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后乌拉那拉氏如懿,竟然在坤宁宫这等庄严之地,私下里举行拉满驱邪之仪!这等行径,简直就是对宫廷礼制的公然亵渎,更是对皇帝威严的严重冒犯!
当这一消息如野火燎原般迅速传遍宫廷时,皇帝的怒火瞬间被点燃,犹如火山喷发一般,势不可挡。他的愤怒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冲击着宫殿的每一个角落,连那华丽的水晶帘都被震得瑟瑟发抖,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为这突如其来的风暴哀鸣。
皇帝的咆哮声在宫殿中回荡,震耳欲聋,犹如天际的惊雷,划破了这原本宁静的宫殿。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仿佛对乌拉那拉氏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懊悔。
“朕当年真是瞎了眼,猪油蒙了心啊!”皇帝的怒吼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竟然会对乌拉那拉氏之血脉青睐有加!”他的脸庞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如同赤霞一般,额头上的青筋更是如虬龙般虬张,似乎随时都可能爆裂开来。他的双目圆睁,瞪得如同铜铃一般,里面燃烧着熊熊的怒火,仿佛能够喷射出烈焰,将眼前的一切都烧成灰烬。
然而,在这一片混乱和喧嚣之中,太后却显得格外镇定。她端坐在宝座上,身姿挺拔如钟,稳如泰山,丝毫没有被皇帝的暴怒所影响。她的眼眸深邃而平静,宛如一潭静谧的湖水,然而在那平静的表面下,却隐藏着洞察世事的锐利目光。
太后微微抬起那如羊脂白玉般的手,动作优雅地将茶杯端起,仿佛这一抬手一落手之间都蕴含着无尽的尊贵与威严,让人不敢有丝毫的亵渎之意。她轻抿一口茶水,茶香在空气中袅袅升起,而她的声音却如同晨钟暮鼓一般,冷静而威严,每一个字都如重锤一般敲在人的心上,令人不禁为之一震:“你这是自食其果啊。”
太后的话语,虽简短却如重锤击心,每一字都蕴含着深沉的意味,让人不禁陷入沉思。她微微一顿,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随后,她以一种近乎呢喃却又异常清晰的语调继续说道:“想当年,孝贤皇后富察氏仙逝之时,我曾力荐皇贵妃馨澜继后,欲以此填补那空缺的皇后之位,稳住后宫。然而,你却一意孤行,执意要弥补乌拉那拉氏未能成为嫡福晋的遗憾,硬是将那后位赐给了她。”说到这里,太后的声音里明显夹杂着一丝责备,那责备中,又藏着几分对过往的无奈与叹息。
太后的话语一顿,语气转而低沉,仿佛是在回忆着那些不愿提及的过往:“可如今呢?瞧瞧如懿都做了些什么!她的所作所为,不仅让你怒火中烧,更是连累了永瑚和璟清这对无辜的龙凤胎,他们只因生母的身份,便遭到了继后之子永基的嘲笑与奚落。”太后的声音里,既有对皇帝的责备,也有对皇贵妃馨澜及她孩子们深深的同情与怜惜。
皇帝闻此,脸色骤变,那原本的怒容仿佛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寒风吹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深深的懊悔与沮丧。他沉默良久,仿佛在这一刻,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在无声地蔓延。终于,他缓缓地坐回了龙椅,身躯微微前倾,双手无力地扶在额头上,那神情,仿佛背负着整个天下的重担。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挫败感:“朕……确是思虑不周,累及了无辜之人。”
太后望着皇帝那疲惫而沮丧的脸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怜悯。她知道,此刻的皇帝,内心定是如翻江倒海般复杂,既有对乌拉那拉氏的愤恨,也有对自己当初决定的深深懊悔。然而,身为帝王,他必须学会将情绪深埋心底,不能让愤怒与懊悔蒙蔽了理智。
于是,太后的语气变得柔和而坚定,如同春日里的一缕和煦阳光,温暖而明亮,试图驱散皇帝心中那片冰冷的阴霾。她轻声细语地说道:“事已至此,你切莫再行冲动之举。乌拉那拉氏虽有错,但她毕竟身居后位,轻易废黜,势必会引发朝野动荡,对朝廷、对国家,都非幸事。皇帝,你要以大局为重,切莫因一时之怒而毁了江山社稷。”
皇帝闻言,缓缓抬起头,那双疲惫的眼眸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无奈,仿佛迷失在错综复杂的后宫纷争中,找不到出路。他深吸一口气,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额娘,儿臣深知您所言极是,但一想到乌拉那拉氏的所作所为,儿臣的心中便如同被千万根针刺痛,怒火难以平息。”
