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涟顿时醒悟:原来那个水瓮之所以一直交给新手处理,正是出于激励与考验。
李渊借此事强调道,“见微知着,秦国之所以强大就在于点滴间的努力。”叶涟恭敬拱手拜谢,赞叹府上的严谨与智慧。
突然一名随从挥手赶走瓜果上的苍蝇,李渊开口教育说不应该伤害无罪的小生命,但随从表示担心飞虫带来的病菌危害人体。
李渊自信地微笑称府上非常干净,甚至苍蝇也无法找到脏东西生存,因此只会吸取花蜜。
你们不用担心,放心享用水果。
三人的惊讶难以掩饰,再次感慨李府非同一般。
林诗涵在一旁忍不住用袖子掩面以免失笑,毕竟她知道府邸里实际的整洁状况并非总是完美。
之后叶涟继续赞叹秦道路建设,并表示这是国泰民安的体现。
他与其他两人交换眼神,领会到了这次出行的重要性。
李渊心知肚明:他们带回的信息将激发更多志士前来投奔。
李岩内心暗自感叹,低下头轻叹了一声。
张义庄义正言辞:“城市的良心在它的水道。”
“未来修建的大秦国道路,应如同咸阳一样。”
“我等身为朝廷官员,并非为装饰社稷的外表繁华,而是夯实国基,为后世子孙谋福。”
“如此才能确保秦国立于不败之地,长久繁荣。”
李岩敬佩之感满溢,起身作揖说道:“属下蹉跎半生,今日听得您一句话,恍如惊钟震聩。”
“恳请侯爷受我一拜。”
两名年轻的侍从心中也翻腾着波澜,几乎同步地站起来请求。
“求侯爷指点治国安邦之法。”
“求侯爷教导练军之道。”
男儿热血,年轻气盛,他们时常忧虑时政、边患等问题,却无从解决。如今见到一位博闻强识,深谋远虑的大贤者,仿佛抓住了曙光。就算前路艰险,哪怕是入狱也不足惜。
“夫君,您面色不佳,是不是太劳累了?”王丽曼担忧地看着他说道。
“没事,正在兴奋处。”李义回答轻快,摆摆手继续说,
“本侯学浅才疏,所知道不多。”
“简而言之,就是勤政务实、爱民恤贫。”
“例如送医问诊之事。”
“民间百姓病痛疾苦。”
“边境偏远地区更缺医疗和药物。”
“所以朝廷每年派出医员巡诊偏远地区,不分患者富贵贫贱一律治疗。”
李岩惊讶道:“没想到侯爷如此仁慈!”
李义微笑着答:“恩泽广披天下,不会少了一份子。”
随后两名年轻人感激行礼:“卑职感谢侯爷指点!”
至于军事之策?
李义微微摇头:“本侯不主兵部,不懂军事。”但他仍补充道:
“蒙将军出行之际,我曾鼓励士卒:牢记强大的秦国会永远支持你们。”
两个年轻人发出了赞叹:“难怪大军威武强大!”
“国家爱护将领如兄弟姐妹,则将领定会尽心效忠。”两人相视,眼中带着惆怅,“我们小国如何能支撑得起士兵,且君昏政乱何以谈爱护士民?” 这样的军队建设只有大秦能做到。
次日阳光炽烈,
“众使节劳累了吧?”
“先下去歇息一下吧。”
李夫人听他愈讲愈离谱终于忍不住了,
“你怎可这样说话?万一他们发现了事实,岂不是让你颜面无存?”
李义却不慌不忙回答:“夫人大人勿需忧虑,”
“归附大秦是大势已定的事实。”
“而汤景谦这类人心中的秦国无比辉煌,士人高雅有教养;女性举止端庄高贵,大秦光辉灿烂。待其回到原地向民众宣扬秦国的美好景象必然引发向往之情。”
“但也需适度不然显得荒诞不经呀!”王丽曼提醒到。
“过分吗?”
“还没说到分发大别墅以及停电为麻雀充电。”
“这算个什么呢。” 王丽曼摇摇头无法理解。
最后李义总结:“即使见到了真实的咸阳生活艰辛一面,但人们仍然认为自己幸福指数很高呢,内心的丰盈胜过物质。”
韩晓曼没好气地冷笑:“难道有人真愿意当奴工?”
李成严肃道:“夫人,您可曾想过,在太平年代做奴工也有一席之地安身立命,有残羹冷炙也能饱腹,这已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李成是什么意思?”
“上有昏庸君主,下有贪婪官吏。”
“外敌环伺,内有盗贼肆虐。”
“他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依旧吃不饱饭,怎么会不愿意做大秦的奴工呢?”
赵静点头赞成:“你说得有理。我替姐姐巡视工坊时也发现,出身贫寒的奴工工作最为勤勉,生怕因懈怠失去机会。”
林玲叹了口气:“连壮年人都难以温饱,妇孺孩童的境遇更加堪忧。”
韩晓曼无法驳倒这些人的论点,怒气冲天地放下筷子:“你们就随他说吧,下次出了麻烦我绝不再理会。”
说完,她起身径直走进卧室。
李成无奈摇摇头,心里想着:这段话我都快背出来了。扶苏因为受我连累被杖责,你不也是多次跑去宫中求情,讨好你父亲与母后?还不止如此,天天让赵静去她姐姐那里为我说情。夫妻之间,荣辱共享。这就是我们的命!
篝火映红了憔悴的脸庞,人群中的王明 ** 上身,面带微笑。他提着酒壶在人群中穿行,随手给几个顺眼的人倒上一杯,赢得一片感激之声。
“你们知道将去何处吗?”
人们的眼神里满是迷茫和疲惫。
他们都来自贫困的小国,作为“生口”被献给秦国。长途跋涉中已有数十人病死在路上,剩下的终于抵达这片陌生的土地。
未来的归属与任务完全未知,唯有服从眼前这个官员的话。
“蠢货!”
“此乃前世积德所致!”汤文激昂地说:“从今往后,你们将效力于秦国皇家内务府!”
众人半信半疑,抬头注视这位官员,内心并无太多波澜。
在他们眼中,无论为谁效劳并无本质区别。然而,汤文继续 ** 说:“皇家内务府冶铁司每日三餐顿顿食肉!这是千真万确之事!”
这消息引发了生口们的兴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