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红颜相看龙虎经
尉迟宣拿出书交给黄瑾熙,他本以为这书的来历会让小丫头扭扭捏捏,可人家根本没像尉迟宣想的那样,而是大大方方直接就把书拿起来了。
黄瑾熙一见封面上的篆字,便是一喜,然后便翻开书仔细看了起来。
她边看边对尉迟宣说:
“看来你这次真是捡到宝贝了。《龙虎经》是讲修炼的古书,不过失传已久。这一看就知道是一部手抄本,不过呢,这书是后人重新装订的,书皮看着像是元明时期的东西,但里面的书页时间可就早了。看这纸,这么厚实,只有生产工艺不成熟时才会这么厚。后来的宣纸很薄。而且这本来是一个卷轴,不知道什么时候给裁开,加以装裱,才成这样的。看装裱的托纸,应该也是元明时期那会。这字很有意思,笔法古朴刚劲,字体显然是脱胎于隶书,在往楷书发展,横平竖直的,但很多地方还能看出是隶书笔意,应该是处在隶书向楷书发展的这么一个阶段。按照字体发展的历史来推测,这恐怕是东汉末年那会抄的。我的天,不会吧?这都能被你捡到?”
尉迟宣大为疑惑,问道:
“你怎么看出来是东汉时抄的?”
“嗯,这个字体肯定要早于两晋。我小时候没少临晋人书帖,比如《平复帖》和《伯远帖》,写了不知多少遍,闭眼睛都能写出来。《平复帖》是西晋陆机的,《伯远帖》是东晋王珣的。而也是东晋人的王羲之,那些帖子更是没法再熟了。你仔细对比着看就能发现,两晋时,尤其是东晋时期,人们字体比这书上的字要巧熟得多。”
黄瑾熙说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滔滔不绝。随后她打开电脑,找出《平复帖》和《伯远帖》来,指着屏幕继续对尉迟宣说道:
“你看,陆机的字体就不如王珣的成熟有规律。因为到了东晋,大家已经明白怎么写行书楷书了。而西晋时还正在努力探索。你看这书上的字,不少地方和小孩子写的似的,有的地方和陆机的有点像,这就是字体不够成熟,没总结出规律造成的。大家都不太明白应该怎么写才好看,还没研究明白。等研究明白了,你看到了东晋,王珣王羲之就好看了,并且引领了一千多年的书法潮流。我们再看这本书里的字迹细节,你看这些横和捺写的,还带有挺明显的隶书写法,那么从时代上来说,肯定要早于晋代,那应该就是东汉后期。再早的话,肯定是用隶书,或者隶书痕迹会更加重,并且恐怕也没这么好的纸。这不是麻纸,像宣纸但厚实很多,我不太懂纸,但能保存这么久,与这纸比较原始比较厚实有关系。”
尉迟宣无意中得了这么一件宝贝,心中大喜。他又问道:
“这《龙虎经》是讲什么的啊?”
“嗯,这《龙虎经》早就失传了,后世学者都没看过原书。不过,据记载,这书是讲修炼的。你等我大概看看。”
于是,黄瑾熙坐在黄花梨圈椅上,又焚起一炉沉香,凝神静气,拿着这本古书,开始翻看起来。
尉迟宣在旁边坐着,看黄瑾熙收拾一举一动,美如天仙。不由看得呆了。
黄锦熙注意力全在书上,也没搭理他。只见她玉手纤纤,轻轻的一页页翻将过去。个别时候停顿片刻。就这样,不到10分钟将这本书翻了一遍。
翻完后,黄瑾熙开心地说道:
“据说东汉的丹道大师魏伯阳看了《龙虎经》后,尽获妙旨,写下了《周易参同契》。这本书一直流传到现在,是修行必看的书籍之一。我前些天一直想让你好好看看这本书,你也不看,一天天就忙着玩。不过,现在你得了这本《龙虎经》,倒是直接看这个就好。这书挺有意思,前面是丹方,中间是秘术,后面是服气引导之术。其理念和后世完全不一样,甚至是反着来的。”
尉迟宣大感好奇,接过这本《龙虎经》,仔细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尉迟宣是豁然开朗。
原来在这本书中,作者的理论和后世大有不同。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人要想修行都是强调入定吐纳导引练功等,从自身开始清静无为,然后来提高自身心性,最后练成内丹。而这本书的作者则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服用仙丹,可以一日千里,白日飞升。其次便是采用房中之术修行,阴阳交融,证得大道。这个效率也是比较高的。而效率最低的则是那种斋戒打坐入定吐纳的办法。
作者认为,放弃外丹转而炼化内丹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炼化外丹必须要高人指点,需要大量的金钱,而且也需要机缘,不然有的天材地宝不那么容易遇到。所以成本太高,一般人玩不起。
而阴阳交融的房中之术,也不是那么容易,仍然是需要客观条件,比如起码你得有足够的钱养这么一大家子,吃喝也得跟上去,不然吃都吃不饱,还谈什么修行。
打坐入定这样的修行方式,反倒是最穷的人、没钱的人也可以用。找个山洞住下,饿了找点果子吃,或者采点野菜,河里抓条鱼烤烤,树上鸟窝掏个鸟蛋,这一天就应付过去了。其他时间则可以吐纳修行,也不耗费钱财和粮食。可这种方式实在是效率太低了,采取这种方法修行的人虽然很多,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作者论述清楚这三种修行方式的优劣以及适用环境后,便展开讲解如何炼丹,以及相应的丹方。然后便是阴阳和合之秘术,就是房中术。最后,作者也讲了导引吐纳的方法。
尉迟宣也只是先翻了翻大概,还好他从小到大,尤其是大学时没少读佛经、道经等各种文献资料,文言文功底不错,基本可说是无障碍阅读。可这抄本毕竟年头太久远,里面有些字他认着费劲,并且有的地方字迹也漫漶不清。这就很有点吃力了。
黄瑾熙很是体贴,她让尉迟宣坐在圈椅上好好读书,自己则换了一边坐,手拿一本《焦氏易林》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