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完午觉起来,徐莱就开始做烧椒酱了,辣椒已经沥干水了,锅中无水无油,辣椒下锅煸至虎皮状,然后放到料理机,加入大蒜打碎。
起锅烧油,加入洋葱炸香,少量多次的把热油泼到辣椒上,加盐,鸡精,味精,糖,蚝油调味,搅拌均匀,就做好了。
把做好的烧椒酱放到冰箱保存,可以吃一个月。
做完烧椒酱,她就开始和面,她是南方人,但这些年在b市待久了,也会做一点面食,主打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面团揉光滑后,用保鲜膜盖住,等待发酵,然后来调包子馅。
猪肉剁成馅,加点小葱进去,猪油渣剁碎,也加进去,淋点热油激发香味,搅拌均匀,馅料就好了。
徐莱突发奇想,想做个烧麦,家里刚好有糯米,她拿了一些用水泡着,半小时后再上锅蒸熟。
面团发的也差不多了,徐莱把案板清理干净,上手揉面,把面团揉成长条形,再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
家里没有擀面杖,她找出一根棍子,清洗干净,把剂子擀成面皮。
她擀面,奶奶就在旁边包,把皮擀完,她的糯米也泡好了,把糯米淘洗两遍,上锅蒸个十分钟,就可以了。
时间一到,徐莱就把糯米转移到盆子里,加玉米粒,猪油渣,还有炒好的肉沫,搅和均匀。
她这次没做多少,目测大概能包十来个的量,奶奶包包子,她就在这边包烧麦,虎口把皮托住,馅料放进去,然后慢慢收口,捏出一个上窄下宽的形状。
包完就上锅蒸,锅里已经提前烧好水了,只需要把蒸屉放上去就好了,一次性吃不完那么多,她便留了一些烧麦,放到冰箱冷冻。
包子全部蒸完了,本来就没包多少,徐莱只是想尝尝,猪油渣包子是个什么味道。
蒸好的包子蓬松暄软,徐莱拿了一个,被烫的在手里转了一圈,才送到嘴里,她咬了一口,油香四溢。
吃完晚饭,奶奶就把豆角收回来,十根豆角放在一起,捆起来,放到坛子里,徐莱有样学样,倒也捆的不错。
在家里的豆角多到吃不完的时候,徐莱终于坐不住了,她打算摘点去街上卖了,不然全烂在家里,可惜了。
她借了个三轮车,和爷爷一起上街卖菜,卖东西要去的早,五点钟就要起床,去占个好位置。
为了菜够新鲜,爷爷特地早上四点起来摘的,徐莱哈欠连天,一时间觉得卖菜似乎不是个正确的决定。
家里的三华李也熟了,她也摘了一篮子,想看看市场怎么样,如果好卖,到时候也好定价。
刚过五点,爷爷骑着三轮车,徐莱坐在后面,两人就出发了。
到街上的时候,摆摊的地方已经十分热闹,她之前也经常买菜,很多摊主也认识她,这会子有些惊讶的问:“你也来卖菜啊?”
徐莱边卸菜边说:“是呀,菜太多了,根本吃不完。”
大婶见她搬的困难,便主动帮她搬东西,徐莱笑着道谢,等所有东西都清完,徐莱擦了擦汗,拿了几个李子给大婶尝尝。
“婶子,你尝尝看,自家种的李子,卖的话定能几块钱一斤呢?”徐莱虚心请教。
卖菜大婶用衣服擦了擦李子表面,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吃起来很解腻,赞道:“蛮好吃的,六块一斤没问题。”
徐莱继续问:“咱们豆角,辣椒这些现在市场上多少钱一斤啊?”
大婶看一眼,说:“豆角三块,辣椒五块。”
徐莱心里有了底,就拿了个纸板,写上价格,等待顾客的光临了。
时间还早,她刚好可以去韵秀阿奶的店里吃个粉,阿奶的店子就在前面不远,徐莱和爷爷说了一声,就走了。
她吃碗粉,和云秀阿奶说:“阿奶,给我再打包一碗粉。”
阿奶边烫粉边问:“这么早上街,今天也是来买菜的?”
徐莱指了指前面的摊子,“是来卖菜的,家里豆角辣椒丝瓜这些都吃不完,对了,待会我给您拿点来。”
云秀阿奶顺着她的手看过去,就看到了老熟人,徐大哥。
她又加了一两粉,“看到我老大哥了,多给他加点粉,呐,小莱,拿给你爷爷吃。”
徐莱道了谢,让爷爷吃粉,她来卖菜,期间有人来称辣椒,但是她没带秤来,那种老式秤她不会用,爷爷又去扔垃圾了。
卖菜大婶叫住她:“来来来,丢我这里来称。”
大婶在电子秤上按了两下,说:“刚好一斤,给五块就行。”
那人扫了五块,徐莱感激道:“哎呦婶子,太感谢你了,不然我都不知道咋搞。”
卖菜大婶摆摆手:“害,都是出来摆摊的,互帮互助嘛。”
最后还剩些辣椒和豆角,丝瓜和黄瓜都卖光了,徐莱把辣椒和豆角送到云秀阿奶那里,怕她不收,还说:“这是没卖完的,家里还有好多,阿奶你就拿着吃吧。”
忙碌了一个早上,她数了数钱,加上微信里面的,总共卖了八十块。
可能有人会觉得少,但徐莱不这么认为,那些年过七旬的老人家,也靠卖菜为生,一天卖菜赚的钱,可能就是他们好几天的生活费。
在她没回来之前,爷爷有时候也会上街卖东西,冬天卖冬笋,春天卖蕨菜和竹笋,夏天卖西瓜和李子,秋天卖花生和凉薯。
他们能自己养活自己,不想让儿女增加经济负担。
自从她回来之后,爷爷奶奶很少上街,平时就干干农活,没事干的时候就打打牌,她努力赚钱的意义就是为了看到他们生活的更快乐。
这次赚的钱,她全部交给了奶奶,为什么不给爷爷呢,因为爷爷也会把钱交给奶奶,所以她直接一步到位。
奶奶笑眯了眼,说:“那我存着,你以前给我的钱我都留着的,等你出嫁了给你添嫁妆。”
徐莱开玩笑道:“都给我啊?不给徐茵姐啦?”
徐茵是她大伯的女儿,两人相差一岁,他们已经搬到了大伯母娘家那边住,她大伯算半个入赘,过年才回来一次。
奶奶笑着说:“给,但给你给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