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边的凉亭里。
嘉佑帝向徐子建提出了要组建一支忠于的齐王的禁军。
“陛下,如今齐王府的护卫已经有两千人!
若是再加人的话朝中大臣们怕是会有非议!
您为何要在此时再继续加人?”
徐子建有些不解地问道。
按照他的理解有这两千护卫,除非上万禁军围攻否则齐王安危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嘉佑帝沉默了一会没有回答徐子建的问题。
反而目光如炬地盯着徐子建问道:
“徐爱卿,你说若是朕百年之后,你支持谁做皇帝?”
嘉佑帝这话问的有些诛心了。
要知道大周朝目前朝堂上除了一半以上保持中立,剩下支持邕王和兖王的官员几乎有三分之一还多。
嘉佑帝这话很明显就是在试探徐子建的想法。
徐子建作为嘉佑帝的铁杆心腹,自然是知道他的心意。
他可是被嘉佑帝当做齐王左膀右臂培养的。
徐子建知道嘉佑帝只想让自己的亲儿子齐王继位。
他毫不犹豫地跪下大声说道:
“启禀陛下!
您是咱们大周朝的皇帝!
在微臣心目中能够必定只有齐王,才有资格继承您的家业!
至于邕王和兖王什么的微臣是一概不认的!
若是齐王不是太子的话!
不仅仅两千齐王卫不答应。
三千梁山神机营不同意!
汴京的五千东厂亲从官也不答应!
登州的五万水军更不同意!”
曹盖在一旁目瞪口呆地看着徐子建,杀气腾腾地说着表忠心的话。
没想到他以为处于皇位争夺劣势的齐王,居然已经有了几万军队支持了!
嘉佑帝将他这个曹家未来唯一的继承人叫过来,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曹盖表态。
想到这里曹盖也跟着跪下说道:
“陛下,微臣曹盖同样支持齐王!
只有齐王才有资格继承大周的皇位!
我曹盖是大公主未来的驸马,也是齐王的姐夫!
我曹家上下日后必定全力支持齐王登上皇位!”
嘉佑帝满意地看向徐子建和曹盖。
国舅李家已经不可信。
徐子建和曹盖便是嘉佑帝为自己儿子齐王培养的左膀右臂。
如今徐子建手下的势力已经不容小觑。
接下来便是全力扶持曹盖这个未来的驸马都尉。
龙卫军有一个前军厢军指挥使的位置即将空出来,嘉佑帝准备将曹盖安插进去。
大周军队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厢辖10军,军辖5营,营辖5都,每都100人。
一个厢军指挥使大概可以指挥5000禁军,对于没有管军经验的曹盖已经是揠苗助长了!
大周朝的禁军核心一共分为三个部门分别是:殿前司
殿前司:负责管理禁军的日常事务和作战安排,长官称为殿帅。
周太祖当年就是靠着殿前司都指挥使的职位黄袍加身成为皇帝。
因此大周朝后世各位皇帝,对殿前司都指挥使这个位置防备极深。
殿前司都指挥使后面基本成了一个闲职,殿前司基本由殿前司都副指挥使管事。
目前殿前司副指挥由英国公负责担任,英国公为大周朝出生入死多年。
张家得到了先帝和刘太后以及嘉佑帝的信任。
侍卫亲军马军司:负责骑兵的管理和指挥,长官称为马帅。
这个职位之前由国舅李用和担任。
国舅死后,嘉佑帝封襄阳侯作为侍卫亲军马军指挥使。
侍卫亲军步军司:负责步兵的管理和指挥,长官称为步帅。
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由西北老帅薄老将军担任。
这三个部门合称“三衙”,是宋代禁军的核心领导机构。
三衙每一位指挥使都是嘉佑帝信得过的人。
只不过人都会老去,如今朝堂云波诡谲。
除了徐子建之外没有一个有军权的人敢明目张胆地站出来支持齐王。
这也是徐子建能得到嘉佑帝信任的原因之一。
若是齐王得不到皇位,徐子建的下场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三衙管辖的兵团如下。
殿前都指挥使司步兵军团:
虎翼军团:68 个营,其中东京营 68 个。
广捷军团:56 个营,包括东京营 28 个和就粮营 28 个(分散在陈州、南京应天府、颍昌府等多地)。
广勇军团:43 个营,包括东京营 35 个和就粮营 8 个(分布在滑州、南京应天府、郓州等)等。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骑兵军团:
蕃落军团:82 个营,就粮营分布在秦州、渭州、原州等多地。
龙卫军团:44 个营,包括东京营 40 个和就粮营 4 个(在开德府、孟州)。
广锐军团:38 个营,就粮营分布在汾州、太原府、代州等多地。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步兵军团:
宣毅军团:172 个营,就粮营分布在太原府、汾州、晋州等众多地方。
保捷军团:128 个营,就粮营分布在京兆府、渭州、同州等多地。
虎翼军团:96 个营,包括东京营 93 个和就粮营 3 个(在颍昌府、单州)等。
大周朝在不同时期,禁军的人数也有较大变化。
周太祖时禁军约 19 万,周太宗时约 35 万,周真宗时约 43 万,嘉佑帝时达到约 92 万。
禁军兵员主要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兵、乡兵中选拔。
嘉佑帝这个时期禁军人数虽然最多,不过说实话战斗力确是最拉胯的。
嘉佑帝扶持曹盖也有打算编练一支新军的意思。
徐子建听了嘉佑帝关于新军的介绍,若有所思道:
“陛下不知道这新军,您打算起什么名字?”
嘉佑帝毫不犹豫地说道:“背嵬军!”
“背嵬”一词出自党项族,专用以指骁勇善战以一当十的军士。
古籍记载“背嵬之名,始于西番”,即“背嵬”一词出自西夏语。
在西夏,“背嵬”是夸耀部队凶狠骁勇的意思,代表着军队中的精锐之师,类似于现在的特种兵部队。
西夏有选亲信为军的习俗,皇帝和部族首领都有自己的“背嵬军”。
后来这一称呼被引入到大周军制中,大周朝只有大将有“背嵬军”的编制。
嘉佑帝给新军起这个名字用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