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终南山上,林峰、小龙女和王语嫣用过早餐后,便踏上了下山的路途。他们的步伐轻盈而坚定,仿佛带着对未知的期待。
下了终南山,三人一路向北而行。林峰心中暗自思忖,如今蒙古的局势究竟如何?他希望通过这次出行,能更深入地了解蒙古的现状。
刚出全真教地界,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禁为之动容。
一路向北,只见此处的百姓们,尽管生活依然困苦,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点点笑容。这与之前林峰和小龙女初到此地时的所见大不相同。
那时,当地的老百姓生活简朴,多数人只能以乞讨为生,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忧愁。
然而,现在的情况似乎有了一些变化。虽然百姓们的生活仍然艰难,但那一抹笑容却如同一束阳光,穿透了生活的阴霾。
林峰暗自感叹,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力量,即使在困境中,人们依然能找到一丝希望和温暖。
显然,随着武道的传播,朝廷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四处的剥削老百姓了。
现在江湖之中不仅有那些所谓的侠士惩恶扬善,专杀贪官污吏。
而那些贪官污吏也害怕自己不是老百姓剥削的太狠了,万一这些老百姓是哪家宗门子弟的亲戚,到时候自己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经过两个月的艰难跋涉,林峰三人终于抵达了广袤无垠的草原。骏马如疾风般奔腾,羊群宛如白云般悠然飘荡。
一路上,林峰从那些商人的口中了解到蒙古的局势。
如今的蒙古已分裂为两个国家,一个是南蒙古帝国,其大汗为忽必烈。此人野心勃勃,至今仍未放弃入侵南宋的念头。
而北蒙古帝国的大汗则是蒙哥,蒙哥在被独孤求败吓破胆后,逃回了蒙古。
原本,他计划带领所有蒙古人返回蒙古草原。
然而,由于与忽必烈意见不合,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一些野心勃勃的人选择与忽必烈联合,将许多蒙古部落分裂出来,成立了南蒙古帝国,企图再次入侵南宋。
但他们也深知如今南宋高手如云,若要成功入侵,必须从长计议。
而蒙哥,则彻底打消了入侵南宋的念头。
回到蒙古草原后,他率领着与他一同退回草原的蒙古部落,转而向欧洲发起了进攻。
如今的蒙古,局势错综复杂。
南蒙古帝国嘲笑北蒙古帝国的人胆小而北蒙古帝国的人也是看不起南蒙古帝国的人。
北蒙古帝国的人则是基于南蒙古帝国比较肥沃的草场。
南蒙古帝国的人也是觊觎着北蒙古帝国进攻欧洲所得到的大片土地以及人口。
南蒙古帝国与北蒙古帝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双方都在积极筹备力量,以争夺更多的领土和资源。
与此同时,南宋朝廷也在密切关注着蒙古的一举一动,不断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然而,令林峰、王语嫣以及小龙女最为无语的是,如今的南宋竟然又打算与南蒙古帝国联手,共同对抗北蒙古帝国。
听到这个消息,林峰差点笑出了声。他实在无法理解,这赵宋的皇帝难道都是些头脑简单之人吗?
先是搞了个联金抗辽,结果自己的国都被金国轻易攻占,自己也被迫南迁,变成了南宋。
接着又来个连元抗金,结果再次被蒙古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准确的来说,直接被蒙古人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居然还想联合南蒙古帝国去对抗北蒙古帝国,这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明明知道北蒙古帝国并没有入侵南宋的意图,而南蒙古帝国却对南宋虎视眈眈,竟然还妄想通过联合来对抗强大的北蒙古帝国。
林峰真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不过,以林峰的眼光来看,这件事绝对不可能成功。
毕竟,如今的南宋已经是自身难保了,国内到处都是闹事的门派。
那些稍有实力的门派,根本就不听从朝廷的警告,直接取代官府,自行管理地方。
若不是南宋朝廷中还有几位宗师级别的强者坐镇,恐怕早就有人起兵造反了。
然而,据从南方传来的消息,好像明教又开始造反了。
据说这次造反的领袖是方腊的亲孙子,名叫方志。
此人竟然也是当初在大胜关听道的人之一。
如今已经拥有了先天初期的修为,如今他率领着一众名将的高层到处攻城掠地。
如今,江南一带可谓是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鸡飞狗跳,民不聊生。
方志率领着一群起义军,如猛虎下山般四处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已经接连攻克了十数座城池。
他麾下的起义军规模日益壮大,如今已将近 10 万人。
据那位来自江南的商人所言,如今的起义军与南宋的大军正在长江之上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
双方大大小小已经交战了数场,无论是陆地上的激烈厮杀,还是江面上的水战,都已经进行了不下四五场。
然而,南宋的军队在这场对峙中却显得不堪一击,一触即溃,完全被起义军压制着打。
仔细想来,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南宋对于武将和武林中人的打压可谓是极其残酷。
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们,心中都充满了顾虑,不敢真正全力以赴地去战斗。
毕竟,他们深知,即使打了胜仗,皇帝也可能会因为担心他们功高震主而心生猜忌,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将他们处死,甚至还会牵连到他们的家族。
就像岳飞那样,为南宋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却还是被无情地赐死,令人唏嘘不已。
而那些不会打仗的人,仅仅因为善于阿谀奉承,就能身居高位。
更不用说那些文官了,他们在战争中往往只会指手画脚,对打仗一窍不通。
打赢了,功劳全归文官,那是文官指挥有功;打输了,责任却全部推给武将。
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有哪个有能力的将领愿意真心实意地为朝廷效力呢?
就算真的有人愿意出力,又能如何呢?
在战场上,他们的行动处处受到文官的掣肘,做任何事情都要看文官的脸色行事。
而这些文官们对战争的了解极为有限,只会在胜利时将功劳归于自己的英明指挥。
而在失败时则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武将的不尽力。
在这种情况下,南宋的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锐减。
而方志领导的起义军则士气高昂,锐不可当。
如今的大半个江南已然落入了方志领导的起义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