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36计中的下台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当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或陷入尴尬不利的局面时,通过巧妙的方法给自己或他人找台阶,以摆脱困境,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身形象,以下是对它的具体讲解:
常见方法
- 将错就错:错话出口后,巧妙地续接下去来达到纠错目的。比如在婚宴上,有人本想祝新人“白头偕老”,却误说成“白手起家”,接着他马上补充“祝你们从白手起家开始,共同创造美好未来,最后白头偕老”,这样就巧妙地化解了尴尬。
- 幽默自嘲:用幽默的方式调侃自己的失误或尴尬处境。像欧阳修曾被人质疑儿子名字起得不好,他以幽默自嘲回应,不仅化解了尴尬,还展现了自己的豁达与智慧。
- 转移话题:发现情况不对,及时把话题引到其他方面。例如在会议上自己的观点引发了争议,且处于不利局面时,可以说“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大家看看下一个议题,可能会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带来新的思路”,从而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 提供解释:为自己的错误或不当行为给出合理的解释。如上班迟到,跟领导说“路上遇到突发的交通事故,堵车很严重,实在没办法按时到”,若情况属实,一般能得到理解。
重要性
- 维护人际关系:能避免因尴尬或错误而引发他人的不满、反感,使交往得以继续顺畅进行。如在朋友聚会中说错话,及时找台阶下,可防止伤害朋友感情,让聚会氛围依旧融洽。
- 保持自身形象:体现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情商和修养。在公众场合犯错后得体地下台,能让他人觉得自己是个能妥善处理问题、有风度的人。
- 避免矛盾升级: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冲突。比如在谈判中双方言辞激烈,一方及时示弱或用下台计缓和气氛,可避免谈判破裂。
运用要点
- 把握时机:要在尴尬或错误出现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不然时间拖久了,会让局面更难收拾。
- 注意方式:方法要恰当,符合场合和对象。在正式的商务场合,就不宜用过于夸张或搞笑的方式下台。
- 态度诚恳:即便用一些技巧找台阶,也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而不是敷衍或逃避责任。
人情36计中的“下台计”,其底层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学层面
- 维护面子心理: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面子和尊严的心理需求。“下台计”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让自己或他人在陷入尴尬等不利局面时,能挽回面子,避免因丢面子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人际关系。
- 缓解心理压力:处于尴尬或错误情境中,人会有紧张、焦虑等心理压力。“下台计”提供了一种释放压力的途径,帮助人们从这种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恢复心理平衡。
社会学层面
- 遵循社会交往规范:社会交往中有一套默认的规范和礼仪,“下台计”有助于人们在犯错或陷入尴尬时,通过恰当方式回归到符合规范的状态,确保交往顺利进行,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
- 平衡权力与地位关系: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有着不同的权力和地位关系。“下台计”可以帮助处于劣势或尴尬地位的人巧妙地调整这种关系,避免因过度僵持而使关系失衡,保持社交中的相对平等和互动。
传播学层面
- 信息修正与重塑:当错误或不当信息通过言语等方式传播出去后,“下台计”能够及时修正错误信息,或者重塑一个更合适的信息形象,减少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使信息传播回到正常轨道。
- 控制传播氛围: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氛围很重要。“下台计”可以改变原本尴尬、紧张的传播氛围,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
以下是对人情36计中下台计的几个经典案例的详细介绍:
周恩来宽容理发师
- 背景:周恩来总理日常事务繁忙,但对待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都非常和蔼可亲。有一次,北京饭店的朱殿华师傅像往常一样给周恩来总理刮脸。
