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晓晓和王芳一人骑一辆自行车下乡。
宁晓晓入职后,妇联下乡办事,终于不用超载了。
到了村里一打听,大家都知道。
“逼孙女嫁人的是村东头的老李家。”
“她要把家里丫头嫁给王瘸子,王家给的彩礼高,她等着拿孙女彩礼给小孙子娶媳妇呢。”
王芳很气愤,这事她们一定管,都新中国了,不能违背妇女意愿,强迫嫁人挣彩礼。
宁晓晓拉住她,又打听几句。
看老太太跑去妇联哭的那样,明显吃亏了,事情应该还有后续。
村民嬉笑道:“那小丫头厉害着呢,她不同意嫁给瘸子的事,闹的全村都知道了,大队书记都上门劝说了。”
“李老太哪能听劝说,她彩礼都收了。那丫头也是个狠角色,直接和张家小子生米煮成了熟饭。”
“哈哈哈,把李老太气的呦,闹着要去告孙女不孝。”
宁晓晓惊讶,小姑娘厉害呀,完全不需要她们帮忙,自己解决了。
这时候民风传统,她只能嫁去张家。
只是疑惑,李老太没理也敢去妇联闹?
“妇联没来宣传吗?反对包办婚姻,倡导自由恋爱,不能强迫妇女嫁人。”
村民看热闹:“宣传了,就是你们妇联的人给她支招,告诉她去妇联闹的。”
宁晓晓:……
折腾半上午,竟是宣传部的两位同事,故意给她们找事做。
一大把年纪了,干这么无聊的事儿。
王芳恼火:“回去我就告诉李主任,她们就是故意折腾我们。”
宁晓晓摇头,告状没用。
人家宣传部的两位同事,完全可以说,她们没有煽风点火,只是告诉大家,矛盾调解找调解部。
合法合规。
有吵嘴的功夫,不如打听一下,宣传部几人什么背景。
她总觉着姓孙的几人有些眼熟,而且这四处树敌的处事风格,咋这么熟悉呢。
中午,宁晓晓回家喂奶。
付嘉鸣凑过来:“我们旺仔最爱喝奶了,他爱喝,让他多喝几年,长得壮壮的。”
宁晓晓:……
“你不嫌弃他碍事了?”
“不嫌弃,这是咱家小福星。”
付嘉鸣再不提戒奶的事,每次见到喂奶,总会说一句,让旺仔多喝两年。
他不提,没多久,王桂花又提了。
“旺仔周岁了,能吃粥了,奶戒了吧?”
在女婿家一住一年多,已经很长了,再住下去,让人说闲话。
宁晓晓石化。
现在不是戒奶的事,是妈妈想走的事。
妈妈一个人住乡下,身边没个人,他们哪里能放心她回去。
宁晓晓抱住妈妈撒娇,可怜兮兮道:
“妈,你不帮我,我带不了啊。”
让她当个妈宝女吧。
生了孩子的都知道,有人帮忙带娃,多重要。
付嘉鸣也打起了感情牌:“妈,石头也在这呢,您一个人,回去做什么?”
他早早让石头过来当兵,就是为了早点把妈妈接过来。
王桂花:“他在军营里,我在这也没用。”
付嘉鸣连忙道:“有用,您想见他,我带您去见,就明天。”
宁晓晓:你能不能有点原则……
都藏一年多了,就这么功亏一篑?
王桂花按耐住思念,拒绝道:
“不见了,我知道他好就行,让他安安分分的当个普通小兵,好好学开车就好。”
她明白,嘉鸣藏着石头的身份,是为他好。
她不见,不打听,就是为石头好。
她也怕,暴露了关系,以后石头惹祸,会连累嘉鸣。
付嘉鸣没想到杀手锏都不好用了。
他在想,用什么理由能让妈妈一直留下来呢。
砰砰砰,敲门声响起。
“付团长,有任务。”
宁晓晓连通信兵的脸都没看到,付嘉鸣已经消失了。
王桂花走来走去,担心问:
“出什么事了?”
宁晓晓安慰:“没事,军区就这样,临时出任务的事常有。”
“会不会有危险?”王桂花不放心。
“他身手好,应该没事吧……”宁晓晓答的模棱两可。
王桂花此刻才感受到军人的不易,军嫂也不容易。
晚上,付嘉鸣回来了。
王桂花惊喜开门:“嘉鸣,任务完成了?”
