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码,谁也不敢公然抹黑您。”
老人家苦笑一声说道:
“稚晖,我都到了这个年纪了,恐怕没有几天好活了;
我只希望再次燃烧这具残躯,让后人看到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
“等到,我们的国家真正国泰民安了,你这老家伙要是还在的话,就带壶好酒来到我的坟前;
给我说说,国泰民安是个什么样子。”
“让我这个老家伙,在地下也高兴高兴。”
吴先生看道老爷子这么说,一脸郑重的说道:
“老哥,您放心,此次从大明联邦购买的三个师的装备,都是他们的现役武器;
这次交易,几乎上算是白送了,让我都有点看不懂了。”
“或许,大明联邦,也想结束这乱世了。”
老人家笑道:
“稚晖,现在我才真正看懂了大明联邦秦始王的布局,他没有直接让大明联邦出兵大清;
是因为大清的愚民政策,已经深入人心。”
“如今的大势,让国人看到帝制的愚民政策不得人心,老百姓也已经开始觉醒了;
要不然,各省督办也不会齐齐起来,反对袁世凯的帝制。”
“连北平城附近的百姓,都组织游行了多次,都在喊着反对帝制;
百姓刚觉醒,大明联邦就送了我们三个师的装备。”
“并且,我们在华夏科学院筹集那五百万银元的救国基金,有三百万可是华夏科学院赞助的;
这个风向标已经很明朗了。”
“稚晖,我们可以召集旧部了,就在这广州成成立我们的军校;
再次组建我们的军队。”
“我们手里三个陆军师的装备,一旦组建完成,我们将开启北伐;
这一次,我不会让那些混蛋在中华大地上割据。”
“我们,该结束这场动乱了。”
第二年,中华军校成立,这一期至少有四千名入学。
半年后,军校迎来了四个熟悉的陌生人,当年拿到共产主义学说的那个神秘人来到中华军校;
孙雉辉带着一帮人举行了欢迎仪式。
他带着一行人来到军校的大礼堂,诸多大人物相继落座。
神秘人看着对面的老先生说道:
“老先生,您打响了推翻帝制和近代革命的第一枪,陈某愿意和国民党合作;
共同扫灭这片土地上的封建余毒。”
“这些年,我走遍了大江南北,看到的是苦难的百姓和支离破碎的山河;
军阀混战抢地盘,天地荒芜,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
“这乱世,该结束了!”
老先生听到这些话,感慨的说道:
“你和李先生这一年多在这片土地上宣扬的共产主义,我也十分感兴趣;
但是,在这个乱世人命如草荠的时代,无法实现。”
“我想,我们该武装起来,成立一支联合作战部队,解决掉一切封建余毒;
让这个国家真正统一起来,到那个时候,我们才有余力完成所谓的共产主义目标。”
就这样,谈判进行的很顺利。
中华军校校长的职务,落在一个浙江的年轻人手里;
至于招生办主任,却是落在一个湖南的年轻人身上。
用老人家的话说,自己这已经接近古来稀的年纪,恐怕活不了几天了;
中华民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人。
自己这些老家伙,成为照亮这群年轻人前路的火把,就足够了。
果然,不到一年的时间,老先生与世长辞。
吴稚晖看着老人家的遗像,泪流满面。
然而,何止他一个人泪流满面,前来凭吊的军政高层哪一个不是泪流满面。
老人家去世的消息,很快向全国蔓延。
不少人都失声痛哭,所有人都知道,这位老人家一生为国,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利;
向百姓和政府索取什么。
当年,这位老人家为了推翻帝制,尽快实现国家统一;
他连第一任大总统的位置,都让了出来。
寻遍整个国家,有几个人能作出这种让步,他这种德行连政治对手都敬重无比。
段祺瑞领导的北洋政府,率先降半旗致哀。
其次,全国各个省府也纷纷响应。
这话传到秦始王府的时候,朱樉叹息一声说道:
“袁世凯走了,这位也走了;
一个时代结束了。”
“不过,他们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让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结束了。”
“现在的国情,就是他们的弟子、徒孙辈在这片土地上掐架;
不过,按照历史进程来看,要不了多久就会实现国家统一了。”
“甚至,这一次我给他们了三个师的陆军装备,这些东西打北洋军阀的那些破烂玩意;
一打十都没压力,希望他们加快进度吧!”
“百姓已经觉醒,都希望大治,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本王也该满足他们的心愿了。”
“不过,这一世,他们就别想着内战了,华夏虽大,也经不起这伙人的闹腾。”
北京城。
总统府上,段祺瑞、冯国璋,还有那个曹坤在总统府内议事。
段祺瑞看着两人说道:
“两位兄弟,以前咱们怎么闹腾,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如今那位已经去世了,广州城我们是不是该取回来了。”
“最近,南边过来的消息,那位在去世前,可是建设了一座中华军校;
两年多的时间,他们培养了将近四万人。”
“其中三万人,已经被编练成部队,广东全省这两年,实际上已经在这群死灰复燃的革命党手中;
我们中央政府的政令,在那里压根不起作用。”
冯国璋听到段祺瑞的话,苦笑一声说道:
“这不是很正常吗?”
“先不说云南的唐继尧、山西的阎锡山,这些装疯卖傻的小军阀;
就我们北洋内部的吴佩孚、孙传芳这两个坑,这几年也对中央政府阳奉阴违。”
“一副守着自己的地盘过小日子的心思,这中华民国的政令;
在他们眼里,当擦屁股纸,他们都嫌弃太硬。”
“他们,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