太后见状,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疼惜。她缓缓走到皇帝身旁,语重心长地说道:“那……依额娘之见,你可先将其禁足于翊坤宫,削减用度,裁撤宫人,以示惩戒。这样,既能让她反省己过,又能平息朝臣之议。同时,你应多去关怀皇贵妃馨澜及那对龙凤胎,以此安抚人心,也让后宫众人知晓,贤德之人自有恩赏。皇帝,你要明白,后宫的稳定,也是朝廷的稳定啊。”
皇帝微微颔首,心中虽有定计,但面上仍带着几分犹豫与不甘。他紧握双拳,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与恭敬:“多谢额娘今日的教诲,儿臣这便去安排相关事宜。只是,儿臣心中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乌拉那拉氏所作所为,已彻底寒了儿臣之心,她,的确不配再享这皇后之尊。”
太后闻言,眉头轻轻蹙起,目光如炬,直视着皇帝。她的声音变得严肃而坚定:“此事需从长计议,切不可鲁莽行事。乌拉那拉氏背后,是整个乌拉那拉氏一族,他们在朝堂之上势力盘根错节。你若贸然废后,定会引发朝堂之上的党争,到时候,局面将难以收拾。皇帝,你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切莫因小失大。”
皇帝听后,面露难色,心中的怒火与不甘交织在一起,让他难以释怀。他紧咬牙关,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难道,儿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继续在后宫中胡作非为,肆意践踏我的威严?额娘,儿臣实在难以忍受!”
太后轻轻拍了拍皇帝的肩膀,目光变得柔和了一些。她轻声细语地说道:“皇帝,你先按我之前的建议,对她进行惩戒。禁足翊坤宫,削减用度,裁撤宫人,让她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在这段时间里,你也可暗中观察她的态度,看看她是否真的有悔改之心。若她能真心悔过,或许还可以给她一个机会,保留她的后位;若她仍旧不知收敛,继续为非作歹,到那时,你再寻个合适的时机,废黜她的后位也不迟。皇帝,你要有耐心,要冷静处理此事。”
皇帝听后,觉得太后所言极是。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怒火与不甘。他点了点头,向太后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和敬意:“儿臣谨遵额娘教诲,一定会谨慎处理此事。多谢额娘的关心和支持。”
此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走进养心殿,神色紧张,向皇帝禀报道:“启禀皇上,皇贵妃馨澜听闻如懿之事后,心中担忧皇上龙体安康,特地亲手熬制了一碗滋补的汤药,命奴婢送来。”
皇帝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他对皇贵妃馨澜的怜惜之情更添了几分,这份关怀在此时显得尤为珍贵。他转头看向太后,只见太后正含笑看着自己,眼中满是欣慰与鼓励,仿佛在说:“你看,真正的关心是无需多言的。”
太后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缓声道:“皇贵妃远在北海别院,却能对皇帝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这份关心实非他人可比。她不仅心思细腻,而且行动迅速,真是难得。相比之下,继后乌拉那拉氏虽与皇帝近在咫尺,却不仅未能尽到妻子的本分,反而屡屡给皇帝添乱,实在有失后妃之德。”
太后顿了顿,接着说道:“皇贵妃如此贤德贴心,皇帝理应多加眷顾,常去探望,以显其恩宠。如此一来,后宫众人自然会明白,唯有贤德之人方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与赏赐。如此,后宫人心便可稳定,诸多纷争亦可避免。皇帝,你可要明白哀家的用心啊。”
皇帝闻听太后一番肺腑之言,心中暗自权衡,深知太后所言句句在理。皇贵妃馨澜的贤良淑德确实令人钦佩,她总是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关怀和支持。反观继后乌拉那拉氏之行为,着实令他心生寒意,痛心疾首。念及此,皇帝缓缓起身,对着太后躬身一揖,语气中带着诚挚与恭敬:“多谢额娘指点迷津,儿臣已全然领悟。儿臣即刻去安排,必让皇贵妃感受到儿臣的深切关怀。至于乌拉那拉氏……”
