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朱元璋顿时酒醒了一半!
人口大爆发……
其实这对于朱元璋来说,不是个完全新鲜的词汇,之前在秦枫的心声里,就听过这个说法。
只不过,这几年的确是过了些极舒服的太平日子,那真是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不论朝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都充斥着对他这位大明天子的歌颂之词。
虽然不至于飘了,但因为秦枫已经不在朝中,偷听心声的机会越来越少,朱元璋渐渐忘了之前心声里听到的那些警示。
直到现在!
人口大爆发!
按照秦枫的说法,竟然就近在眼前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蓦地,这句话跳入脑海。
现在虽然国内有秦枫这位大明国师把控方向,文武百官一齐用命,算不上是“无法家拂士”,但敌国外患的确是被扫荡得干干净净,也算是符合了古之圣贤的警示条件之一。
那么!
如何解决这个可怕的人口大爆发?
朱元璋其实并非没有主意,虽然追本溯源,也是之前从秦枫这里剽窃得来的,但现在一提到这个难题,立刻想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正是秦枫心声中提到的“向海外开疆拓土”!
懂了……
这次,是咱的动作慢了,若非国师指点,险些酿成大错。
朱元璋微微吸了一口气,忽然问道:“秦枫,你之前在海图上画的那三个圈子,其中最核心的,是哪几个国家来着?”
嗯?
这次,轮到秦枫一愣。
要知道,刚才这老朱同志还是醉态可掬,眼瞅着就要睡过去,怎么忽然间恢复清醒,而且无比精准地问到了自己刚才在心中掠过的那个念头?
这有点不对劲呀!
你跟我肚子里的蛔虫,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
难不成!这个老朱同志,能听到我心里的话?
秦枫浮现出古怪的念头,再联想起过去种种,这个念头竟是愈发无法遏制,令他大为惊奇震撼,险些无法保持一贯的淡定。
“唔……”朱元璋身形摇晃两下,似乎酒意再次上涌,随意笑道:“说起来,太子养的那个番邦女子,出身于朝鲜,已经有多年不曾回家。”
“太子跟咱提过,要让她回家看看,我就想着……朝鲜是在你列的那个核心圈子里吧?”
老朱听到了秦枫刚才的心声,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差点就要露馅,连忙编了个理由搪塞一下。
哦?
是因为太子朱标?
秦枫将信将疑。
要知道,别说是那个朝鲜公主了,就算是正牌的太子妃,在朱元璋眼里也算不得什么。
但既然话题到这里了,秦枫不能冷着这位大明皇帝,便暂时按下心中的疑惑,略一整理思维,解释道:“微臣之前为大明设计的三环征服圈,最核心的圈子,包括了安南、朝鲜、倭国、大小琉球国。”
“这其中,倭国早早就归入大明,成为海外行省。大小琉球国也已经彻底臣服,成为藩属之国。”
“剩下的朝鲜和安南,虽然之前曾被列为不征之国,近年来也算是安分守己,年年朝贡称臣,但作为第一环的核心圈,若不能彻底稳固,会对大明未来的大航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依微臣之见,应当像对待大琉球国那样,向朝鲜和安南派出大明军队驻守,将这两个国家的港口控制权,彻底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可保无虞。”
这些战略思路,秦枫早就规划好了。
这会儿既然话题到了这里,自然是侃侃而谈,但最终拿主意的自然只能是朱元璋。
“那就……全部拿下!”朱元璋霸气地将手一挥,仿佛只是说了一句醉话。
但次日早朝,礼部尚书刘章启奏,说是大明作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应当对连年进贡的这些藩属之国,有所回馈,以彰显泱泱大国的风度。
朱元璋对这份奏折表示了肯定,并且迅速将事情提上日程。
此次作为宗主国回访,首先锚定的是距离大明最近的朝鲜和安南两个国家。
既然是宗主国,带些回礼,比如说茶叶,丝绸,瓷器之类,那是题中应有之义。
随后大明的使团提出,要求安南国和朝鲜国,开放口岸,允许大明在当地驻扎军队,全面接管重要港口。
借着这个机会,跟女儿重聚的朝鲜国王,完全答允了大明提出的一系列条件,许为藩属,世代不敢背叛大明。
但安南国那边,果然出了状况。
安南国拒绝大明军队入驻,声称安南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容许任何国家,包括大明在内,将安南国沦为大明的附庸。
而当时大明的使团也极其强硬,双方很快爆发了激烈冲突。
冲突中,大明使团有四人身死,多人负伤,将这个消息传递回应天府紫禁城。
朝堂哗然!
小小的安南国,还能反了天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天的大朝会,非比寻常。
对于胆敢挑衅大明天威的安南国,如何处置,是今日朝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熟悉当今皇帝的官员都知道,陛下眼里不揉沙子,此番必定是雷霆震怒,进而扫平小小安南。
别说安南了,就算曾经强横一时的蒙元大军,还不是被犁庭扫穴,清理得干干净净?
果然!
朝会一开始,文武百官就看到在皇帝宝座的下首位置,那张代表着国师尊位的椅子,被端正地放置在那里。
不多时,大明皇帝朱元璋,和阔别朝堂已有数年的大明国师秦枫,竟是并肩而行,一同来到金銮殿上。
啊!
群臣都是眼前一亮,霎时间就感觉有了主心骨。
若不是有皇帝在这里,早就纷纷上前见礼。
成为目光焦点的秦枫,只是微微一笑,待朱元璋先落座,便也在椅子上坐下,参与这场不寻常的大朝会。
“启禀陛下!”
朝会一开始,便有通政使出列,神色肃穆,语调慷慨,有金石之声,高声奏道:“安南国倒行逆施,罔顾藩属国之本分,竟敢抗拒大明天威,屠戮使团四人,其中礼部主事王大人的尸首,至今还悬在谅山城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微臣恳请陛下,发兵安南,征讨逆贼,以彰显我大明有功必赏,有仇必报,震慑一众藩属小国,令其绝不敢再效仿安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