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好脸擦好皮鞋的三人正吃着饭,就传来西进兵团的消息,廖九兵团主力在新民河一带集结,截至今日还没有什么动静。战帅表示,敌人的西进兵团迟迟未动,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动作要快要猛,无论如何不能让外围战斗拖总攻的后腿。】
天幕下,人们正不断调侃着敌军那阳奉阴违的本事。
“这群人一如既往啊,就是不动”。
“他们自己内部都没统一,就拿廖的上级也就是沈阳那个卫立皇来说,他就主张原地死守,这人现在估摸着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更多是怕吧,整个东北就三座城市是他们的,其他地方都是后人管着,这人应该是怕贸然离城行军,可能在路上就被搞死了”。
“有些道理。不过打仗打不了就说嘛,这搞的阳奉阴违,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法,这军队,可真有意思”。
【很快,锦州城外围据点就被肃清。但是在主攻方向的城北,担任攻打配水池的任务遇上了大麻烦。这是锦州战役中极为惨烈的一场战斗,敌军写在外墙上涂上了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以及另一条标语,配水池就是第二个凡尔登。】
天幕下,人们听到主播解释的凡尔登绞肉机,不由得心一紧,“绞肉!这得死多少人啊”。
岳飞仰慕着后世那支军队,说道:“后世那生活真是拿无数人的牺牲换来的啊”。
【配水池原本是小鬼子在1937年修建的一座供水设施,地势较高,可以俯瞰锦州全城,引导火炮射击,位置非常重要。】
【敌军在接手之后,便修筑了大量钢筋水泥永备工事和砖石结构的半永备工事,同时挖掘了内外两条深壕,架设了三道铁丝网,并在铁丝网之间散布着14座地堡和10余个明暗火力点。】
【配水池之战即将打响,因为地势原因,地面上最多铺开一个营的兵力。而攻打配水池的任务则落到了第3纵第7师第20团一营营长赵兴元身上。团长戏称他们营可是有名的狗皮膏药,贴到哪,哪儿就揭不下来,可以说非常适合这个攻坚守点的任务。】
明朝,永乐年间。
朱高煦一听这情况,立马说:“打这种地方应该调火炮去轰”。
另一边,陈勇看到这时,早就预料道他们的想法了,于是向众人解释道:“赵营长的回忆中提到,碉堡是钢筋加混凝土建筑,光是地堡的墙就有一米多厚,即便是火炮打上去,也只是会在上面留下一个白点”。
“火炮解决不了这种地堡,就得靠从射击孔灌手榴弹,当时团长专门组织了一个连的兵力,专门为赵营长输送手榴弹,最后赵营长率领全营占领了距离配水池不远的房子,配水池的敌守军也坐不住了,出动坦克大炮,连续发起了27次冲锋,可都被赵营长率部顽强的打了下去,历时一天的激战,赵营长率领着5名战士冲上了配水池,俘虏了敌军200余人”。
此时朱高煦等人沉默了,后世那种炮打上去都没反应,这龟壳也太硬了吧。
另一边。天幕下的众人那是目瞪口呆,“难怪团长开玩笑说他们的贴上,就揭不下来了”。
“赵营长还发烧呢,39度”。看着剧情,又听到一个小战士向团长报告赵营长生病发烧至39度的情况,在结合天幕刚刚拓展的额外剧情,人们那叫一个愕然,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边是敌人的指挥混乱、畏战拖延而失败,一边是指挥官生病仍坚决进攻,高下立判,这士气上就高敌人一大截”。
“这是真英雄啊,不知最后如何了”,看到这等勇士,众人自然是好奇其未来的成就的。
陈勇自然没有吊着他们胃口,直接说道:“最后当将军了(中将),2016年7月13日晚在辽宁大连去世,享年91岁”。
天幕下,人们听到这番话,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开心的像自己功成名就了一般。人们对于英雄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对其未来总是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91岁啊,还是2016年去世的,也是看到了后世的繁华强盛了,这是享福了”。
秦朝,嬴政:“彩,这等壮士,这等军功,理应有这等美好的余生”。
【而为了针对配水池敌军宣称的守备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一营长赵兴元针锋相对的提出公配水池的都是打铁汉,为了鼓舞士气,还让炊事班长做了好饭——猪肉炖粉条子,每人两大碗,炊事班班长还亲口保证送上配水池。】
“好,铁再硬遇上打铁的也得服软啊”。
“没错,这打之前气势上就得先比过去”。
【一个小时的炮火轰击过后,地面战斗正式打响。一营营长赵兴元将三个连分为两个梯队,第二、三连为第一梯队,一连为第二梯队。经过一阵紧密的炮火准备,担任主攻的三连立即开始向敌人阵地扑去。但很快就发现,炮火仅仅摧毁了配水池的地面工事,敌人钢筋水泥修筑的明碉暗堡依然不断喷吐火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好在从侧面进攻的二连攻击顺利并用爆破筒硬生生炸开了一条通道,占领了配水池据点东北角的四间红房子,为部队向纵深推进打开了缺口。】
【战至下午,恰逢炊事班长前来送饭,看着配水池前密密麻麻躺着的战友遗骸,又转头看到被炸得四分五裂的战友尸体,和挂在铁丝网上的冲锋号,炊事班班长愣在原地,随后缓缓跪倒在地,颤抖着舀起一勺猪肉炖粉条,洒向阵地。他喃喃自语:“吃吧,猪肉炖粉条……”】
【经此一战,八百多号人的主力一营仅剩下伤员二十六人,能站起来的算上一营长赵兴元只有六个人,阵亡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
天幕下,人们看着这惨烈的一幕,电影里,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慷慨激昂的台词,但这一动作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冲击力。诱人的食物与战场的血腥味交织,形成强烈的感官对比,观影者仿佛能感受到士兵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岳飞心情沉重,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残酷的战场上,不可置信的说道:“保家卫国,当如是!只是……这伤亡未免太巨,这就是绞肉机吗”。
唐朝。
“铁打的遇见了打铁的汉”,李世民重复着这句话,默默地流下了眼泪,“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已无法享用这顿本该属于他们的饭菜”。
李靖叹了口气,说道:“战争的残酷。一将功成万骨枯,胜利的背后,是无数普通士兵的死,他们的生命在宏大叙事中往往被简化成伤亡数字,以至于被人忽视”。
魏征:“这或许就是影视想传达的思想,希望人们能够知道,并记得这些人的贡献”。