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如辉倒吸冷气。
金砖大概长宽三十二厘米,这就是目前的金砖,也是定下来的传统尺寸,所谓的“二尺二”,这个尺当然不是现代国际尺寸三十三点三三厘米。
差不多一平米为九块。
许灼实际所需是九百多块,订购为一千块金砖。
也就是两百块钱。
五千块金砖,那价格就是一百张大团结。
这个钱对许灼来说不算什么,可拿到目前任何村里,都是一笔巨款。
更重要的是啥……是许灼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金砖,买了干啥?
这下袁如辉也不淡定了。
他看着说完话后,都在紧紧看着自己的祖孙仨,转头看向正主道:“袁助理,你觉得金同志这要求怎么样?”
“可以谈。”
“那你来和金同志好好谈吧,我到旁边抽根烟,毕竟现在你管账嘛。”
说着起身,让位给许灼,自己坐到旁边许灼的位置上去了。
这一幕,直接把祖孙三个搞懵了。
但袁如辉的话他们却是听懂了,眼前这个看似少年人的助理,手里管着钱,那看来目前这笔生意,背后也不简单啊。
“几位,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我们不是为了个人来买砖。”
“我们现在建设的房子,是村里的一个项目。”
“就是一个展现村子建设能力的模范房。”
“我们村里有自己独有的‘建设生产小组’。”
“这位许灼许委员,同时也是村里建设生产组组长。”
“村里造房子,搞建设,弄材料,都要经过他的主意。”
“我这里呢,只是向村委会计处进行汇报和批准。”
“现在我们模范房的实际需求是九百块砖左右。”
“原本想订一千块的,也是考虑到运输和填砖时的损耗。”
“所以这五千块砖,确实有点多了。”
许灼刚说到这里时,金泉的孙子道:“少了这个数我们不卖。”
金泉连忙赔笑道:“对不起,这孩子就是直,您担待些。”
许灼一眼看透这祖孙仨来之前,也是红脸黑脸白脸都彩排过了。
他笑着道:“几位,既然都来了,何必这样没有诚意呢。我已经把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了,各位不妨也说说自己情况吧。不然……金砖虽然目前非你们不可,可我们村模范房也不是非金砖不可。”
这犀利的话,直接让爷孙仨脸色变了一变。
就是这一变,便露了怯。
当然了,开什么玩笑,许灼才是甲方,有的是选择。
刚才好言相说,也是先礼后兵。
你们能够主动上门来谈,加条件,就说明你们是有事来求人的。
想通这点,其实整个局势就是碾压了。
金泉这里显然是没经历过这种阵仗,当场破了防,开始好言相说,把自身情况直接一股脑全说了出来。
原来,就如许灼所知道的那样,目前金砖厂这里完全停产。
不光停产,比停产还可怕,十年动荡,直接荒废了。
金泉等手艺人,也只能靠着种田或去别的工厂干活为生。
这么多年下来,许灼是第一个过来主动购买的,一次性要的量还不小。
旧仓库那边,是有不少成品存量的。
只是即便定价两毛钱一块,卖个一千,这点钱也不够他们厂恢复。
他们就是靠这祖传手艺吃饭的,哪里能甘心这种好东西失传。
所以……两毛钱一块的金砖,这价格也是他们用来试探的。
要不然,两毛钱都能买多少瓷砖了?
听完他们的想法,许灼无奈笑了。
“一千块钱,虽然多,可对于你们恢复产能,没有任何帮助。这点钱,只是够你们一家子过得好一点,有这么一笔生意、这么一批活可以干。我觉得……这一点,你们不会想不到。”
许灼这话说得直切要害。
金泉祖孙仨又是一窘。
金泉孙子直接道:“你买不买给个话就行了,剩下的事,不用你考虑。”
许灼哼了声:“不买,送客。”
唰啦!
郑新国和郭昆很配合地站了起来。
谁能想到许灼一句话这么顶用,又这么尖锐果决?
金泉当场人都傻了。
金泉儿子和孙子都愣住了。
他们只想稍微施压。
可他们没想过自己现在的处境。
“小赤佬说什么呢?滚出去。”
金泉恶狠狠骂了句,儿子反应过来,连忙拉着孙子走了出去。
许灼这才抬抬手,郑新国和郭昆又坐下去。
金泉这才松了口气,身上却再无一丝丝侥幸。
“您看……同志,这个金砖……您还要么?”
许灼摆了摆手道:“金泉同志,说实话,你不适合出来与人谈生意……抛开这些不谈,我想问你,假如我愿意花五千买下这些砖,你拿了一千块钱,接下来呢,接下来又要做什么?”
“这笔钱可以让厂启动,暂时恢复生产。我会利用这段时间多跑跑,出去推销一下金砖。要是……同志你这边能帮我介绍生意,我可以给回扣。反正……尽量撑吧。我觉得下一笔订单之前,能够撑下去,日子总归会好起来的。”
“如果这个时间是十年呢?”
“十年?”金泉皱紧眉头看着许灼道:“同志,你怎么知道是十年?”
许灼眯着眼,平静地看着他,淡淡道:“你觉得几年。”
“三年。”
“依据呢。”
“我一直在看报纸,国家要改开。等完成了改开,这个市场行情就能恢复计划经济以前一样。那时候,这个生意会好很多。哪怕不温不火也行,只要我们能吃这口饭,饿不死,把手艺传承下去,就不会有问题。”
三年,那就是八三年么?
确实是个转折点。
不得不说,这个瘪死老头有点眼光的。
不对,不是有眼光。
许灼仔细看着金泉老头,似乎从眼睛里看出了一股坚毅。
他微微眯眼,仔细搜索着脑子中关于姑苏金砖御窑的事。
很快,更加细微的资料便浮现出来。
姑苏相城区陆慕镇御窑村——八四年时,人家村支书和砖厂,为了拯救这份产业和技术,特地朝中央上书,得到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