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得高歌猛进,声势浩大,让楚王有了危机。
楚王和俞俊熙、徐天成、熊明辉商议,有些沮丧。
楚王眉头紧锁,叹气道:“这赵王如今势如破竹,本王该如何是好?”
俞俊熙拱手道:“殿下莫急,赵王虽一时得势,但未必能长久。我们需冷静分析,寻找其破绽。殿下您想想,赵王如此迅猛的势头,必然会引起其他势力的嫉妒和警惕,这其中或许就有我们可利用的机会。”
徐天成接着说:“是啊殿下,赵王此番操作太过张扬,想必已引起不少人的不满。咱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挖掘一些对我们有利的信息。比如说,有些官员可能表面上称赞赵王,背地里却颇有微词,我们若能探听到这些,便能知晓众人的真实想法。”
熊明辉说道:“我们当从长计议,整合自身势力,再寻反击之机。只是殿下,如今我们的人手和资源都相对有限,行动起来可能会有些束缚。就拿钱财来说,咱们施粥布善、资助学子都需要大量的银钱,这方面还得好好筹划一番。”
楚王忧心忡忡道:“可如今满朝皆在称赞赵王,本王的支持者也开始动摇了。本王实在担心局面会越来越不利于我们。万一他们都倒向赵王那边,本王可就孤立无援了。”
俞俊熙劝道:“殿下,越是此时越要稳住阵脚。我们洪熙一派坚定支持您。不过我们可暗中联络那些对赵王不满之人,或许能拉拢一部分力量过来。但这联络之事要极为隐秘,不能让赵王有所察觉,否则会打草惊蛇。”
徐天成附和道:“没错,拉拢人心,壮大我们的力量。但这需要时间和精力,而且要小心行事,不能被赵王察觉。比如说在联络的过程中,消息的传递要通过绝对可靠之人,见面的地点也要精心安排。”
熊明辉沉思片刻,说道:“殿下,我们也需在民间树立您的威望,让百姓知晓您的仁德。只是具体的实施方式还需要仔细斟酌。比如施粥的地点选择,是在繁华的集市还是贫困的城郊,这都有讲究。”
楚王点了点头,说道:“此计可行,但要如何去做?本王心里实在没底。”
俞俊熙道:“可派心腹之人在民间施粥布善,传播您的善举。但要确保这些心腹忠诚可靠,不会走漏风声。而且施粥的时候,还要注意秩序,不能出现混乱,以免被人抓住把柄。”
徐天成补充道:“还可资助一些贫困学子,赢得士林的支持。只是这资助的规模和对象也要精心挑选。要选那些有真才实学、品行端正,且日后有可能入朝为官的学子,这样才能为殿下积累长远的人脉。”
熊明辉又道:“再者,我们要在朝堂上适时发声,展现您的才能和见解。不过这发言的时机和内容必须把握精准。比如说,在讨论某个重要议题时,殿下您要提出独到而又切实可行的观点,让皇上和众大臣刮目相看。”
楚王听着众人的建议,心中稍定,说道:“就依诸位所言,但愿能扭转这不利之局。只是这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还需诸位齐心协力。但万一事情进展不顺,我们又当如何应对?”
