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漏一章在前。
胤禛心不在焉的在永和宫用的一顿午膳,便打着政务没有忙完的主意,匆匆忙忙的到了南书房召见夏刈。
夏刈立在堂下静静地等待胤禛的吩咐。
\"去给朕查一查,谦贵妃最近见没见过芃芃这个宫女?\"
胤禛先行吩咐去查刘华,心中也并没有起要过多惩戒的意思。
刘华叫芃芃来向自己告状,告状告的十分的好笑,仙龙托梦的手段,她已经用了许多次。
胤禛其实并没有追究,就是因为这件事对他百害无一利,是给皇帝刷名望的好时候。
刘华真的耍一个小脾气,自己查清楚是何人害他向自己告状,这才显着真实。
没有哪个女人是完全没有缺点的,除了自己的纯元。
胤禛掌握着刘华的把柄,这才让他确信刘华并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实在握在自己的手中。
夏刈暗自叫苦,但他是忠君之人。胤禛发话,他要毫无顾忌的行下去,哪怕查的人是他的父母妻子。
\"是,皇上。\"
\"对的,你叫人给朕检查身体,他们的言语可是说朕身体不适,与齐贵妃宫里搜出来的东西有关。\"
夏刈慎重的说道:\"这个奴才也很难判定,皇上您的身子是亏空的厉害。
但是齐贵妃宫里搜出来的却是一包致命的毒粉,但如果少量的使用,会导致你身体里面的这些症状,就看她到底用了多少。
而且那一些大夫都说许多病症都有相通之处,他们才疏学浅,实在是难以判定到底是什么导致您身体亏空,不过也许并不是一样东西,而是多样。\"
\"温实初医术确实不错,但却竟然不忠心于朕这个皇帝,为什么?\"
夏刈脊背发寒,不敢答话。
温实初确实与熹妃年少时有些关系,甚至送给了熹妃玉壶。
这是他们温家的家传宝,是给媳妇用的,可是夏刈也调查到温实初已经将玉壶给拿回去了。
温实初像一只顽强的鱼刺,卡在胤禛的喉咙里,如果贸然的去除杀伐,果断的砍了。
也许倒真的引得后宫中的妃子不满,枕边人离自己如此的近,被下手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如果不杀了他,胤禛看到甄嬛的一对双生子,总是觉得心里不快活。
双生子到底是谁的,胤禛已经难以确定。
最好的法子就是等两个孩子长大以后看相貌,毕竟自己的一众孩子当中就是五阿哥跟胤禛生的最像。
故甄嬛的孩子也并没有被胤禛十分的宠爱,当属第一的一直都是刘华的五阿哥。
虽然长得并不如其他几个孩子好看,但是跟胤禛确实是像。
方若时常谈到五阿哥弘昼跟胤禛小时候,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最大的区别就是弘昼的体重有些太胖,像个年画娃娃。
胤禛觉得能吃就是福,谁叫弘昼是他的八斤大儿子。
\"好了,背弯成什么样子,你再怎么说也是朕的心腹。
把你的汗擦一擦,朕再问你一句齐风济跟朝鲜那边办的事都是真的吗?\"
夏刈扑通一声跪下,他觉得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恐怕要齐家吃不了兜着走。
\"皇上,奴才查到了齐家确实跟朝鲜那边有交往,而且还运输过铁矿入境。
朝鲜国那年的铁矿比较的浅,大多都是露天很好开采,且储量丰富,价格十分的低廉。\"
铁在任何时候都是好东西,它比青铜不易生锈,而且打造以后更加的锋利,可以做农具,也可以成为兵器。
一个武将世家要这么多兵器干什么?
胤禛眼中杀意尽起,成功步入了他的亲生儿子弘历的圈套之中。
齐家收铁矿的确不假,但是那是因为朝廷财政吃紧,准噶尔处用了许多的钱。
朝瑰公主出嫁当天的行头也是十分的厚道,尽展天国朝上国的威名。
年羹尧在青海驻军当初是十万人,是要吃大量的军饷。
江南地区发了水患,又是出钱派人修整田地,好保证税收。
要不然胤禛也不会轻易答应河道总督尹继善,允许官商合办出海。
帝王的疑心就是无穷无尽,被疑心所伤害的家庭不计其数,但反噬到帝王身上却是很少,
这就是伤害大,成本小,倘若真的错怪了齐家,不过是失去了有个守边疆的大将而已。
况且一家家长时间驻守在某地100余年,会形成门阀,并不利于控制地方。
种种因素之下,胤禛宁可杀错,也不肯放过一个。
他哪会想到,正是由于财政吃紧,拨给东北那边的军饷,只是按额合适的发放。
按额发放,可是不对的,毕竟许多人都在吃军饷喝军血。
将士们没有银子,不会听命行事,只能在武器上硬做功夫。
\"小厦子,你去给朕宣齐老将军进京。齐风济先给他下诏狱。\"
\"果亲王,最近在干什么?\"
胤禛刻意的提问,准噶尔那边必须要有人去作阵,允礼再不济也是在军中历练了一些时日,而且是皇室子弟,可以稳定军心。
换言之,只要他当一个吉祥物,军队的战斗力也要提上一两成。
\"奴才打听过了,好像是带着叶侧福晋到处游玩,但是并没有出京多远。\"
\"哈,老十七倒是书生意气极为的多情,那孟家小姐还眼巴巴的等着他呢,他倒好,带着叶氏去玩。
到显得朕,要做打鸳鸯的那根棒子,将他们两人天涯分离。\"
夏刈有些不明白胤禛的意思,这个话题跨越度实在是太大。
又开始装作是木头人,一动不敢动的仵在正中央。
胤禛也没打算和他多做解释,只是继续吩咐道:\"小厦子,你过几天去给果亲王传旨说,朕让他去准噶尔。
朕也是心疼他,就让他带着叶氏一起去吧。
毕竟叶氏是骑马的,性子烈的很,不会怕这些辛苦。\"
小厦子心底已经笑开了花, 他跟在胤禛身旁久了,没有做错事,就证明他的情商不一般。
表面上他只是个端茶倒水,安排行程的太监,实际上如果放在明朝,那也是9000岁的人物。
皇上竟然要果郡王这么仓促的去边疆,那就证明年大将军也快回朝了。
四阿哥的终身大事要提上日程,小厦子如果没记错,皇上的皇长孙也快要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