皇帝言及此处,微微一顿,神色间闪过一丝犹豫。他知道,废后之事非同小可,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朝堂动荡。但想到乌拉那拉氏的所作所为,他又坚定了下来,“她此番所作所为,实在是有负后位之尊。这皇后之位,只怕是难以再稳坐了。儿臣会谨慎处理此事,确保朝局稳定。”
言罢,皇帝转身吩咐一旁的小太监:“你先速速返回北海别院,告知皇贵妃,朕心领其美意,改日必亲临北海别院探望。让她好生休养,不必挂念朕。”小太监闻言,连忙领命而去,脚步轻快,似也感受到了皇帝的喜悦和期待。
皇帝随后步入养心殿深处,立即着手筹划对如懿的惩戒之事。他深知,此事必须谨慎处理,既要彰显皇威,又要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纷争。不久,翊坤宫便被重重守卫包围,往昔的繁华与喧嚣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与冷清。如懿的用度被大幅削减,昔日身边的宫人也大半被裁撤,只余下寥寥数人,陪伴着她度过这漫长的孤寂时光。
身处翊坤宫中的如懿,望着眼前空荡荡的宫殿,心中五味杂陈。悔恨与不甘交织在一起,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深知自己此番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错,彻底触怒了皇帝的心。她回想着过去的种种荣耀与地位,如今都化作了过眼云烟,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
而在远离皇宫的北海别院,皇贵妃馨澜听闻皇帝的回应后,嘴角不禁泛起一抹温婉的浅笑。那笑容中既有欣慰也有期待,她知道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或许会因此次事件而更加稳固。她暗暗下定决心,要继续以自己的贤德和贴心来赢得皇帝的宠爱和信任。
北海别院内,皇贵妃馨澜坐在窗前,手中轻摇着绣扇,目光却穿过窗外的柳丝,望向那遥不可及的皇宫方向。她的心中,既有对皇帝那份深情的期待,也有对后宫风云变幻的淡然处之。她知道,自己虽身处后宫之外,但后宫的每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到她的地位与未来。
“娘娘,皇上派人来传话了,说心领您的美意,改日必亲临北海别院探望。”贴身宫女小翠轻快地走进屋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馨澜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微笑,那笑容中满是对皇帝的深情与信赖。“皇上如此说,本宫心中甚是欣慰。”她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小翠见状,心中也不禁为皇贵妃感到高兴。她知道,皇贵妃一直以来都是那么贤良淑德,对皇帝更是情深意重。如今,皇帝能够如此回应,足以证明皇贵妃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而在皇宫之中,皇帝正忙于处理朝政大事,同时也不忘关注后宫的动静。他深知,后宫的稳定对于朝堂的安宁至关重要。因此,在对如懿进行惩戒的同时,他也加强了对后宫其他嫔妃的管教和约束,以确保后宫的秩序井然。
然而,如懿被惩戒的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后宫的每一个角落。一些嫔妃们开始私下里议论纷纷,有的表示同情如懿的遭遇,有的则庆幸自己没有卷入这场风波之中。而更多的嫔妃们,则是开始揣摩皇帝的心意,试图从中寻找到自己晋升的机会。
在这场后宫风波中,皇贵妃馨澜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她不仅赢得了皇帝的宠爱和信任,还成功地避开了这场风波的波及。而如懿,则因为自己的冲动和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的未来,将充满未知和挑战。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也是风起云涌。一些嗅觉敏锐的大臣们听闻如懿被惩戒的消息后,开始私下里议论纷纷。他们揣测着皇帝的真实意图,以及这场后宫风波背后可能隐藏的深意。有人认为这是皇帝对乌拉那拉氏一族的警告和打压,也有人认为这是皇帝在为废后做准备。一场围绕后宫的暗流涌动似乎才刚刚开始,而这一切都将对朝堂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