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出战的李道玄迈着轻快而又略带疲惫的步伐,兴冲冲地返回了军营之中。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然而,当他回想起战场上唐军与尉迟敬德交锋的那一刻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失落。
“唉,就差那么一点点啊……如果当时我们的动作再快一些,就能将尉迟敬德一举擒获,让他们全军覆灭呢。”李道玄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言语之间充满了遗憾和不甘。
就在此时,李道宗看到了一脸失望的堂弟,连忙走上前去,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别急嘛,堂弟。如今敌军胆敢深入咱们的腹地作战,战线一旦拉长,这无疑是自寻死路。只要我们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截断他们的粮道,然后我军只需要坚守营垒,清除四周田野中的粮食作物,让敌人无法就地补给。如此一来,等到他们粮草耗尽之时,便是我们彻底击败他们之日,收拾这群家伙不过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李道宗的话语犹如一阵春风拂过李道玄的心头,令他原本低落的情绪稍稍得到了缓解。正当两人交谈之际,李世民率领着刘弘基、段志玄、秦琼以及程知节等一众将领风驰电掣般地赶来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正是前来慰问这些刚刚出征归来的英勇士兵们。
只见李世民身手矫健地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大步流星地朝着前方走去。尚未行至李道宗和李道玄二人近前,便已耳闻他们正在深入剖析当前的战局态势。令人惊讶的是,李道宗不仅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局势,竟然还能提出一些精妙绝伦、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这着实难能可贵。
李世民闻听至此,不禁面露赞赏之色,朗声道:“道宗所言与本王心中所思不谋而合,观此情形,足见你于军事一道颇具天赋才华啊!”
话音未落,李道宗和李道玄二人已然察觉到李世民的到来。他们赶忙转身,毕恭毕敬地向着李世民躬身施礼,并齐声高呼:“秦王殿下!”
李世民见状,连忙摆了摆手,微笑着对他俩说道:“你我皆是堂兄弟,无需这般客气拘礼。”说罢,他目光环视四周,若有所思。
原来此次前来,李世民是有要事需与众位将士相商。于是乎,程知节等将领心领神会,迅速传讯给各营主管,命令麾下士卒们速速聚拢过来。一时间,原本分散各处的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动,纷纷有秩序地朝着李世民所在之处汇聚而来。
“诸位将士们!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唐军一直处于挨打状态。不过,最近我们连续两次击败了宋金刚的援军,两战两捷,一扫我军之前战败的阴霾。能在如此短促的时光内扭转乾坤、反败为胜,这一切都离不开在场每一位兄弟的浴血奋战和舍生忘死!你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姿,本王至今历历在目。所有的功劳与荣耀,毫无疑问皆是属于各位的!正因如此,本王除了按照军功照常赏赐之外,还特意准备了丰厚的金银财宝作为额外嘉奖,以犒劳诸位的赫赫战功。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眼前的这两场胜仗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罢了。未来的战事必然会愈发艰难险阻,那刘武周贼子绝不会善罢甘休,定会纠集更多兵力负隅顽抗。但只要咱们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所以,希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大家依然能够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像之前那样英勇无畏地拼杀到底,将那刘武周一举击溃,重新占据河东,夺回属于我们大唐的龙兴之地——太原!”
当李世民慷慨激昂地讲完这番话后,台下的众将士顿时群情激奋、热血沸腾,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听得他们异口同声地高呼道:“誓死追随秦王殿下,大破刘武周逆贼,还我河东!”这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空中,仿佛向世人昭示着这支铁血之师势不可挡的决心与勇气。
当李世民鼓舞完将士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李道玄追了过来问道:“秦王殿下,我昨晚的表现怎样?”李道玄听到李世民称赞堂哥李道宗,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首次出战的表现怎么样。
“道玄,你昨晚的表现很勇猛!不过下次作战的时候记得要紧跟在本王的身边。”李道玄的勇猛超乎李世民的预期,但他知道在战场上除了勇猛还要留意战场上的变化,不能盲目自信。
“遵命!”李道玄听到李世民对自己的肯定,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这股喜悦如同一股清泉,在他心间流淌开来,让他整个人都变得精神焕发。
不久后就到了特定的锻炼时刻,只见众将军们精神抖擞地率领着各自部下的士兵们,毫不畏惧严寒,纷纷赤裸着上身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操练之中。
其中一些人正在专注地练习长枪冲刺技巧,他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出,身姿矫健、步伐迅猛;另一些人则全神贯注地进行射击训练,手中的弓箭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精准度;还有一部分人沿着宽阔的训练场奔跑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来锤炼自身的内力,每一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众人皆严格依照自身所承担的职能展开专业化的训练,整个场面热火朝天、气势恢宏。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后,所有人员都已汗流浃背,但却无人喊累叫苦。待操练结束,大家稍作休整,擦干身上的汗水穿上衣服,稍稍放松紧绷的神经,让疲惫的身体得到片刻的休憩。
没过多久,将领们便向着总帅营帐走去,他们准备与李世民共同商讨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营帐内气氛凝重,各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针对当前局势以及敌军动态等方面深入分析研究,力求制定出最为精妙有效的战略部署。
