇抵抗,这不仅关系到法令的推行,更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找到关键切入点,才能打破僵局。”李承乾语气坚定地说道。
身旁的军师看着桌面上铺开的地图,眉头紧皱:
“殿下,豪强大族处心积虑,此路艰难且漫长。他们在地方扎根深厚,想要彻底革新,绝非一日之功。”
李承乾环视着几案间热烈如沸水般的讨论,深知这场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皇恩浩荡,却难敌家族的私欲,这是不公平的交换。确实棘手,但并非毫无办法。”
回到书房中,李承乾再次与政事大臣讨论如何保证新法律的执行。
“我们必须立即对豪强大族转移奴隶、虚报奴隶数量的行为进行监控,绝不手软。”
大臣轻轻摇头,语气沉重:
“我们缺乏支撑禁奴令全面执行的法律细则,若无法可依,监管也将成为无本之木。”
“那就强行制定一个细则。”李承乾坚决回应:
“我们需要通过法律条文规定,一旦发现转移奴隶的行为,立即进行惩处。允许官府介入,直至将其全部财产冻结,以作警示。”
与此同时,百姓的矛盾情绪也在社会各个角落蔓延。在京城的另一端,一间破旧的茶馆里,聚集了不少盼望改革的百姓,他们正在讨论着禁奴令的影响:
“禁奴令本是好意,可就算推行了,我们这些人还是深陷贫困之中。”一位工匠苦涩地说道。
“是啊,但至少没有了买卖奴隶的压榨,说不定日子还能好过一点。”
顾客们相互低声交流着,就像茶馆外面不停的小雨。
而在官府之中,几位青州的地方官员正在密谋:
“一族暗中转移奴隶,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将这种行为公之于众。”
另一位官员看了看同伴,言辞含糊地说:
- “希望真能做到...但也要注意我们自己的施政策略,不能正面对抗,毕竟他们势力强大。”
这种情况李承乾早有预料,但在体制和制度完善之前,他日夜都在建立新的制度与取得最新成果的边缘挣扎。
豪强大族的抵制给民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但也促使太子深入思考如何在学校、农业、手工业和更广泛的社会领域推行更广泛的改革,以减轻他们对奴隶经济的依赖。
在太子府的一间宽敞的议事厅里,李承乾召集中央各部门的官员,共同商讨应对豪强大族的策略。
“我们面临的挑战不只是简单地执行禁令,而是要改变一个长期存在的剥削体系。”他严肃地开场,“我们需要一个突破点,必须展现出中央的决心和实力。”
财政部门的负责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臣,站起身来:
“殿下,我们可以从经济方面入手。立即冻结涉嫌违规买卖奴隶的贵族财产,以作警示。”
刑部尚书也跟着提议:
“同时,对于那些最为激进的几个贵族家族,应当给予公开的惩罚以作警示,确保法令的威严不受侵犯。”
“措施要有力,但也要避免过度对抗,以免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李承乾仔细地补充。
随后,行动开始了。各个部门协同合作,一批监察官员下到地方,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监督行动。他们手持中央的特令,监察那些被指控违反禁奴令的贵族家族。
“你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最新的法令,立刻停止所有非法交易,否则将面临极其严重的后果。”监察官员在一位贵族家中严肃宣告。
而与此同时,中央司法机构也开启了一场对几个较为激进的大贵族的公开审判。
“本官在此宣布,由于涉嫌暗中抵制禁奴令,私下交易奴隶,现在将你们全部收押,等待进一步的审判。”主审的官员用坚定的声音宣读了判决。
豪强大族们面面相觑,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出乎他们的意料。
这一决策赢得了百姓的广泛称赞和支持。在京城边缘的村落,人们围着篝火,谈论着这些日子传来的消息。
“看来太子是下定决心要整顿了,这对我们穷人来说是个好消息。”一位村民兴奋地说道。
另一位村民点头赞同:
“是啊,虽然我们自己的生活还很艰难,但至少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太子李承乾站在新法令颁布的高台之上,他知道这只是漫长旅程中的一小步。
翌日清晨,李承乾离开府邸,亲自前往京城外的青州衙门,希望能够直接与青州的地方官员交流,确保他们真正的配合与理解。
青州刺史杨沣迎面而来,其神情中透露出些许犹豫:
“太子殿下,青州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禁奴令虽然大义凛然,但具体实施起来,恐怕……”
李承乾目光坚定,打断了他的话:
“不仅是青州,整个大唐都要经历这样的变革。这是复兴之路,不可阻挡,也不能继续容忍过去的不公。”
杨沣有些尴尬,但心中的担忧仍未消除:
“那些大户人家,长期以来早已习惯了旧有的方式,现在突然停止,他们难以适应,恐怕会引发动荡。”
李承乾靠近杨沣,言辞严厉:
“光明正大的天下,难道还要继续容忍这种罪恶的交易吗?社会的动荡是改革必然经历的痛苦,难道我们应该因畏惧困难而退缩不前吗?”
刺史沉默,经过思考后,最终他缓缓回应:
“臣下明白了。那么,青州将会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策略,确保禁奴令的实施。”
李承乾轻叹了一口气,伸手拍着杨沣的肩膀:
“不是我要为难你,而是为国为民,有时候必须做出果断坚决的决定。你们的支持对我们至关重要。”
杨沣在表示理解之后,李承乾又将目光转向在场的其他官员,语气中充满了鼓励与期待:
“在改革的浪潮中,愿我们都能保持一颗为百姓谋福祉的心,遵守法纪,共同开创大唐的繁荣盛世。”
听到太子的豪言壮语,官员们纷纷点头,纷纷表示定会竭尽全力,确保禁奴令的贯彻执行。
太子府的一间宽敞议事厅内,灯火彻夜未熄。李承乾与青州刺史杨沣的对峙,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杨大人,青州的豪门望族暗中交易奴隶的事情,我已经大致了解。难道你想说,这违背禁奴令的行为,在青州是无可奈何的吗?\" 李承乾目光如电,冷冷地问道。
杨沣额头汗珠滚落,面露难色,但仍尝试回应:
\"太子殿下,青州相对落后,人脉关系错综复杂。我们的政策固然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过于强硬,会不会引发巨大风波,破坏当地的稳定?\"
\"哪一位皇室的稳定不是建立在法律与道德的基础之上?杨刺史的顾虑,我能理解,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阻碍正义的借口。\" 李承乾语气严肃,目光深沉,\" 你需要一场变革来改变吗?还是说你在犹豫,害怕触及那些人的利益,影响到自己的官职?\"
杨沣深吸一口气,深知太子这番话虽是敲打,但也确实戳中了他的痛点。他不禁直视太子,缓缓说道:
“殿下所言极是,我为官一方,自然是希望保一方安宁。但有时安宁久了,变革的阻力也就越大。”
\"这正是我此次亲自来青州的原因,我的父皇把这些地方交给我们,不是要我们去维护腐朽的传统,而是要我们以开拓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李承乾站起身,走到杨沣面前,俯视着他,\" 杨大人,你说是吧?\"
杨沣擦了擦额头的汗,他明白,唯有改变才是出路,尽管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是,殿下。我明白了。青州虽然难以立刻摆脱过去的商业模式,但我会全力以赴确保禁奴令在青州得以实施。不会让殿下失望的。”
坚决的态度最终让杨沣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李承乾点点头,满意地说道:
“我相信你。记住,左右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未来。”
两人的对话结束,但接下来的日子里,才是政策全面落实的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