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在门口看着叶泾川翻身上马,马鞭一挥,瞬间冲了出去。
看着远走的身影,叶大舅回头对文启霖说道:“兄弟,我之前的建议,你们真的不考虑吗?”
叶大舅之前在茅草屋里提出过,建议文家搬到漠北城居住,每个月需要上交的矿石,可以出钱从其他村民手里购买。
其实,这种现象在漠北城这里很是常见,所谓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有一些罪犯背后有家人支撑,要不然这里的生活怎会如此两极分化,穷的穷得要死,富的富得冒油。
唐孟谢三家一开始也是罪犯出身,好几代过去,脱离罪犯身份,摇身一变成了漠北城的三大势力。
文启霖毫不迟疑拒绝,“叶兄,现在还不是时候,文家不会一直住茅草屋的,相信我们。”
“也好,我尊重你们的决定,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叶兄,眼下就有要你帮忙的。”
“什么?”
“工具,挖矿的,伐木的,哪里购买比较合适。”
叶大舅拍了一下脑门,“嗨,瞧我这个记性,走,我领你们去。”
一行人从叶家大院出来。
叶大舅带着大家转过两三条街道,来到一条专门卖工具的大街上。
文启霖的目标很明确,他们不是来逛街的,买了工具,还要赶着回去,一堆事等着他们去做,他们还想着今日去山谷砍竹子建屋呢,时间实在紧迫。
一行人进了一家专门卖工具的店铺,“掌柜的,这些工具都什么价格?”
店铺掌柜火眼金睛看到队伍里的叶大舅,“叶大夫带来的人,一律八折,量大再从优。”
“呵呵呵,谢谢掌柜的。”
靠近铁矿山,这里的铁质工具很是便宜,所谓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么个道理。
文启霖不再客气,看着店里的东西一顿挑选。
期间,文成剑几个也选了一些。
文雯倒是没有选任何东西,她想到的,想不到的,都被家人选了,这样的事不用她操心。
文家人办事效率很高,不到半个时辰,一切办妥。
文启霖看看天色,已时刚到,“叶兄,我们去一趟十里石头坊,看看村民要不要一起回去。”
“行,走吧。”叶大舅驾着马车一路到了石头坊。
刚好,村民们也刚刚办妥。
卫大舅问道:“怎的,要回去了?”
“嗯,家里还有一堆事呢,我们这就回去了。”
卫大舅招呼村民,“都上车吧,我一块送你们回去。”
村民们真是托了文家的福,这一趟卖矿石,居然享受到了车接车送的服务,回去之后,他们可以跟左邻右舍吹嘘好几天。
一路畅通无阻,回到营地,午时还没到。
村民们揣着热乎乎的银子,抓紧时间回家。
叶大舅和卫大舅又从车里搬下不少吃食,看着足够大家吃好长时间。
感谢的话语不再多说,文元谦知道叶家卫家的店铺很忙,所以没有多留,亲戚之间多走动感情就会深厚,来日方长。
看着远走的马车,大家进了茅草屋。
文元谦看看关紧的房门,一头雾水,“老大,小川呢?”
文启霖转头敷衍,“爹,小川办事去了,过一阵就回。”
一阵?
文元谦目光看向今天出门的几个孙子,视线最后定在文雯那里。
老人的目光,仿佛在说,最好老实交代。
文雯看了一眼正在忙活的二叔母,视线转回看向文元谦,眨了眨眼,转身走了。
还没等文元谦反应过来,他的耳边传来文雯的声音,“祖父,叶舅舅去药王谷了,过一阵就回来,不用担心。”原来,文雯竟是用传音术给了他回话。
文元谦心里了然,翻看着屋里的工具,岔开话题,“老大,一会儿还去那边吗?”
“去。”文启霖边检查工具,边吩咐文成剑几个,“大郎,你们每个人收一点工具进去,外面留几把镐头,铁锨等就行。”
一家人吃过午饭,谁去谁不去成了个大问题。
都去,不现实,不可能。
路程遥远,背着抱着,一来一回很是费时间。
再说了,他们这是去干活,不是游玩,等到树屋搭好,再一起搬过去才行。
这个理由一说出来,大家就不干了。
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姚昌昊和周夫子。
姚昌昊:“大哥,这理由牵强,我不同意。”
周夫子:“姐夫说的没错,这个理由不成立,你看啊,要搭屋子,还是一家人一起动手,效率最快,光是你们几个,砍树枝都不知道要耗多久,天黑前还要赶着回来,一来一回费时间不说,家里人还担心,如若一家人在一起,我们夜里不用赶着回来,哪怕就在附近住下,这都不打紧,是不是?这样岂不是效率更高?”
文启霖,文雯和文成剑哥几个......
妹夫\/小姑父这话说得好有道理,他们不知道怎么反驳。
屋里一时安静下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让谁。
不料,文启源幽幽一句,“步子迈得太大,会不会扯着裆?”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文元谦责怪道:“老二,你这说的什么话,多大的人了,还这么不知道轻重。”
“不是,父亲,您先听我说啊,先别生气。”
“好,你说,注意措辞,别教坏孩子。”
“呵呵呵......”一句粗鲁的话,缓和了屋里紧张的气氛。
文启源娓娓道来,“父亲,我是这么想的,咱家先到山脚那边搞个窝棚,住个一晚,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全家进山占山头,呸,不是,进山划地盘,这个地盘远离大家的视线,然后再慢慢推进,等到时机成熟,咱一家就去悬崖底,长居山谷里,每个月临近交矿石的日期,我们几兄弟出来去住个几天窝棚,交完又回去,这不是两全其美的方法吗?父亲,您觉得呢?大哥,咋样?大郎你们几个、还有雯儿,二叔说的对吗?”
嚯,一段话,提溜了一串人。
文启源为了去山谷一睹为快也是煞费苦心。
说实话,文家人一听说,有这么一个山谷,都恨不得立马拎包过去,哪怕翻山越岭,哪怕山高水远都愿意过去。
何况山谷里温暖如春,这里冷风呼啸,不想去的人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