付嘉鸣:“不是,我回来收拾东西,马上走。妈帮我照顾晓晓,和她做个伴。要不,我不放心。”
王桂花立马答应,这时候,她哪能回家。
付嘉鸣进屋收拾东西,宁晓晓跟进来,眨巴眼睛。
“真出任务?去多久?”
任务来的太巧,太突然,她都怀疑,付嘉鸣为了把妈妈留下,用的缓兵之计。
“真的,要去很久,家里,辛苦你了。”
付嘉鸣利落拿了两件衣服,拉过宁晓晓,给她一个拥抱。
宁晓晓瞬间知道,是真的。
他的拥抱好紧。
“好久是多久?”
他的拥抱越紧,她心里越没底。
“不一定。”
楼下,军车鸣笛,付嘉鸣只来得及留下三个字,就没影了。
宁晓晓反应过来,从窗户向外望,只看到个车屁股疾驰而去。
宁晓晓跑去对面,敲小强家门。
陈金花开门,笑道:“嫂子进来坐。”
宁晓晓本想和陈金花聊聊天,往里一望,竟然看到了小强。
惊讶道:“小强没出任务吗?”
小强走过来:“我哥出任务了?”
宁晓晓懵,小强竟然不知道?
她下意识认为,小强永远和付嘉鸣一块出任务。
因为小强说过,他俩配合最默契,最安全。
小强似猜到她心中所想,解释道:
“我们也经常分开,领导有时有其他考虑。嫂子放心,我哥办事最靠谱,一定安全。”
宁晓晓点头,在走廊、水房溜达一圈,她想知道,谁一块去了。
问了一圈,竟然是卫龙!
最不靠谱的一个。
付嘉鸣自己去,都比和他一块安全。
有了卫龙这个变数,宁晓晓总有几分担忧。
过段时间,宁晓晓拎上妈妈蒸的包子,去孙姐家溜达。
“师父,我妈蒸的包子,您尝尝。”
孙姐接过包子,笑道:“你妈妈的手艺是真好,尤其这包子,我都想念很久了。今晚又不用做饭了,我也躲躲懒。”
闺女儿子都不在家,她也懒得做饭。
宁晓晓进屋,笑道:“早知道,粥也给师父盛两碗了。怪徒儿来的太少了。”
以前她还说要常来陪师父的,结果,自从生了孩子,来的很少,师父却没少想着她。
孙姐拉宁晓晓坐:“你工作忙,又带孩子,哪有空?文工团的工作做的怎么样?忙不忙?”
“不忙,我一个月也就帮忙排一两次节目,工资还高。是师父给我介绍个好活。”
“是你工作能力强,我若是介绍别人去,她们去了哪有这么轻松,一月排一个节目,头发都得愁秃。”
刘主任没少和她夸晓晓,说她教了个好徒弟。
聊了会工作,孙姐关心道:“听说你家付团长出门了?”
宁晓晓点头,没兜圈子,直接打听道:
“师父知道一块去的都有谁吗?”
以师父的才智,没必要兜圈子,她来做什么的,师父心里都明白。
孙姐:“我哪知道?不过我可以帮你问问。能不能问到,也不能保证。”
“谢谢师父。”宁晓晓很感激,师父没少帮她。
出门时,正好碰上陈师长回家。
“晓晓来了,多待会呗。”陈师长难得热情。
宁晓晓都怀疑是付嘉鸣出任务了,他要优待家属。
孙姐直接帮忙问:“和付团长一块去的都有谁?”
