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心思各异,李信心中虽有倾向,但不敢轻易决断。
他目光微转,在贾诩身上打量一番:“文和以为,此策如何?”
“可行,亦或不可行?”
似是在询问,但言语中却带着一股莫名的意味,以贾诩的智谋,应该能有所领悟吧。
果然,在李信指名道姓之后,老狐狸身形一震,暗骂端的不为人子。
没有办法,贾诩只能理了理思绪道:“主公,吾以为当前所虑者不在外部,不在大汉,甚至不在敌军...”
他没有说可行或不可行,而是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道:“我军真正所虑者,应该是当前内治…”
“若主公治下,政通人和,府泰民安,秩序井然,纵使两线作战,亦有足力…”
“但现在百姓暴乱,州郡秩序紊乱,严重影响我军后勤运输,甚至已经影响到前线战事....”
言语间,贾诩还悄悄向对面的郭藴等人使了个眼色,让人莫名。
毒士不想背锅,更不想背负千古骂名,和遗臭万年的锅。
所以只能换个方向,希望将主公注意力转移,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哼,祭酒大人多虑了吧!”果然能坐在大厅的,皆有各自心思。
话音刚落之时,孙观便冷哼一声道:“敌人在正面战场,奈何不得我军,难道还指望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翻盘不成...”
“河套有卫所府兵,和伊礼十万新军镇守,一群泥腿子安能翻出花浪...”
“并州更是在漳河大营的监视下,即使有阴谋,又能如何,真当兄弟们手中的钢刀是摆设...”
这是本色出演,军中的铁血汉子,对于阴谋诡计无感。
相比于虚无缥缈的谋略,他们更相信兄弟们手中的刀。
漳河大营,是夏军入主并州后,训练新兵的原始基地。
目前至少有三十万的在训新兵,这些新兵,都是有组织有架构的...
其中上到万军统领,下到校尉千长百长等,都是脱胎于夏军的左右副手制...
有这等强大的军事实力,坐镇并州,些许蟊贼匪患,疥癣之疾,大军一到,顷刻可灭...
是以,给各部将领说什么阴谋,什么尔虞我诈,他们还真不大懂...
孙康见此,同样起身支持道:“仲台说得不错,管他什么阴谋诡计,只要兄弟手中的刀锋够利,区区动乱,不足为虑...”
“孙将军所言有理,武皋、定襄、雁门、上党、漳河、乃至太行附近的壶关箕关,都有足够的兵力把守...”
“我等强兵会聚,还会怕了所谓的世家,和一群无知愚民...”
这话说的也有道理,并州作为夏军的主战场,南北两线主力大军汇聚。
再加上漳河大营的数十余在训兵卒,整个并州就像铜墙铁壁一般,水泼不漏。
有这么多兵力汇聚,别说是所谓的百姓暴乱,就是所有世家大族联合,也要跪。
甚至都不需要各地将出面,留守晋阳的魏延,只要调动漳河大营的在训兵卒,就能将境内所有参与,或没有参与的大小世族扫平一空。
夏军的左右副手制度不是摆设,这些人都是战兵精锐,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
只要基层架构在,哪怕是统率一群新兵蛋子,也能将乱民山匪和世家私兵吊打。
大势煌煌下,朝廷想在并州玩所谓的阴谋诡计,和民众暴乱。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人头滚滚,世家遭殃,百姓惨淡...
“唉!”贾诩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各位将军,战场杀敌确实勇猛,却不知人心险恶!”
“战争一道,不止是战场上的较量,后方的谋略同样不可或缺...”
似乎是感觉,与这种脑袋提在鸟毛上晃荡的汉子争论,没有任何意义的。
贾诩也不与对方辩解,遂转身进言道:“主公,后院起火,不得不防!”
“若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前线将士们怎能安心杀敌,所以当尽快平息河套并州两地暗潮...”
“嗯!”果然当毒士与众将辩论之后,李信的注意力好似被转移。
他先是瞥了眼义愤填膺的武将,又看了眼腰杆挺直的首席军师,心中莫名。
朝廷明知道夏军内里实力强悍,却在这个时候发难,甚至不惜暴露他们在夏军治下的暗子,肯定是有点作用的。
百姓动乱,世家浑水摸鱼,若夏军应对不当,或者不能及时平复暗潮,那么汉庭未尝不能借此机会让夏军顾此失彼。
而且战乱四起,对于并州与河套的民生,会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
若能干扰夏军的后勤运输系统,多种矛盾集合下,若能引起质变,肯定在好不过了。
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甚至有时候双方的胜败,都未必正面战场上。
波澜诡谲的朝堂谋划,和后方博弈,同样是决定战争天平的重要筹码。
历史上赢了战役,输了战争的例子数不胜数,智者考虑的事情更全面。
阴谋诡计也好,正面实力也罢,都是制胜的一种手段。
若真轻视敌人的阴谋,下场可不是多么美妙...
首席军师的意见,李信还是很看重的,甚至深以为然。
他甩了甩脑袋,不再去思虑,所谓的底线,亦或者遗臭万年的问题。
李信目光幽幽,转而在沙盘上注视良久:“派军南下之事,既然各位暂时讨论不出结果,那就延后再议...”
“亦如文和所言,我现在等应将目光,转向内治...”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道:“吾欲借此次境内骚乱的机会,拔掉朝廷留在境内的暗子...”
“同时引鲜卑南下,借助胡人之手,清除境内世家顽疾,诸位以为如何...”
“主公何意?”原本老神在在的郭藴张辽等人心中猛然一惊。
李信微微瞥了眼,开口道:“既然有些人看不清形势,认不清自己斤两,非要趟这浑水,那本将军就成全他们…”
“吾欲将并州各系世家、宗族、豪强、以及乱民,迁徙至云中、武城、原阳、马邑、成乐等长城附近边县之地…”
“如此,即可以让他们直面胡人兵锋,满足其掺战之心,又可以借助这些不安分的力量,缓冲鲜卑后续入关的压力…”
“主公!”郭蕴见李信认真,再也顾不得先前忧虑,当下急声道道:“主公,所谓世家暗流,民众骚乱,不足为虑,随地驻军可灭...”
“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甚至引胡人南下?”
“是啊,大将军,只要我军保持强势,不给他们机会,那些墙头草便不会倒向朝廷,完全没有必要将事做绝...”
王雄同样面色沉重的出言道:“大将军,如今局势瞬息万变,此实在不宜对世家大族动手...”
“与其将那些摇摆不定的中立派逼到朝廷一方,不如保持稳定局势,让他们为我等所用....”
这一次不但众将出言反对,就连贾诩也持不同意见:“主公,大战在即,一切维稳!”
“现阶段是在没有必要刺激那些墙头草,更没有没有必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孙康闻言,不屑道:“节外生枝又如何!”
“只要有人敢跳出来,我军手中的屠刀,会教他们做人...”
贾诩本欲作罢,但想到其中后果,不得不再次进言道:“主公,人心是经不起试探的,也试探不得...”
“各地豪强,只要不与朝廷勾搭,愿意保持中立,便是当前最好的结果...”
这话贾诩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人的脚,都是跟着大势走的,而不是跟着脑袋走...
只要夏军保持当前态势,不露败相,那些聪明的世家人才,会知道该如何选择...
纵使有一两个头脑发热的,但那终究是少数派,更多的还是像八大世家那样,骑墙中立...
而这,对于目前的夏军来说,就是最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