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陛下”
“微臣接下来,说一下,第二路大军”
“这一路是西路大军,就在滇北和川南边界上”
储秀宫,西暖阁内,站在中央的杨旭,躬着身,弯着腰,一本正经的对着朱皇帝讲解。
在侍从室,也就是十几个人,大部分的奏章,大家都会看到,给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再汇报给朱皇帝。
所以说,战局战事的发展,杨旭也是一清二楚,回答没问题。
“这一路大军”
“总兵王有功将军,元字营那嵩将军,吴国安将军,总兵陈贵荣将军,乌蒙土司官,禄昌贤将军”
“5个营,总兵力1.5万人,其中土司营3个”
“此路大军的统帅,是总兵王有功将军”
“王将军以前是咸宁侯的部将,一直镇守在罗平洲,云贵边境,也熟悉川南的地理环境”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就是考虑到王将军,战阵经验丰富,也是沙场老将”
是的,刚刚进入侍从室不久的杨旭,回答问题,一板一眼的,担心出丑出错了。
就像这个问题,回答的极其详细,兵力多少,领兵大将是谁。
领兵的统帅又是谁,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为啥选王有功做统帅,都说的一清二楚。
没错,能力一般的他,可不敢犯错啊。
他丢脸犯错没事,后面的杨萱,永昌杨府没面子,才是真正的大事。
“此路大军”
“战前,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同样,也是采用并分三路,最后一起合击,水西土司西北侧的战术”
“只要到达了战略目标,就能与贵阳的邹尚书,一起清剿水西的所有老巢”
“再有一点”
“根据战前的探查,水西土司的老巢”
“就四个地方,纳雍城,织金城,黔西城和大方城”
“其余的六枝城、普定城和金沙城,都是边沿地区,算不上核心,不足为虑”
没错,这一次的川滇黔,三省的土司围剿战,大部分都是分路合击。
滇西的沐天波,分两路围剿,滇西南的龙世荣和那崇,分三路围剿。
滇西北的高得捷,迫不得已,也变成了分两路围剿战。
是的,大明朝廷的出兵,这次很有突击性,大部分的土司,都是蒙在鼓里。
因此,没有成规模的土司,更没有聚集在一起,明军只能分路合击,一个个去围剿清理了。
当然了,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到,有异心的土司,也没有足够的准备去勾结,最后再集结谋反。
更何况,明军的主力,十几万人,聚集在昆明府,没那个傻子土司,有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这一路大军,也是如此,就是奔着水西的四个老巢去的。
分兵三路,从西向东,从北到南,合击纳雍城,织金城,黔西城和大方城。
兵部的尚书和侍郎,五军都督府的5个左都督,构思了半个多月,精心计算的战略。
这个水西土司,几百上千年的毒瘤顽疾,这一次是插翅难飞了,除恶务尽啊。大西南,川滇黔围剿战,示意图 “嗯”
“不错,说的很好”
“继续吧”
看着第一次站在这里,侃侃而谈的杨旭,朱皇帝时不时的点了点头,表情很满意啊。
有理有据,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回答的很不错。
是个人才啊,杨氏算是后继有人了,即便是考试成绩一般。
很明显,这是一个厚重的人,办事踏实,肯努力上进,将来至少是个州府人才。
没错,这就是世家子弟,花大代价培养出来的读书人。
即便是再普通,其见识和谈吐,放在寒门里面,是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所以说,有心打破世家垄断的朱皇帝,顿时觉的难搞了。
心中暗道,要想真正的打破世家垄断,至少得耗费十年以上的时间吧,甚至更长时间。
“陛下过誉了”
“微臣杨旭,愧不敢当”
听到朱皇帝夸赞的杨旭,眉头暗喜,目光清澈,对着上面的朱皇帝,小声谦虚了一下。
杨氏嫡女,他的亲妹妹杨萱,是朱皇帝后宫的三大贵妃之一,很是得宠,又怀上了身孕。
但是,杨旭才是杨氏的嫡长子,以后是要继承家业的,能得到朱皇帝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大事。
“呼”