陈师长:“军嫂少打听事,照顾好家就得了。”
宁晓晓:……
这话是说给她听的。
她没放弃,又问了一句:“我看卫团长也出门了。”
她这话什么意思,陈师长一定听的懂。
他一个当大领导的,手下每个人什么性格,关系如何,他一定都知道。
“每一位军人都是党的好战士。”
陈师长只说了一句,直接进屋。
宁晓晓:领导说话真是严丝无缝。
她安慰自己,该给领导点信任,要信任他的部署。
宁晓晓除了等着,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安稳上班。
又是写工作报告,月度总结的时候,这个月做的工作都要记录备份。
像前段时间,老太太逼孙女嫁人,又来妇联闹事这件事,她们最后没做什么,也要写进报告中。
为百姓做的每一件实事,都要记录在册,存档,方便日后查证。
宁晓晓写报告很轻松,不到一上午,完成任务。
调解部的报告,她一个人写,足矣。
宣传部也在写报告,赵主任领着俩个办事员,三人聚一块一写就得一整日。
老钱几人抬头看了宁晓晓好几眼,意思很明显,想让她帮忙。
宁晓晓低头看书,不给她眼神交汇的机会。
宣传部的报告,她不可能帮忙,她们以前的报告写的一塌糊涂,她咋可能蹚浑水。
三人凑一块嘟囔着什么,宁晓晓没听清。
赵主任抬头揉揉酸痛的脖颈,和宁晓晓搭话:
“宁同志,很久没看到你男人了,咋不来接你了?”
宁晓晓微笑回应:“他出门了。”
下班的时候,王芳凑过来,小声道:
“她们三个聚一块嘀咕,准没好事。以前她们就经常欺负人,给同事使绊子。”
宁晓晓安慰她:“没事,她们顶多背后说几句坏话,找点无关紧要的小麻烦,造不成大影响。”
赵主任一个副主任,仗着上头有人,天天压着李主任。
危险十年快来了,近几年,风声越来越紧,作的急死的快,早晚出事。
回去路上,宁晓晓又在想,她们有些眼熟,到底像谁呢?
一抬头,竟然碰上钱秀英。
钱秀英瞪她一眼,甩身而过。
宁晓晓:钱秀英来妇联这边干嘛?
看到钱秀英,宁晓晓恍然大悟,宣传部三位同事,长得像钱秀英和孙校长。
她们不会是亲戚吧?
这么巧,和她不合的,是同一批人,换工作又遇上她家亲戚。
她们一家子上头的人,不会是同一位领导吧?
这位领导够惨的,这么多亲戚给他惹事。
宁晓晓还可怜别人呢,没想到,过几日,她才是最可怜的。
李主任开会回来,脸色很臭。
宁晓晓小心问:“李主任,怎么了?”
“咱们调解部,让人找茬了。说总结报告写的有问题。”
李主任刚开个头,王芳抢着辩解:
“怎么可能有问题,晓晓姐的报告,写的多好啊,她们宣传部的报告,写成那样都没问题,晓晓姐写的咋可能有问题?”
李主任没理她,继续道:
“还有,上次逼孙女嫁人的李家老太太那事,上头说我们处置失当,恐吓威胁,吓到了老人家,老人家去市里闹了。上头的意思,要我们接受审查。”
宁晓晓拧眉,明显有人给她们使绊子。一个没理的老太太,村子估计都没出过,会去市里闹事?
一个小小的乡镇妇联,这么麻烦吗?
让她想到后世的公务员岗位,看来都一样,不好混啊。
王芳懵了,这都是什么啊?
“李主任,上次的事,是我和晓晓姐办的……”
李主任打断她:“我相信你们处置的没问题。我是领导,事情是我负责的,我会顶着,你们安心工作就好。”
宁晓晓跟过去:“李主任,上面现在是什么情况?我能做点什么?”
被挑刺的两件事,都是她做的,她得想办法解决。
这事,很明显是权利斗争。
大概率是赵主任给她们使绊子。
李主任:“付团长没在家?”
宁晓晓点头,其实他在家也没用,军区和妇联不是一个系统,没有这方面人脉。
不过李主任一问,宁晓晓瞬间想起,前几天赵主任也问过。
她们是看付嘉鸣没在,故意赶在这个时间欺负她?
宁晓晓思索,赵主任几人想让她帮忙写总结,她多次拒绝。
在赵主任看来,她就是拒绝招揽,要和李主任一队,她站错队了。
李主任没直说,但宁晓晓懂了,其实就是问她上面有没有人脉。
宁晓晓想起前段时间给李淑英写过信。
上次,宣传部几人利用李家老太太的事,故意给她找活干,她就警醒了。
直接给李淑英写信,问她是否了解宣传部三人情况。
宁晓晓立即去取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