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书风革新,功成圆满
书风革新,功成圆满
“下一步嘛…当然是让这新书法彻底名扬天下!”李元婴朗声笑道,搂着林婉儿纤细的腰肢,心情愉悦。
苏瑶在一旁掩嘴轻笑,这纨绔皇子,总有奇思妙想。
然而,好景不长。
李元婴话音未落,一个黑影闪现,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什么?!竟有此事!” 李元婴的笑容瞬间凝固,脸色阴沉得可怕。
林婉儿和苏瑶都担忧地望着他,却不敢多问。
原来,新书法虽已推广开来,但还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来彻底奠定它的地位。
李元婴为此筹划了一场盛大的新书法成果展,邀请了各界名流,甚至连皇上李世民都答应出席。
这本是锦上添花的好事,可偏偏有人从中作梗。
那黑影正是李元婴安插的眼线,他汇报说,以张传统书法家为首的一帮老顽固,不甘心失败,密谋在成果展上搞破坏,意图制造混乱,败坏新书法的名声。
“真是给脸不要脸!”李元婴咬紧牙关,眼里闪过一丝寒芒。
他本想直接将这帮老顽固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但转念一想,如此一来,反而会落人口实,说他心胸狭窄,容不下不同的声音。
“婉儿,苏瑶,你们说,该如何应对?”李元婴故作轻松地问道,实则心中已有定计。
“殿下,既然他们想闹,就让他们闹个够!”苏瑶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咱们将计就计,就等着看他们怎么出丑!”
林婉儿也点点头,表示赞同。“也好,让他们知道,邪不压正!”
李元婴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
“英雄所见略同!就依你们所言。不过……”他顿了顿,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我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于是,李元婴并没有阻止张传统书法家等人进入成果展,反而还特意给他们安排了显眼的位置……
成果展开幕当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李元婴一身华服,谈笑风生,俨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张传统书法家等人也混在人群中,眼神阴鸷,伺机而动。
成果展上,琳琅满目的新式书法作品令人目不暇接。
孙书法学子们兴奋地讨论着新书法的优点,刘民间长者们也渐渐被新书法的魅力所吸引,就连一向中立的李书法评论家也对新书法赞不绝口。
眼看着新书法即将获得全面认可,张传统书法家按捺不住了。
他趁人不备,偷偷将一瓶墨汁泼在一幅最为精美的作品上,然后指着李元婴大声喊道:“这就是你们的新书法?如此不堪一击,也配称之为革新?”
众人顿时哗然,纷纷看向李元婴,想看他如何应对。
李元婴却只是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走到那幅被泼墨的作品前,拿起一支毛笔,蘸了蘸墨汁,在上面挥毫泼墨,原本被破坏的作品,在他笔下竟焕然一新,变成了一幅更加气势磅礴的书法作品。
“这…这怎么可能?”张传统书法家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元婴放下毛笔,拍了拍手,云淡风轻地说道:“张老先生,你这泼墨的功夫,比起我的书法,可就差远了。”
原来,李元婴早就预料到张传统书法家会搞破坏,于是提前在这幅作品上涂了一层特殊的药水,墨汁泼上去非但不会破坏作品,反而会成为创作的一部分。
张传统书法家顿时哑口无言,脸色涨红,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众人见状,纷纷指责他的卑劣行径,将他赶出了成果展。
王书法工具制造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李元婴也不为难他,只是让他当众演示了新式书法工具的用法,并亲自用新工具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赢得满堂喝彩。
新书法成果展取得了圆满成功,李元婴被众人视为书法变革的英雄,名声达到了顶峰。
他搂着林婉儿和苏瑶,看着热闹的人群,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这才只是开始……”他低声说道,目光投向远方。
“殿下,您又在打什么鬼主意?”苏瑶好奇地问道。
李元婴神秘一笑,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地拍了拍苏瑶的头,“明天你就知道了……”
李元婴的新书法,如同病毒般迅速席卷大唐,从长安城的街头巷尾,到偏远乡村的私塾学堂,人人都在谈论“婴体”。
原本死守着传统书法的老学究们,也纷纷“真香”了,毕竟,用新工具写新字体,又快又好看,谁不喜欢呢?
鹅毛笔、硬笔这些新式工具成了书法创作的必备神器,连带着王书法工具制造商赚了个盆满钵满,逢人就夸李元婴是“财神爷下凡”。
成果展上,李元婴被簇拥在人群中央,接受着众人的赞美。
林婉儿和苏瑶站在他身旁,眼波流转,满是爱慕。
婉儿轻轻地依偎在李元婴的肩头,苏瑶则调皮地为他整理衣襟,三人之间的情意绵绵,羡煞旁人。
李元婴心中暗爽:这波操作,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庆功宴上,李世民龙颜大悦,举杯赞赏李元婴:“吾儿真乃大唐之栋梁!” 李元婴谦虚地回应:“父皇谬赞,儿臣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实际上,他心里早就乐开了花:这下子,自己在老爹心中的地位,那是蹭蹭蹭地往上涨啊!
然而,李元婴并没有沉溺于眼前的胜利。
他深知,大唐的繁荣昌盛,不能只靠一手漂亮的书法。
“婉儿,苏瑶,你们觉得,咱们下一步该做什么?”李元婴搂着两位佳人,目光深邃。
“殿下,如今百姓安居乐业,不如咱们就享受这太平盛世吧?”婉儿温柔地建议。
“婉儿姐姐说得对,殿下也该好好休息一下了。”苏瑶附和道。
李元婴摇了摇头:“盛世之下,亦有隐患。 我听说,关中地区今年大旱,百姓苦不堪言。 咱们得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婉儿和苏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
她们知道,李元婴又要开始“搞事情”了。
第二天,李元婴便召集了一批工匠,开始研究水利灌溉的改进方案。
他凭借着来自现代的知识,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想法,例如修建水库、开凿运河、推广滴灌技术等等。
然而,这些想法却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
“皇子殿下,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根本不可能实现!” “是啊,修建水库耗费巨大,国库根本无力承担!” “滴灌技术闻所未闻,恐怕是异想天开!”
面对质疑,李元婴并没有气馁。
他拿出自己绘制的设计图纸,详细地解释了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势,并用数据证明了这些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旱灾问题。
最终,李世民被李元婴的执着和才华所打动,同意了他的方案。
一场轰轰烈烈的水利灌溉革新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