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瑾和林晓分别行动后,慕容瑾立刻回到府中,再次仔细查看那些收集来的证据,试图从中找出更多能证明奸臣罪行的关键线索。他深知,皇帝派人调查需要时间,在这期间,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就在慕容瑾反复研究证据时,他的亲信匆匆来报,称在对奸臣过往书信往来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线索——一封从未见过的信件。这封信被藏在一个极为隐蔽的地方,是亲信们经过多日的仔细搜查才找到的。
慕容瑾听闻后,心中一紧,他立刻让亲信将信件呈上。当他展开信件的那一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愤怒。这封信竟是奸臣与敌国某位高官的通信,信中详细商讨了如何里应外合,削弱本国国力,以及诬陷慕容瑾以达到扰乱朝廷军事部署的计划。
慕容瑾意识到这封信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彻底坐实奸臣通敌叛国的罪行,还能有力地反驳奸臣在朝堂上的狡辩。他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再次进宫面圣,将这封关键信件呈给皇帝。
当慕容瑾再次来到皇宫时,天色已经渐暗。皇宫内灯火通明,侍卫们严守岗位。慕容瑾向侍卫表明来意后,在侍卫的引领下,匆匆赶往御书房。此时皇帝正在御书房内审阅奏章,听闻慕容瑾求见,心中有些诧异,但还是宣他进来。
慕容瑾进入御书房后,跪地行礼,急切地说道:“陛下,臣有紧急要事启奏。就在刚刚,臣的亲信发现了一封至关重要的信件,此信足以证明奸臣的狼子野心和叛国罪行。”
皇帝听后,神色一凛,示意慕容瑾呈上来。慕容瑾双手将信件呈上,太监接过,转递给皇帝。皇帝展开信件,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愈发阴沉,眼中的怒火也越来越盛。
信中,奸臣言辞谄媚地向敌国高官表示,愿意为其提供本国的军事机密、朝廷内部情报,以换取敌国对他个人的支持,助他在本国朝堂上获取更大的权力。信中还明确提到了诬陷慕容瑾的计划,称慕容瑾是他们计划中的一大阻碍,只有将慕容瑾扳倒,才能顺利实施他们的阴谋。
皇帝看完信后,猛地将信件拍在桌上,怒喝道:“好一个奸臣!竟敢做出这等通敌叛国、陷害忠良之事,实在是罪大恶极!”
慕容瑾跪在地上,说道:“陛下,此信是臣的亲信在对奸臣相关事务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的,藏于一个极为隐秘之处。可见奸臣也深知此事一旦败露,必将万劫不复。这封信与之前臣所呈上的证据以及证人的证言相互印证,足以证明奸臣的罪行昭然若揭。”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说道:“慕容瑾,此信的确至关重要。但朕还是要谨慎行事,需派人核实这封信的真伪。若此信属实,朕定不会轻饶奸臣。”
慕容瑾点头道:“陛下圣明,臣理解陛下的谨慎。臣建议,可派朝中几位正直且精通文书鉴定的大臣,会同专门的情报人员,从纸张、笔迹、印章以及信件内容所涉及的细节等方面进行全面核实。”
皇帝微微点头,觉得慕容瑾的提议可行,说道:“你所言有理。朕即刻安排此事。慕容瑾,你先起身。此次你能发现这封关键信件,实乃大功一件。但在结果出来之前,你仍需小心谨慎,奸臣必定不会轻易罢休,恐会狗急跳墙。”
慕容瑾起身,感激地说道:“谢陛下关心,臣会小心行事。臣只盼陛下能早日查明真相,还朝廷一个安宁,还臣一个清白。”
皇帝看着慕容瑾,说道:“朕会尽快彻查此事。你且回去,等候消息。”
慕容瑾再次跪地叩首,然后缓缓退出御书房。离开皇宫后,慕容瑾深知,虽然这封关键信件的出现让局势对自己更加有利,但在皇帝最终裁决之前,一切都还有变数。
回到府中,慕容瑾将面圣的情况告知林晓。林晓听后,心中既为新证据的出现感到欣喜,又担心奸臣会在这期间再次施展阴谋。
“瑾,这封信确实是个关键转折点,但奸臣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我们要更加小心,不仅要保护好证人,还要留意府中的一举一动,防止奸臣派人暗中破坏证据或对我们不利。”林晓忧心忡忡地说道。
慕容瑾握住林晓的手,说道:“晓儿,你说得对。我这就安排府中的侍卫加强戒备,同时让亲信密切关注奸臣府的动向。无论奸臣耍什么花招,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随后,慕容瑾迅速召集府中的侍卫和亲信,对接下来的防范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侍卫们加强了对府邸各个出入口的巡逻,设置了多重警戒;亲信们则乔装打扮,混入市井,收集关于奸臣的最新消息。
与此同时,皇帝那边也迅速行动起来。他召集了几位精通文书鉴定的大臣和情报人员,将信件交给他们,严令他们尽快核实信件的真伪。这些大臣和情报人员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鉴定工作中。
京城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鉴定结果的出炉。慕容瑾和林晓在府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他们心中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这封信能成为彻底击垮奸臣的关键武器,还他们一个公道,还朝廷一片清明…… 而奸臣那边,似乎也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正在暗中谋划着最后的挣扎,一场更加激烈的交锋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