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太皇太后不一会儿就提起了另外一个人,“除此之外,还有塔娜……”
提起这个名字时,她的神色就不如刚刚那般轻松了,向来果断的老人家也有些踌躇,“你姑姑就这么一个女儿,前些日子递了信儿过来,说想把她留在哀家身边尽孝。”
她口中的,皇帝的姑姑,就是她的亲女儿 —— 固伦淑慧长公主,当年嫁给了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
顺治初年,索尔哈去世,公主守寡,顺治五年又二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
其实大清早期还没那么多规矩,改嫁的事是常有,不管是蒙古还是满族,男人去世之后,他的妻妾都是可以带着财产改嫁的。
早上办丧礼,晚上办婚礼的比比皆是!
甚至有父亲死后,兄弟儿孙收继他的妻妾的习俗。
就比如孝端文皇后哲哲的母亲一开始是科尔沁贝勒莽古斯的妻子。
莽古斯去世之后,他的孙子索诺木就收继了她,两人又生下一子两女,儿子娶了哲哲的女儿,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多尔衮,一个嫁给了多铎。
众人也不会因为她二嫁的身份瞧不起她,后来皇太极还封他的这位岳母为和硕福妃,一生尊荣。
连当年皇太极也娶过好几个寡妇,统统都是带着大批的财产牛马嫁过来的,位分最高的就是娜木钟和巴特玛,一个封了麟趾宫西大福晋,一个封了衍庆宫东侧福晋。
可惜随着大清建立以来,政权越稳对妇女的禁锢就越多,现在竟然开始推行寡妇守节了,真是一堆的臭毛病!
越是无能的男人,就越会在女人身上展现自己的威严,这句话果然不错!
固伦淑慧长公主的女儿就是她和色布腾之女,公主之女,又是蒙古贵族,这样的女子进宫,皇帝可不信只是想要陪伴太皇太后。
他没有动怒的意思,但也全然没了刚刚的温和,“固伦淑慧长公主是朕的亲姑姑,她的女儿也是朕的表妹,朕自然应该关照,宗室中未婚子弟众多,朕一定给她指个好人家,淑慧姑母放心就是了!”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朕以后特许她经常进宫请安就是了,她日后也能经常进宫在您身边尽孝了。”
太皇太后:“……”
她所说的尽孝可不是这般,是想让自己的外孙女服侍君王左右的。
太皇太后被噎了一下,她神色有些恼怒,“你不想纳她,哀家又不会逼你,你做什么这副姿态?”
她心里虽向着女儿,也顾念着娘家,但也不可能不顾及自己亲孙子的想法,他这副态度是什么意思?
皇帝不为所动,大清已经有了几个科尔沁的皇后了,不需要再来一个了,他淡淡道:“宣嫔一向得您喜欢,若是再来一个出身蒙古的格格,您到时候就不知道该向着谁了。”
表面上说的太皇太后不知道该偏向宣嫔还是塔娜,实际上说的是老太太不知道该偏向大清还是蒙古。
太皇太后:“……”
宣嫔是科尔沁部的,塔娜是巴林部的,两个部落虽然都是姓博尔济吉特,但科尔沁部和巴林部又不是一家!
不过太皇太后这般睿智,自然不可能听不出皇帝话中的弦外之音,她虽有些遗憾,却也不打算强求,她固然可以强行让人进宫,但皇帝不喜,好好的让人进宫守活寡不成?
她点点头,“既然皇帝没这个意思,那就让塔娜回去吧,回到自己母亲身边,日后也有人继续疼爱。”
当年自己硬逼着自己儿子娶了两个科尔沁的皇后,以至于母子失和,再说又有早年慧妃的事在,她实在不想再跟自己孙子也闹不痛快了,最终也只能依了皇帝。
说实话,她本来也没抱什么希望,如今倒也不算太失望。
皇帝平静道:“皇玛嬷说的是。”
他到底顾念自己的亲祖母,还是给了恩典,“朕知道,端献姑姑16岁就去世了,雍穆姑姑去年也走了,皇玛嬷如今只有淑慧姑母这一个女儿了,您若是想念姑母,朕昭她来京便是,也好让她来您身边服侍。”
太皇太后听得眼神一亮,旁边的苏麻喇姑也跟着高兴。
这话实在是说到人心坎里了,太皇太后干嘛这么费心费力的操劳,不就是担心自己去了之后,这个女儿没有依靠了吗?
她眼睛湿润,“雅图和阿其图都去了,哀家实在顾念阿图,哪怕日后看在哀家的面子上,皇帝你也看顾着你姑姑几分啊!”
康熙笑了,“淑慧姑母是皇家血脉,朕绝不容许任何人轻慢于她,您老人家放心便是。”
有了他的承诺,太皇太后自然放心,她这个孙儿一向说话算话,就算她去了,女儿也能好好的就行!
如此,此事也算定下来了!
……
伊尔根觉罗府。
安饶回家差不多半个多月以后,宫里的太监就上门了,是带着圣旨来的!
安饶看见他就觉得大事不妙,但这会儿说什么都无济于事,只能沉默着等如兰安排。
那边如兰以最快的速度操持着备好香案,全府上下一个不少的全都跪着接旨。
一封明黄的圣旨慢慢展开,小太监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着:
“朕惟王化始于宜家、端重宫闱之秩。坤教主乎治内、允资辅翼之贤。爰沛新恩。式循往制。咨尔尚书之女伊尔根觉罗氏,笃生勋阀。赋性柔嘉,持躬淑慎。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淑嫔。尔其祗勤夙夜、襄壸范而弥嗣徽音。衍庆家邦、佐妇职而永膺渥眷、钦哉!”
白胡椒说:
收继就是,男人死后,同族之人续娶他的妻妾,同时也要继承他的财产,照顾他的儿女,汉族这么做的很少,几乎没有,在少数民族中比较流行。
这样做的目的有很多,为了名正言顺的争夺财产,为了多娶女人多生孩子,增加劳动力,也为了不造成资源浪费。
至于女子本人的意愿并没有人在乎,都是由宗族做主,日子好坏只能看运气好不好了。
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到隋唐时期的突厥与乌孙,再到宋辽金时期的契丹,最后到元明清时期的蒙古族和满族,基本都流行这个习俗,当然成婚的两人不能有血缘关系。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父死,妻其后,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隋书·突厥传》也有明确记载:“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之俗。
后来在《?大明律·户律·婚姻》?中,?朱元璋曾经规定了关于收继婚的条文,?明确禁止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妇等行为,?一旦发现,绝对严惩。
虽然朱元璋这样规定了,但天高皇帝远,在少数民族中,收继一事还是流通着。
但清朝入关以后,就开始学着汉族文化,重视礼义廉耻,宣扬寡妇守节,这个习俗就逐渐消失。
但不管这个习俗是否存在,女人受到的压迫都是从来没有消失的!
庆幸我们生活在21世纪,虽然也有压迫,但好歹人身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