“秦王殿下,如今我们唐军两战两捷,将士们的士气也越来越旺。在此等大好形势之下,我们何不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将那刘武周及其部众彻底逐出河东之地呢?”殷开山目光炯炯地看着李世民,言辞恳切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对殷开山提议的重视。他稍稍沉思片刻后,有条不紊地开始向众人阐述自己的想法:“诸位有所不知,那宋金刚所率之军眼下虽然锋芒毕露,但他们也有致命弱点。其在汾河一线部署的漫长补给线,实难支撑长久的消耗之战。依本王之见,我们不妨分兵多路,一路前往汾水、湿水一带,从吕梁山脉西侧展开奇袭骚扰行动。与此同时,再设法打通晋西南地区与太原盆地之间的联系通道。”
说到此处,李世民顿了一顿,环视四周将领一眼,接着继续说道:“如此一来,便可达成两个重要目的。其一,能够成功截断宋金刚等人沿汾河一线的补给线路,迫使他们不得不自行收缩防线;其二,则可从侧翼给刘武周盘踞于太原的势力造成巨大威胁,逼迫他在战略态势上做出相应调整。”
一旁的李道宗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钦佩之色,恍然大悟般说道:“原来如此!秦王殿下此计甚妙啊!这般巧妙布局,定能打乱敌军阵脚,为我军后续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李世民站得笔直,右手高高举起,伸出食指,坚定地指着柏壁方向,那里正是他们大军驻扎之地。他面色凝重,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目前局势对我方颇为有利。只要我们的主力部队继续牢牢驻守在柏壁,便能如饿狼扑食一般死死咬住宋金刚的主力。与此同时,从前方传来捷报,秦武通将军在蒲州那一边大获成功!他利用引蛇出洞的计谋成功地把王行本引到城外作战,奋勇杀敌,一鼓作气斩杀其七百余人,成功地一举击溃了王行本的主力部队。要知道,王行本身边的兵力原本就稀少有限,如今遭受如此重创,更是难以支撑。待到他军中的粮草消耗殆尽之时,相信他定然无法再负隅顽抗,很快便会乖乖开城投降。一旦我们顺利拿下蒲州,那么我军后方所面临的威胁便可彻底清除。”
说到此处,李世民微微停顿片刻,环视一圈在场那些正全神贯注倾听自己讲话的将领们。接着,他将目光定格在了刘弘基与张纶二人身上,眼神中透露出信任与期许,缓声道:“本王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遣一部分兵力前往汾湿一线,以此来直接威胁敌军的咽喉要害之处。在此,本王欲指派刘弘基、张纶二位将军率领一支精锐之师,前往湿州一带驻守。此次任务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胜负走向。所以,还请二位将军稍留片刻,待会议结束后,本王将会与你们二人详细商讨并讲解具体的战略部署。”
待冗长而紧张的会议终于结束之后,宽敞的议事厅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李世民、刘弘基以及张纶这三个人。李世民缓缓起身,走到刘弘基身前,眼中满是关切之色,轻声问道:“刘总管,你如今身上的伤势究竟如何了?可还安好?”
刘弘基见状,心中不禁一暖,连忙抱拳施礼回答道:“多谢秦王殿下关怀!末将如今已无大碍,就算是遇上几只凶猛的老虎,也能轻易将其击毙。”说罢,他咧嘴一笑,似乎想要以此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李世民见他如此神态自若,心中稍安,但还是忍不住伸手拍了拍刘弘基的肩膀,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很好!此次局势颇为严峻,你们二人驻守在湿州一带,乃是本王精心谋划之下暗藏的奇兵。表面上看,我军的部署四平八稳,但实则是为了迷惑敌人。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你们需率领部下迅速进逼西河,截断宋金刚的粮道。随后立刻驰援卡在吕梁一线苦苦支撑的李仲文将军,协助他抵御刘武周大军的猛烈进攻。此乃关系到整个战局胜负之关键所在,任务异常艰巨。不过,本王相信以你们二人的能力与忠诚,定能够不辱使命!倘若期间遇到任何突发状况,务必让骠骑将军常何及时向本王禀报。”
刘弘基与张纶对视一眼,彼此皆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坚定之意。旋即,他们一同单膝跪地,齐声应道:“秦王殿下请放心,末将二人必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声音洪亮如钟,在空旷的议事厅内久久回荡。
不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蒲坂这座城池就在秦武通大军猛烈的围攻之下,选择了向唐朝投降。这一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传遍了整个战场和后方。原本作为敌军重要桥头堡的蒲州城就这样轻易地被唐军攻破,无疑给敌方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当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李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开怀大笑道:“哈哈,这个王行本竟然敢凭借那小小的蒲坂城来顽强抵抗朕将近两年之久!如今,看他还如何能继续嚣张下去,最终还不是得乖乖地向朕俯首称臣!”
然而,与李渊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当听到从河东传来的一份份捷报时,李建成这位太子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胜利越多,似乎就越发凸显出他这个太子在军事方面的无能表现。于是,他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向父亲李渊进献一些自认为有用的建议,好让父王能够看到并认可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李建成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父王,依儿臣之见,王行本此人万万留不得啊!他根本就没有真心诚意归降我大唐之意。倘若有朝一日让他得以掌握权势,必定会再次反叛!”
话音未落,李渊便微微皱起眉头,流露出一丝警觉之色。只见他轻抚着下巴处的胡须,开始在殿内缓缓踱步,同时陷入了深思之中。过了片刻之后,李渊停下脚步,眼神坚定地点头表示赞同道:“嗯,大郎啊,你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既然如此,朕决定将王行本处死,以绝后患。并且,朕还要亲自前往浦州监斩,亲眼看着这个反复无常之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以此震慑其他有反叛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