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看似很简单。
可对于古人而言,已经是降维打击了。
李侯爷原本想搞一些物理实验的,比如如何把熟鸡蛋放进玻璃瓶什么的。
但总觉得那样太欺负人了,人家老葛就不要面子吗?
没办法,谁让李侯爷心善呢,就从上辈子的一篇小学课文里选了一道题。
在葛尔东赞看来,这就是一箱金银带来的好处。
李家人的口碑一直很好:只要出得起价钱,李家人是真办事。
几乎没经过任何丝毫,葛尔东赞脱口而出:“当然是十斤重的铁球先落地,因为他的重量是小铁球的十倍,降落速度自然也是小铁球的十倍。”
“唉!”李北玄无奈地摇摇头,“老葛,你这……”
“侯爷,难道外使错了?”葛尔东赞不解道。
“送分题啊。”李北玄一阵捶胸顿足,“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啊。”
“难道小铁球先落地?”葛尔东赞有些发懵,“不应该啊,一定是大铁球先落地的。”
“老葛呀,同一种物体的下降速度,跟物体本身的重量是没有关系的!”李北玄无奈地让一名锦衣卫登上屋脊。
锦衣卫的右手托着十斤重的铁球,左手托着一个一斤重的铁球。
当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惊呼出声。
因为他们看见了,两个铁球是同时落地的。
“这,这,这……”葛尔东赞看得目瞪口呆。
智商是个好东西,他想给自己的智商讨回一个公道。
“侯爷,准备下一题吧。”葛尔东赞信心满满,“正所谓三局两胜,后面两道题我一定会解开的。”
“老葛,能帮你的我尽量帮。”李北玄压低了声音,“这第二题,是十岁孩童做过的一道算术题。”
“十岁算什么?”葛尔东赞一挑眉毛,“侯爷,你整十五岁的。”
“十五岁的你确定能行?”
“必须行,我必须为我的智商讨一个说法。”
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官员相互对望,心里纷纷表示遗憾:瞧见了吧,葛尔东赞的水平,也就停留在十五岁之前了。
“陈大人,那就请出第二题吧。”李北玄淡淡道。
陈平清了清嗓子,“京城东郊有一处牧场,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已知养牛二十七头,六天把草吃尽;养牛二十三头,九天把草吃尽。问,如果养牛二十一头,那么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
说出这个题目的时候,陈平的老脸差点红了,这尼玛是十几岁孩子能算出来的题目?
之前,李北玄出题的时候,陈平足足一个时辰都没算出来。
几乎把各种算学书都翻烂了,才从《九章算术》里面找到类似的题目。
“外使,你有半个时辰的时间用于计算。”陈平顿了顿,“你也可以请使团成员一起来计算。”
有了陈平的提醒,葛尔东赞猛地一拍脑门,很快就找来使团中的几位算术天才。
随着倒计时开始,几人立刻拿起纸笔,演算起来题目。
然而,忙活快半个时辰了,直到他们急得脸上满是汗水,也没把题目算出来。
演算的时间结束,葛尔东赞没有怀疑人生,而是质疑起了自己的智商。
三局两胜,第二题又输了。
最终,在李北玄公布了答案之后,葛尔东赞等人才恍然大悟。
立刻翻找草纸,里面确实有一个答案是十二天。
但这个答案却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反推出来的。
在算不出来答案之后,葛尔东赞让人把天数控制在十五天之内,然后进行反推。
确实推论到了十二天,只是通过演算之后,和推论的结果对不上,就放弃了这个答案。
所以,老葛还是有些不服,“尚书大人,外使想听听第三题。”
“第三题,就很值得推敲了。”陈平清了清嗓子,“我武朝渤海舰队中有一艘补给舰,舰船上共有三千六百个部件。在维修期间,会不断地更换零部件,当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更换一遍。请问最终产生的这艘补给舰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补给舰,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如果用维修时换下来的老部件重新建造一艘补给舰,那么两艘舰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补给舰?”
“尚书大人,为何不问外使,我妈和我几个媳妇同时掉水里,我先救谁呢?”葛尔东赞神色复杂地陈平,哲学这东西就是一群精神病搞出来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尤其是这种悖论。
这道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是不是以前的补给舰不仅取决于新部件与旧部件的相似程度,还取决于回答者对补给舰的最新记忆。
如果两者没有明显差异就会回答是;如果相差明显就会回答不是;当然也会存在一种中间状态,导致好像是,好像又不是模棱两可。
“老葛,我觉得第三题,你心中已有答案了吧。”李北玄满眼期待地看着葛尔东赞。
“三道题都是送分题,只可惜外使没把握住,外使认输。”葛尔东赞很自然地就认输了,“但那个好消息,和做题无关,对不对?”
“当然。”李北玄耸耸肩,“我朝皇帝是同意联姻的,你们吐蕃可以从武朝选择一位皇子,把你国公主嫁入京城。”
“外使在这里谢过李侯爷。”葛尔东赞又问道,“贵国皇帝,确实让我们自己选?”
“对,相中哪个选哪个。”
“那如果我们选择李侯爷呢?”
“……”李北玄下意识地退了几步,“老葛,你别闹。”
“侯爷,外使和您开玩笑呢,我们选魏王殿下。”葛尔东赞笑了笑,“外使立刻就写书信,让我王选一位聪慧善良的公主,前来武朝和亲。但外使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方不方便提出来。”
“老葛,但说无妨。”李北玄搓搓手指,“只要本侯能帮你的,都尽量帮。”
“外使想把犬子葛尔日松送往蓝田书院进学,不知侯爷能否行个方便?”
“令犬……不是,令郎现在什么水平?”
葛尔东赞略微沉思,“大概相当于中原的童生吧。”
“进入蓝田书院要经过考试的,考试及格就可入学。”李北玄故作市侩,“当然,书院最近的校舍紧缺,如果老葛你捐一座校舍,也是可以免入学考试的。”
“既然如此……”葛尔东赞信心满满,“外使为蓝田书院捐献两座校舍!”
“那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李北玄笑道,“蓝田书院,随时欢迎令郎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