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的杨旭,继续弓着腰,继续开口讲解道:
“回禀陛下”
“其中一路,是在川南的叙永府”
“领兵的人,是总兵陈贵荣将军,吴国安将军,还有叙永知府,降将奢保受将军”
没错,即便是有心算无心,明军也是做足了准备,以免在大明腹地翻车。
这个永宁宣抚司,是两百年前,奢香夫人的老家,按理来说,也是跟朝廷一条心的。
但是,万历末年,天启初年的时候,奢安之乱,就是永宁土司发起的。
所以说,有心无大错,有心算无心,明军还是调了2个营,6千兵马。
甚至是为了保险起见,还带上了永宁土司的前任土司官,光头降将奢保受,现在的叙永知府。
“这一路明军”
“有两个营,6千兵马,围剿川南叙永的永宁宣抚司”
“依据战前计划,待陈将军和吴将军,拿下永宁土司后”
“他们的兵马,就可以从川南的叙永,直插贵州西北部,赤水卫和毕节卫”
“最后再南下,攻击水西的大方城,这就是水西土司北面的老巢之一”
“当然了”
“如今,这一路的进展,也是非常不错的,跟川东南的西阳宣抚司差不多”
“更何况,永宁宣抚司,是奢香夫人的老家,大部分的小土目,也没什么异心”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预计,这一路的捷报,也很快能收到”
没错,永宁前任土司头目奢保受,也是锦衣卫的战功之一。
用这些有异心的前任土司官,在前面开路,去诱降劝降,瓦解他们自己的土司。
实在不行的话,后面的明军,就会扛着长枪大炮,冲上去轰杀,最后再剿灭。
因此,这一路的明军,进展也是非常不错,很快就能拿下永宁宣慰司。
“另外一路,是在滇东的曲靖府”
“领兵的人,是元字营的那嵩将军,兵马三千”
“之前,元字营,一直镇守在东川府,也熟悉云贵边境的山川地理”
“这一路明军,就是沿着滇黔官道,途径黔西的普安卫、安南卫、安庄卫”
“最后,再从黔西方面,伺机攻击六枝城,这就是水西土司的南侧据点”
“只要拿下了六枝城,那嵩将军的大军,就可以往北,进攻水西的老巢之一,织金城”
“这一路的兵马,是比较少一点”
“但是,行军的路线,都是滇黔官道,沿途各卫所,也是朝廷控制的据点小城”
“因此,那崇将军的元字营,也很快到了六枝城,正在围攻此城,相信不久就能拿下”
这一路明军,兵力最少了,只有元字营的三千人。
但是,这条行军路线,是云南通往贵阳的官道,一直由朝廷控制,肯定没什么难度的。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之所以派出元字营,熟悉山川地理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为了彻底围剿水西土司,四面八方围过去,不能跑了一个土司兵丁和头目。
当初,在沐王府开会的时候,朱皇帝就发话了,除恶务尽。
可以想象一下,明朝从中后期开始,大西南就是叛乱不断,天高皇帝远,耗费太多的国力了。
如今,朱雍槺的中华王朝,鼎砥大西南,机遇太难得,肯定要捋一遍所有的土司。
“嗯”
“那氏,很好”
听到这里的时候,上面的朱皇帝,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声夸赞了元江那氏。
“元字营,那嵩将军,战斗力没问题”
“元江的那知府,也在滇西南,领兵作战”
“这一次,他们父子二人,也算是上阵父子兵了”
“很不错,那氏土知府,在大西南,也算是忠臣志士的典范了”
“潘公公,你记一下”
“会议过后,你去陈少府那边,领一些金银珠宝,玉器美酒,赏赐给昆明的那府”
“期颐他们父子两人,戒骄戒躁,更加勤勉,尽忠职守,继续建功立业,为大明王朝,添光争彩”
这个元江那氏,在这一次土司围剿战,表现的很好,很不错啊。
别的土司在造反,元江那氏土司,则是在尽忠职守,替皇室冲锋陷阵,拼死杀敌。
有功就得赏,有过才能罚,这是亘古不变的大道理,朱皇帝当然清楚。
但是,两世为人的他,更是外宽内忌,知晓掌握权术的平衡性。
元江那氏土知府,是云南三大土司之一,实力强劲的很,也很忠心。
但是,朱皇帝已经给了不少了,一个知府,一个正统明军元字营。
朱家皇室,还有一个皇叔朱禋正,娶了那氏的嫡女,正室夫人待遇。
因此,朱皇帝只会赏赐一些金银珠宝,玉器美酒,略表心意吧。
至于侯爵伯爵,朱皇帝也会给的,但不是时候,得慢慢排队吧。
宁州土知府禄益,册封为敏建伯,那是因为两代忠烈,伤亡太重了,得补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