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执傲的枪口对着李元林的脑袋。
李元林确实没有什么真本事,但是他能比方执傲先当上营长,也不全然是个废人,至少在审时度势方面,他是用心钻研过的。
现在脑袋被枪抵着,他却没有从对方眼里看到杀意,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个外交官的保镖的眼神有些似曾相识。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了,但是他肯定自己在来缅国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
他对这个保镖的了解并不多,只是从那个外交官的嘴里得知,他也是华国人,小时候被拐卖来的,被训练成了杀手保镖,武力值很强,所以他不仅会说缅国话,还会说华国话。
这些天接触下来,李元林却感觉这个人深不可测。
这种感觉很难形容,那外交官明明说这个人一直是生活在缅国的,可他好像对华国很了解。
但要细问他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的时候,他就会用一种不屑的眼神看着他,好似在说,老子是怎么知道的不需要告诉你。
那种藐视的眼神真的很狂妄,他曾经在部队里跟方执傲对打的时候感受过一次。
李元林问出了自己心里的疑惑:“你为什么要背叛我?”
他这话引来了方执傲的一声嘲笑,“背叛你,我跟你从来就不是一个阵营的。”
即便是在华国的时候他们同在一个军区,他的职位比李元林还低一级,他们也是对立的。
何况现在是在缅国,他方执傲虽然只是暂时隐瞒身份易容做了外交官的保镖,但华国和缅国是两个国家,现在双方只不过是因为利益捆绑在一起,等交易完成,那外交官也不会再跟李元林有什么瓜葛。
说不准等交易完成,李元林如果跑得慢一点,小命就得留在缅国了。
现在的缅国是个吃人的地方,就看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想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了。
所以在这点上,李元林还是单纯了一些。
再说了,李元林已经被部队放弃了,还干起了贩毒、拐卖人口的勾当,他方执傲作为根正苗红的军三代,只会跟他势不两立。
但方执傲没必要跟他解释这些。
落在他手里,李元林也受伤已经跑不了了。
他也不需要李元林交代什么,这些天他已经把他在缅国干的事情掌握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只需要他给他带路去那个山谷训练基地。
方执傲直接把人给绑了,然后看了眼被自己打爆了两个轮胎的摩托车,押了人往回走。
等回到帐篷这块地时,之前搭的那个能容纳一百多人的帐篷已经被烧没了。
沈嵛和小沈他们已经把那些小喽啰都解决了,有一大半死了,剩下一小半全被捆起来堆在了一起。
沈嵛见他带着李元林回来,马上迎上去。
正要下意识地抬手敬礼,却被方执傲的眼神给制止住了。
他瞟了一眼李元林。
沈嵛会意。
他在加入方执傲这支特殊小队后,被专门培训过,不论什么情况下,只要卧底人员不主动坦白身份,那队友就要一直配合隐瞒,即便敌人已经猜到了谁是卧底,但不知道卧底的真实身份,最终牺牲的只有卧底,不会牵连战友或者是家人。
这是他们小队人人都刻在脑袋里的认知。
所以如果李元林聪明地猜到了方执傲是卧底,但只要他不知道方执傲的真实身份,就算是他在缅国卧底的身份被揭穿,他的真实身份一直不被人知道,那后面就还有很多可能。
比如卸掉易容后,他又能以另一个身份继续做卧底,谁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也就追踪不到他的根源。
真实身份隐瞒得越久,不仅能保卧底的身份,还能继续做更多的事情。
方执傲把李元林暂时交给小沈后,把沈嵛叫到一边说话,问沈嵛人员伤亡情况。
沈嵛一一回答后,问他:“接下来要怎么安排?”
他的意思是小沈所属军区的领导原本不同意武力冲突救人,要通过外交手段把人救回去。
但现在他们直接把人救了,肯定是要送回去的。
这么多人要送回去,边境不开放通道,只能像他们偷渡过来一样偷渡回去。
一百多人偷渡回去,不可能不惊动缅国的边境,到时候还是会发生外交问题。
所以,无论如何,还是需要有人给他们保驾护航。
方执傲问沈嵛:“你们来的时候有没有带电台或者有什么方式能联系国内吗?”
“这次越境没有带,不过我们在你之前失踪的地方附近藏了一台电台。”
方执傲想了想,说,“我等下回去找到电台联系我爷爷帮忙,你继续留下,接下来的事情我需要有人配合我,让南方军区的人护送这些被救下来的人回去。”
“那剩下的几个小喽啰呢?”
方执傲衡量再三,“找个地方解决了吧。”
那些人都是那个外交官的人,谁知道刚才他们当中有没有眼尖的发现是他把所有卡车的轮胎都弄爆了,还烧了帐篷呢。
反正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好人,虽然还轮不到他来审判,但为了他能继续做卧底,方执傲只好做了这样简单粗暴的决定。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上的事情。
最后方执傲扫了一下四周,这才问:“安安呢?”
沈嵛朝刚才沈今安藏身的地方看了一眼,然后模拟了两声鸟叫声。
一直藏身在半山腰的石头后面的沈今安把山下发生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这会看到方执傲和沈嵛的视线都朝她的方向看过来,距离有些远,她并没有听到沈嵛的那两声鸟叫声,但她还是摇了摇树枝,以示回应。
方执傲的视力很好,看到她露出了一个头,这才彻底放心下来,对沈嵛说:“让安安也跟着他们一起回去吧,这里太危险。”
沈嵛叹了口气,“她要是会听我的话,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要不你去跟她说,看她愿不愿意听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