- 事件经过:在刮脸过程中,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毫无防备,导致总理的下巴被刮了一个小口子。朱师傅顿时紧张起来,内心充满了愧疚和不安,连忙向总理道歉。
- 应对与结果:周恩来总理却丝毫没有责怪之意,而是和颜悦色地安慰朱师傅,说这不能怪他,是自己咳嗽没有事先打招呼,还夸赞朱师傅刀子躲得快,避免了更严重的情况。事后,总理还特地派人请朱师傅吃了饭,让朱师傅彻底放下了心里的负担,也让周围的人都对总理的宽容和大度敬佩不已。
张帝在“9.23之夜”的圆场
- 背景:1993年“9.23之夜”,国际奥委会在蒙特卡洛举行第101次全会,对1996年奥运会举办城市进行投票表决,北京是申办城市之一,全国人民都对此次申奥寄予厚望,现场有众多华人等待申奥结果。
- 事件经过:当时央视进行现场直播,由于信号等问题,人们误听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现场顿时一片欢呼沸腾,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然而,很快人们就发现实际是悉尼申奥成功,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十分尴尬和低落,压轴演出的张帝此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 应对与结果:张帝迅速调整状态,艰难起身开始圆场。他真诚而智慧地说:“其实北京已经胜利了,真的我们赢了,北京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奥运是参与,我们已经走上国际舞台,这就是我们的骄傲。”张帝的这番话,让现场的华人情绪得到了缓解,给大家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下,避免了更大的尴尬和失落,也让现场的气氛逐渐恢复了一些活力。
婚宴上的将错就错
- 背景:在一场热闹的婚宴上,亲朋好友们都欢聚一堂,为新人送上祝福,大家都沉浸在喜悦和欢乐的氛围中。
- 事件经过:一位先生起身准备向新人敬酒并说一些祝福的话,本想表达新人像新机器一样有活力,未来的生活充满动力,却因为一时紧张误说成了“旧机器”,话一出口,新人脸上顿时露出了不满的神情,在场的其他人也都感到十分惊讶,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变得有些尴尬。
- 应对与结果:这位先生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但他没有慌乱,而是迅速镇定下来,灵机一动接着说:“已过磨合关。”然后又接着大声说:“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生活甜蜜美满。”他巧妙地将错话续接下去,不仅把尴尬的失语转化成了一种别有意味的祝福,还让整个婚宴的氛围重新变得欢快起来,大家都为他的机智反应鼓掌,新人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夏姑娘巧甩“尾巴”
- 背景:夏姑娘独自外出时,遇到了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他们一直跟在夏姑娘后面,试图纠缠她,让夏姑娘感到很不安和困扰。
- 事件经过:夏姑娘为了摆脱这三个人,走进了一家点心店,在一张方桌前坐下。那三个家伙也厚着脸皮围坐了过来,不怀好意地看着她。夏姑娘灵机一动,故意装出一副媚态,眼睛看着对面的家伙,同时两只脚却在桌下分别踩了一下另外两个家伙的脚,然后神秘兮兮地小声说:“晚上七点,平安电影院门口,好吗?”
- 应对与结果:这三个家伙都以为夏姑娘是在和自己说话,各自心里都暗自得意洋洋,以为夏姑娘对自己有意思,于是都不再纠缠夏姑娘,各自想着晚上的“约会”,很快就走了。夏姑娘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机智甩掉了“尾巴”,摆脱了困境。
欧阳修妙解儿子小名
- 背景: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以学识渊博和性格刚直着称,他向来不喜欢佛教,对佛教的一些观念和行为持有批判态度,身边的人都知道他的这一立场。
- 事件经过:有一次,有人发现欧阳修给自己的小儿子起的小名居然叫“和尚”,这与他平时对佛教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于是有人就当面问他为什么给儿子起这样一个小名,言语中带着一些质疑和好奇,似乎想让欧阳修在这个问题上陷入尴尬。
- 应对与结果:欧阳修听后,不慌不忙地答道:“这正是因为我看不起和尚的缘故。就像如今人们常常用牛、驴来给幼儿起名字一样,是为了让孩子好养活,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意思。”欧阳修的这一回答,既巧妙地解释了儿子小名的由来,又再次表明了自己对佛教的态度,在看似矛盾的情况下,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借口,成功地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展现了他的机智和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