楚王说道:“如今我大哥虽然被放出来,但是也无望储位。咱们主要的对手还是萧继,如今父皇还给她母妃升了份位,如今气势冲天。”
俞俊熙皱着眉头说道:“殿下,赵王如今风头正盛,我们行事更需万分谨慎,切不可贸然行动。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满盘皆输。而且赵王那边肯定对我们也有所防备,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可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徐天成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不错,而且赵王背后有王天培等人的支持,势力不容小觑。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与之抗衡。比如收集情报,了解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熊明辉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我们是否可以从赵王身边的人入手,寻得一些把柄或者制造一些矛盾,让他们内部先乱起来。比如他的谋士或者亲信,说不定能找到突破点。但这一招风险也很大,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楚王摇了摇头,说道:“此事恐怕不易,萧继心思缜密,他身边之人想必也早有防备。而且万一被发现,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麻烦。我们还是要从更稳妥的方面入手。”
俞俊熙说道:“那我们不妨在民间散布一些不利于赵王的言论,先坏了他的名声。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过明显。比如可以通过一些说书人的口,或者在茶馆里的闲聊中,慢慢传播。”
楚王犹豫了一下,说道:“此计可行,但要做得巧妙,不可让人察觉是我们所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内容也要斟酌,不能是无中生有的污蔑,要有一定的根据,让人容易相信。”
徐天成说道:“殿下放心,此事交给我去安排,定会小心行事。我会找一些可靠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慢慢散布,不会引起怀疑。但这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见效,殿下您要有耐心。”
熊明辉又说道:“殿下,我们还需加强与其他皇子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但其他皇子大多都在观望,未必会轻易表态。我们得拿出足够的诚意和好处,才能打动他们。”
楚王叹了口气,说道:“如今这局势,其他皇子多是年幼,恐怕都在观望,未必愿意轻易相助。如果能够得到叶高支持就就好了。”
俞俊熙叹气道:“叶高看重的还是萧纬。但咱们也不能放弃,说不定能找到机会改变他的想法。只是叶高此人极为固执,要让他改变主意,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楚王说道:“也只能如此了,你们分头去办,务必小心。”
几人纷纷应诺,各自离去,准备应对萧继带来的威胁。
俞俊熙回到家中,来见祖父英国公俞懋,成国公熊楚、永康侯吴天佑也在。说起刚刚楚王府中情景。
俞俊熙向众人行礼后,说道:“祖父,成国公,永康侯,今日在楚王府,楚王对当下局势颇为忧心。”
英国公俞懋微微皱眉,问道:“那楚王可有何打算?”
俞俊熙回道:“楚王认为萧继如今气势正盛,我们需谨慎行事,正商议应对之策。但具体的方案还在商讨之中,还没有完全确定。”
成国公熊楚说道:“这萧继确实来势汹汹,不可小觑。咱们必须想出周全的办法,才能帮助楚王度过难关。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联合一些其他的世家大族,共同支持楚王?”
永康侯吴天佑沉声道:“我外孙楚王不能输,我们定要全力支持。只是这支持的方式也要谨慎选择,不能给楚王带来负面影响。就像之前说的在军中调用旧部,这事儿就得万分小心。”
英国公俞懋点头道:“那依俊熙之见,我们当如何助楚王?”
俞俊熙思索片刻道:“孙儿觉得,我们可先从拉拢朝中中立官员入手,壮大楚王的势力。但这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这些官员的心思很难捉摸,有的可能表面上答应,背地里却投靠了赵王。”
成国公熊楚赞同道:“此计可行,只是要小心行事,莫要被萧继察觉。而且这些中立官员的心思也难以捉摸,需要好好揣摩。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家人、朋友来侧面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永康侯吴天佑说道:“我在军中还有些旧部,或可发挥作用。但调用他们也得小心,不能引起皇帝的猜忌。万一被皇帝认为我们拥兵自重,那可就糟了。”
英国公俞懋说道:“不可操之过急,还需从长计议,制定周全的计划。每一步都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后果。比如在拉拢官员的过程中,如果被赵王发现并反咬一口,我们要有应对的说辞和证据。”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商讨具体的策略。
英国公俞懋说道:“拉拢中立官员,钱财贿赂怕是不行,得从他们的需求和弱点入手。有的官员可能想要更高的职位,有的可能想要为家人谋个好前程。”
俞俊熙接着说:“孙儿明白,有的官员看重名,有的看重权,我们要对症下药。但这也需要对每个官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不能盲目行动。”
成国公熊楚补充道:“还要留意赵王那边的动静,防止他们破坏我们的计划。比如说,如果他们也在拉拢我们看中的官员,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增加我们的筹码。”
永康侯吴天佑说道:“对,我们得处处小心,不能有丝毫疏忽。而且在行动的过程中,要确保我们内部的团结,不能出现分歧和矛盾。”
英国公俞懋又道:“俊熙,你多去和楚王商量商量,听听他的想法。毕竟最终做决定的还是楚王,我们要以他的意愿为主。”
俞俊熙应道:“是,祖父,孙儿知道了。但楚王现在也是压力巨大,我们也要多给他一些信心和支持。”
众人继续热烈地讨论着,为帮助楚王绞尽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